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角度分析内科胁痛的诊断施治

2019-09-10王艳蕊

健康前沿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诊断研究

王艳蕊

摘要:胁痛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病症,指的是一侧或者是双侧胁肋出现疼痛情况,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因此要对其加以研究,为临床治疗做出贡献。本文对中医内科胁痛情况出现的原因与诊断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胁痛;中医药;研究;诊断;

1病因

导致胁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种:

1.1外邪侵袭湿热、疫疠或者是寒湿之邪侵入到患者的肝胆经脉内,肝胆失于疏泄条达,少阳、厥阴经脉不畅从而导致胁痛情况发生。

1.2情志内伤患者的情绪不佳,长期处于情志抑郁或者是暴怒状态,这种不良的状态会伤肝,导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的情况发生,进而出现胁痛症状。

1.3劳欲、劳倦过度若患者劳欲过度则会使肝肾精血受损;劳倦伤脾、中焦运化水谷乏力,气血化生乏源;或者是长时间的患病使身体抵抗力低,精血俱亏、肝肾缺乏等,均会导致胁痛的情况出现。

1.4瘀血内积患者受到外伤损害,或受到较大的负重冲击,导致胁肋发生损伤,这样瘀血产生,阻塞脉络而出现胁痛;或是黄疸、积聚等情况长时间没有治疗痊愈,损伤了患者的肝脾,气机郁滞、瘀血内积,也可造成胁痛。

1.5痰浊郁火长期饮食不科学,吃太多的肥甘厚味醇酒,吃太多生冷食物,遏伤脾阳,脾失健运等情况发生最后导致胁痛情况出现。痰浊阻在中焦,不能顺畅达到胆腑通降,胆汁排泄不通畅,时间久了可结成砂石,对胆道进行堵塞,造成胁痛发生。

2病机

2.1发病

若是由于浊实之邪阻滞胆道导致的胁痛,通常起病突然,如感受外邪,外伤等导致的胁痛,则会突然发病且疼痛剧烈。由于精血亏虚、胁络失养造成的胁痛,起病比较缓慢,如劳欲过度,疼痛较缓慢并且疼痛情况轻微。

2.2病位主要在肝胆二经,兼及脾胃、肾。

2.3病性此病的病性有虚有实,还有的是虚实兼具。但疼痛主要是因为气血不行,不通则痛,所以在实际的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是实证或者是虚实夹杂病症。实证多为气滞、血瘀,虚证多以阴血不足常见。

2.4病势在患病的初期多以气滞或湿热比较多见,然后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气滞血瘀、气郁化火等情况,还有的患者会有湿热化火、气津两伤的表现。气血阴阳演化之中,先表现在肝胆及脾胃上,进而累及肝胃、脾肾等部位。

2.5病机转化胁痛的病机转化主要表现为邪实积聚和正气耗损这两个主要的方面。邪实积聚产生的原因为:(1)由气及血,也就是肝气郁结时间长了没有治疗,导致肝郁气滞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血行不畅,瘀血内停等情况出现。(2)由于湿热在肝胆积聚,化火产生毒,使肝脏熏灼,炼液为痰,致痰火毒瘀内蕴之胁痛重证;或者是湿热时间久,脏腑发生失和,产生湿浊痰毒,累及肝胆。正气受损,由实转虚。肝胆发生湿热、肝胆存在实火或者是肝郁化火,都会造成肝阴亏虚的情况发生。

3胁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依据

在临床诊断中如果发现患者的一侧以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就可以确诊为胁痛。

3.2鉴别诊断

胁痛是中医内科的常见病,但是其在临床症状方面与一些其他疾病有相似的地方,为了能够明确诊断,在诊断时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3.3胃脘痛胃脘痛的主要表现为:上腹胃脘部近心窝的位置发生经常性的疼痛症状。痛时可牵连胁背,特别是肝气犯胃证的胃脘痛,在疾病发作的时候可攻痛连胁,但是主要是以胃脘部疼痛作为主要症状。

3.4胸痹心痛

主要以胸部闷痛为主要的临床症状,有时会牵及胁背,疼痛的性质和疼痛的部位和胁痛是不同的,胸痹心痛主要是在前胸、心前区发生疼痛为主,疼痛的性质为刺痛,通常会伴有胸部憋闷、呼吸欠畅等情况,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会出现长时间的严重胸痛情况,还有短气喘息、肢冷汗出等情况发生。

3.5悬饮

悬饮属于饮停胸胁病症范围,主要表现为饮邪停聚之一侧或者是两侧出现胸胁肋胀痛的情况,疼痛通常持续时间很长,并见肋间饱满等症状,与胁痛有很大的区别。

4辨证论治

4.1辨证的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胁痛外感胁痛通常为急性起病,绝大多数患者为湿热病邪侵犯肝胆导致的,患者通常会伴有恶寒、发热等临床症状,另外会有恶心、呕吐等表现,中医诊断可见舌红、苔白腻,脉浮数或者是弦数。内伤胁痛,起病需要较长时间,患者一般体温正常。

(2)辨胁痛性质胁痛病性分为虚、实两种。如果胁痛主要以胀痛为主,走窜疼痛,有时疼痛有时停止,随情志变化而增减,一般为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导致的胁痛。如果患者的胁痛主要以刺痛为主,疼痛的部位是固定的,晚间症状严重,或者是因跌仆闪挫所导致的胁痛,为胁络受损,通常是气滞血瘀所造成的。如果患者的胁痛重着,痛有定处,有明显的触痛感,并且患者有口苦心烦、胸闷恶心等表现,多为湿热着蕴肝胆所导致的胁痛。如果右胁痛如绞,痛彻肩背,或伴黄疸等情况,一般是由于湿热造成的。如果患者出現胁肋掣痛,心急烦躁等情况,兼具口苦、尿黄症状,通常为气郁化火导致的胁痛。

(3)辨胁痛病位肝居胁下,经脉分布在两胁,胆附在肝,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位置,但经常是和脾胃、肾有紧密相关的。胸胁发生疼痛,不管是一侧还是两侧,呈胀痛、刺痛,或灼痛等,都存在于肝胆二经;但是若胁痛兼具嗳气频作,恶心呕吐等症状,则为肝气犯胃,病位主要是在肝胃;胁痛若伴肠鸣、腹胀、便溏泄泻,则是肝逆乘脾,病位主要在肝脾。如胁痛牵引到了腰背,呈坠痛、隐痛,则累及肝及肾,病位在肝肾。

4.2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胁痛的主要原则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将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对于实证的胁痛,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可遵循利湿解毒清热、理气活血等祛除邪气的原则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经络达到通畅。对于虚证的患者,主要以扶正作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阴阳气血充足,阴平阳秘,具有充足的气血,经络自得以荣养。虚实兼具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虚实轻重程度、缓急程度等,补泻兼施,或者应用补为主的方法,补中有通,或以通为主的方法,通中兼补,治疗胁痛效果较佳。

总之,本文对胁痛之症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多有不足,还请指教。

参考文献:

[1]朱古亭.胁痛用药一得[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4(02):102.

[2]唐为勇,吴隆贵.顽固性胁痛治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33(03):25.

[3]张炜,王俐琼.胁痛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5(16):45.

[4]王俐琼,张玮.胁痛的中医辨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1(04):78.

[5]段必科.浅谈中医胁痛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3(04):115.

[6]徐超,杜鹃.肝气郁滞型胁部疼痛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3(06):220.

猜你喜欢

中医药诊断研究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