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09-10刘新文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李老师素养课文

刘新文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心理素养

(一)好的教法是激發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1)揭题。一篇文章要有好的开头,而一节课也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即新颖、恰当、形象有趣的揭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天,李老师和几个同事正在办公室办公。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对着老师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李老师,我来看您了”。李老师抬头一看,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一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李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还用说,他就是……”。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同学们猜猜,李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

同学们都各抒己见,举手回答。认真预习过的学生会答是“最可爱的人”。对,李老师就称呼他的学生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魏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2)直观。利用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在新奇、形象的图形和教师的有趣直观演示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先在屏幕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地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 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在课堂上我经常朗诵课文,有时还尝试配乐朗诵。在朗诵中,学生领略了《春》的艺术魅力,感受了《最后一次讲演》的震撼力量,体会了《岳阳楼记》的人文传统。

(二)排除心理障碍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许多学生怕读课文,怕教师提问,怕上讲台板演,这“三怕”都是学生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厌学语文。产生这种心态的因素很多,我想主要因素是少数教师没有按照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因此,如何去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每个教师的教学第一关。我在教学中始终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上课时声明老师的观点、态度,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并希望学生课堂上胆子大一点,应该敢想敢问,每个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不但不会批评、训斤,反而加以鼓励引导。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排除了,自然也就能大胆举手发言,学习的兴趣也就高了。

二、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智能素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智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自主的选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发展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特权,也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他们活泼好动,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喜欢尝试和探索,喜欢别出心裁。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其次,应注意预习。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是学生理解课文的窗口,学生可以迅速、简洁、明白的窥见课文的知识要点、写作特色、结构脉络、线索顺序等。如果学生们能够通过自主的合作学习,便能够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对课前提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抓住课文要点,较为准确地理解课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应注意文章下面的注释及课文的批注。注释可以扫清阅读的种种障碍,能迅速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学生如果能够相互的合作,通过注释对课文内容进行探讨,也可对注释的缘由进行探讨,那么就便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好的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坚持文道结合,提高道德素养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让学生获得有益的思想影响

语文学科的知识就是听、说、读、写,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把这些知识的传授分割开来,不能片面去追求某一项知识。一个班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均衡,有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有的是理解能力差;有的是文字组织能力差;有的甚至厌学语文。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只有把文与道结合起来,吃透教材,通过课文的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具体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有益的思想影响。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学已突破了传统的唯智主义认知教学的旧教学模式,成为当今教育的新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按照教材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和教学目的去研究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多方面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选择启情点,设置教学情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处理好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学习过程与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坚持文道合一,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合水学校)

猜你喜欢

李老师素养课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该得奖的李老师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宠物难伺候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