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2019-09-10李宁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用管理信用成因

摘 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市场也己经从卖方市场根本性的转变为买方市场。伴随而来,各种失信问题成为困扰供应链企业成长的瓶颈,不守信用的事件此起彼伏,信息不对称分布较为严重和普遍。本文就企业信用管理中信用的现状、信用缺失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关键词:信用;信用管理;现状;成因

一、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就是组织内部通过建立专门的信用机构管理组织的信用事务,它包括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帐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一)企业未实施信用管理时的状况

1.盲目型销售。这些企业经营状况是,虽然企业销售额能够保持一定水平,但是销售坏帐率也极高,使得公司整体的利润很低,有时甚至亏损。

2.保守型销售。保守型销售的特征是,企业只开展无风险贸易,企业销售坏帐率很低,有时甚至为零,因此销售利润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企业销售额很小,与企业的规模不匹配,企业出现大量剩余产品、闲置资金和信用额度,生产销售长期处于徘徊状态。

(二)企业实施信用管理时的状况

当企业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后,销售额大幅度提高,销售额远远高于未实施信用管理时的保守型销售;同时企业的坏帐额也大大低于盲目型销售额。从整体看,实施信用管理的企业比未实施信用管理的企业在获取利润的能力方面优势明显。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

(一)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不足

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的资金供应和来源中,绝大部分仍然来自银行,来自资本市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所以良好的银企关系是企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目前我国企业的银行信用缺失情况却是十分严重。“三角债”愈演愈烈,严重困扰着银行与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企业与经营者之间的信用不足

根据“经济人”假设,企业股东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利益,而经营者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两者的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进而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经理,由政府主管部门任用,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的经理们将主要精力花在如何应付上级主管领导身上,企业领导层不重视企业信用的建立,没有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动机。

(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不足

适度竞争与合理利润,是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信用关系的基础。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横向关系(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与纵向关系。在横向关系中,影响企业间关系的主要问题是过度竞争;在纵向关系中,影响企业间关系的因素是各自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不足现象主要表现在合同纠纷多,企业互相拖欠债务现象严重,企业间充斥着大量恶性竞争等方面。

(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不足

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机会。虚假、不实广告,假冒伪劣产品和假帐等是近年来企业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消费者担心受骗,就会缩紧自己的钱袋,造成商品需求下降。没有需求,供给就是无效供给。企业只有与消费者或客户建立稳固的信用关系,企业才能有生存与发展的可能。

三、企業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信用缺失的外部原因

1、社会信用理念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市场化后,市场的杠杆作用开始凸现,政府的指令、干预职能逐步弱化,政府信用逐步从经济中退出,而此时的企业信用却是非常的薄弱和不健全,还不能完全填补政府信用退出后的“空位”,于是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2、缺乏成熟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对企业信用及其他经营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中,尚未形成体系,既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严重滞后。这就使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企业也相应缺乏信用建设的动力。

3、企业的产权制度也是造成企业不良信用的一个方面。

由于目前的企业领导者往往只在任几年,为在任期内有较好的个人业绩,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注重眼前利益,“明哲保身”,而对企业信用建设、信用管理甚至信用交易都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消极的态度,使对企业长期发展和长远效益有明显作用的信用管理建设等工作搁置一边,造成企业短期经营行为居多。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内部原因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

研究发现,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帐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帐坏帐增加,利润下降。这些问题,根源产生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摇摆不定和激烈冲突,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最终目标。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

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问题,深入研究发现,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管理重点的严重滞后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在“追帐”上面。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帐机构,但收帐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企业如果忽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管理,而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可能花费数倍于正常管理的成本,造成更大的损失。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必须用系统和流程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账款回收工作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帐,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帐造成的苦果。

作者简介:

李宁(1974—),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信用管理信用成因
神秘的植物工厂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刍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威海市中小型企业信用决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