马步芳时期青海的回汉关系
2019-09-10阿吉兄李宗俊
阿吉兄 李宗俊
摘 要:民族关系是当下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民族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通过查阅当地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拜访相关领域专家等方式,得出马步芳时期,这个社会公认的反面人物对于青海地区回汉关系促进所起的作用。其中包括自然发展而形成的回汉通婚使得回汉关系融洽,以及马步芳通过发布相关政令来促进回汉通商和回汉教育基本平等两方面,从而使得这两个民族在马步芳时期能够融洽相处。这对于青海地区各民族和谐相处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和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马步芳家族;青海;回汉关系
马步芳作为民国时期的西北的大军阀,被人们所熟知。但是他在担任青海省人民代主席期间,也为当地的人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前人学者们大都是从反面人物的出发点写了一些著述和论文,却没有关注到他对青海所做出的贡献。而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马步芳时期他对于青海回汉关系的促进这方面,来从另一个角度看马步芳和马步芳时期的青海。
马步芳执政时期的回汉关系
马步芳时期回汉民族的交流往来
马步芳时期青海的回汉关系,在其家族成员共同经营青海期间的相关政策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方面
在马步芳当政时期,青海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据马鹤天先生《西北考察记》中反映:1934年,全省初级小学642所,比建省以前1928年的255所也增加了387所。两份资料都肯定了马步芳时期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而其中民族教育的发展也是盛世空前。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积极开展办学活动,共创办了初级中学79所,占全省初级小学总数的12%;高级小学12所,占全省高级小学总数的21%;在校学生5331人,占全省学生的18%;年经费9万元,占全省初级教育经费的46%。由此看来,当时回汉民族的教育权利都基本得到保障,这对回汉关系和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青海回教促进会的宗旨虽然是促进回族教育,名义上虽只为回族而设,但纵观其全部过程,所招学生不仅局限于回族和撒拉族子弟,汉、藏、蒙古、土族青少年也不在少数,甚至还占相当比例。所以该会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一种国族教育,并非为回族而设定的,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也为青海汉藏蒙等其他民族培养了一些知识分子。由此可以看出,马步芳的教育政策对回汉两民族的友好交往起了促进作用。
(2)回汉通婚
马步芳时期回汉通婚现象并不少见。回汉通婚之所以处于族外通婚的首位,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我国人口比重以汉族为主,汉族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为回族尤其是分散居住的回族提供了选择条件。
第二、语言因素。回族作为一个外来宗教吸收中国儒家文化而形成的新型民族,他不像藏族、维吾尔族那样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是以汉语、汉字为通用的语言和文字,虽然阿拉伯语在回族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使用的频率远不如汉语。所以汉语的使用为汉族成为回族族外通婚的首选对象提供了基本条件。
第三,信仰因素。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而中国的大多数汉族不信仰宗教,所以宗教上的空白使汉族在与回族通婚中较容易接受皈依伊斯兰教的要求,这为汉族成为回族族外通婚的首选对象提供了前提条件。
正因为在中国存在这样一种长期友好和睦的回汉关系,而又有回汉通婚,进而更加稳固了民族关系,齐心协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3)商业往来
回汉间的商业往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座商、摊子商以及集市贸易。
第一,座商。
在《建国前鲁沙尔镇的工商业概况》一文中讲到:座商在组织领导上,湟中县建县前,归西宁商会领导,鲁沙尔选出两人为西宁商会成员,也为鲁沙尔分会会长,在两人中一般漢民一名,回民一名,每届任期三年。由此说明在建国前,也即马步芳当政时期,座商这一职业在组织领导上,回汉两个民族是平等的,关系是融洽和睦的。两个民族间也是有频繁的商业往来的。
第二,摊子商。
一般摊子商经营的范围较广,有小百货、小五金、民族用品、干鲜瓜果以及饮食服务等。他们还经营屠宰业,经营者多为回民,也有汉民经营。汉民出售的牛羊肉自己不屠宰,专门请回民屠宰,因此回民也很信任,除了塔尔寺用肉外,还供回民。因而从此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回汉民族在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之后,关系十分融洽,即使是在食用的牛羊肉这样谨慎的问题上也是充满了信任和尊重,开展彼此间的商业往来。
第三,集市贸易。
1943年初,马步芳以省主席的身份巡视了化隆、循化两县,他认为甘都地处化隆、循化、同仁县三县的交通要道,为繁荣农村经济、便利民众贸易,决定在甘都成立集市。以此为契机,青海省政府在西宁县境内的后子河、多巴、邦巴、平戎驿、大通县桥头、互助县张其寨、贵德县康杨家、乐都县城和瞿昙寺设立集市。在当时条件下,集市不仅成了经济中心,还成了政治、文化的中心。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设立集市,是真正能够促进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间的文化、经济交流的。尤其是对于促进回汉这两大民族间的交流,有很大的作用。
马步芳时期回汉关系评述
总的来说,马步芳时期的回汉民族关系较之前是比较和谐的,这对于后来青海地区的回汉民族关系、乃至各个民族间友好和睦的相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不可否认地,马步芳在执政时期曾做了很多伤害人民感情的事情,比如对西路红军的围剿、对普通老百姓的残酷剥削。这样的做法,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致使很多回、汉同胞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些做法都是近代军阀的共性,并不是只有马步芳这样做,像东北军阀张作霖、山西军阀阎锡山都是当地称王,对老百姓都曾有不同程度的剥削和伤害。
事实上,马步芳政府除了人们口耳相传的恶行之外,也曾做了许多有益于当时青海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事情,比如说,马步芳提出的“六大中心工作”,对加强青海的基础性建设,尤其是修筑公路、植树造林、例行禁烟、推广识字运动等措施为当时乃至现在的青海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历史上的青海地区由于民族众多,曾发生过多次民族之间的冲突事件,诸如:清末的回汉冲突、民国时期的回藏冲突、汉藏冲突等等。但在马步芳统治青海时期,由于他推行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使得当时青海的各个民族之间尤其是回汉民族之间能够像亲兄弟一样较为和谐的融洽相处。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处理好民族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处理好回汉这两大民族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而马步芳时期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对于回汉关系的正确处理,乃至对于后来青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为现在蓬勃发展的青海就民族关系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晓琴,喇秉德.青海回族史料集[M].青海: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8
[3]喇秉德,马文慧,马小琴等.青海回族史[M].青海: 民族出版社,2009.2
[4]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通史[M].青海: 青海出版社,1999.9
[5]陈秉渊.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3
[6]杨效平.马步芳家族的兴衰[M].青海: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6.3
[7] 杜小明.青海教育史[M].青海: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8]全国政协青海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本书编辑组编.青海三马[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