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曾祖是这样“搬砖”的

2019-09-10甘正气

科教新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晋书陶侃勤力

甘正气

“搬砖”现在是个常用词,含义丰富。面对工作压力,很多人会说:“我就是个搬砖的。”要结束闲聊开工,也常说:“要去搬砖啦!再见!”这是调侃,更是谦虚。

历史上真有一位搬砖的名人,他叫陶侃。陶侃是江西人,陶渊明是他的曾孙。《晋书· 列传第三十六·陶侃》专门记载了陶侃搬砖的事迹:“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甓”就是砖。

从全文来看,陶侃在广州时没什么事情可做,总是早上把百把块砖搬到屋外,傍晚又把这些砖搬回房内。别人晨钟暮鼓,朝花夕拾,只有陶侃朝朝暮暮在搬砖,像一个自己在惩罚自己的西西弗斯。

别人看了觉得奇怪——你是不是像刘备一样髀内肉生,想靠搬砖练出八块腹肌啊,怎么做这种无用功呢?陶侃则说:“你(们)有所不知啊!我打算进军中原,如果现在过于安逸,一旦习惯了,我怕以后就做不了事啦!”

《晋书》的评价是,陶侃“励志勤力”。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搬砖还有更大的功效,就是让陶侃总有一个简单的任务要完成,可以让大脑休息,同时锻炼身体,让人具有充实感、成就感以及健康的疲劳感,这样便不会胡思乱想。

陶侃在广州时可以说是不得意的。他坐冷板凳,心里想着收复中原,而身子远在广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最容易精神崩溃,说不定容易得个“抑郁症”。陶侃想到了搬砖,让自己好歹有点事情忙活。

陶侃应是读过庄子的,《庄子·外篇·天地》里有个故事早就说出了类似的道理。

子贡在外游历,看到一位老人用陶罐装水浇菜地,吃力又低效。子贡替他着急:“老人家,你怎么不用桔槔浇地啊?方便又省力啊!”老人笑道:“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他说得玄乎,其实道理简单,就是心里想的事情太多了,会“神生不定”,吃不香,睡不沉,比身体上的劳累难受多了。于是他宁可用最原始的办法:“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陶侃这个原生的“搬砖IP”,后人心神不宁时,往往也用体力劳动或轻脑力劳动来纾解。例如,在嵇康是打铁,在鲁迅是抄古碑。

有一種搬砖叫放松。搬起砖头,心头却放下了。

猜你喜欢

晋书陶侃勤力
闻鸡起舞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节俭的陶侃
陶侃运砖头
枕戈
大将军小细节
“草根”陶侃的奋斗史
禅语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