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特征 探究阅读教学
2019-09-10邵黎
邵黎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兼顾各种体裁:寓言、童话、神话、说明文、记叙文……这些选文往往文质兼备。每一种文体都有着自己内在的特性和规律。不同的文本在不同创作理念下,所选材料、遣词造句、详略安排也不尽相同。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结合文体特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正确解读文本
文本是构成篇章的重要内容,在文本阅读中,文字是联系读者与作者的载体符号,也是增进两者心灵对话的基础。由于不同文体在篇章布局和语言组合上存在迥异的认知模式,在解读文本时,就需要从文体的辨析上,来把握和感知文本的内涵,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如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中,该文作为古典诗词,其文体特征的把握,更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文本意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喜出望外的心情,处处渗着“喜”字。诗中“妻子”“青春”如依据现代汉语词义则分别解释为“男子的配偶。”“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如果这样来理解,有失偏颇,对作者全家的喜悦之情表现不足。事实上,古典诗词中“妻子” 指“妻子和儿子。”“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青春。”这样一来,就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立足文体明确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要明确目标,而目标的选定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把握文本的教学方向。不同文体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千差万别。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一文教学中,从文体特征来看,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童话文本,以拟人化方式贯穿始终,并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对话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有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提出“会读文本中二类生字,会写文中一类生字,能够分角色,流利、正确地朗读文本,能够读懂文本的故事,体会文本所蕴涵的道理”。这个目标显然具有“万能钥匙”的特征,放到其他文本阅读教学中都适用。但对于本文的童话文体而言,更应该将目标细化:有感情朗读,了解砍伐森林的危害,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在创设情境中,自觉表达自心体验,内化课文语言。由此而来,童话文本在阅读目标细化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对话的情感、语言形式、理解文本的修辞手法,揣摩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把握。
依托文体设定教学内容
从阅读教学来看,“教什么”要高于“怎么教”。不同的文体,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能够突出对文体特征的把握,要依据文体特点优化内容。比如,在叙事性文体阅读中,培养学生从中挖掘文本的情感,从字里行间体会文本的真情;在说理性文体阅读中,引导学生挖掘典型的事件,以及对论点论证的过程;在说明性文体阅读中,引导学生提炼文本的表达方式,语言的精确性、严谨性,以及文本的说明方法。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要与传统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学习有所区别。《黄鹤楼送别》属于“文包诗”的形式。以故事形式生动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与诗歌交相辉映,诗歌是对故事的浓缩,故事是对诗歌的诠释,是培养学生融入情境体会情感的教材料。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走近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指导学生明白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体会到诗句要表达的是李白、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接着,笔者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烟花三月”“深情厚谊、依依惜别”的描写,说出自己的理解。这两个问题中又以后者为教学重点,学生的体会精彩纷呈。所以说,遵循文体特征来优化教学内容,来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把握文体阅读的个性化教学
阅读教学要能够从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文本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把握对文体阅读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教学中,本文的主体是写景,教师可以通过领读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想象,激发学生体味文本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所描写的对象,从生活的体验与感知中增強内心的认知,如同放电影一样闪现在脑海;接着,从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再次潜入文本,带领学生关注文本的写作手法,体味老舍在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中,所展开的丰富情感;最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文本的写法分析中,进行仿写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体的甄别,把握文体的特征,突显教学目标的制定;遵循学生的个性,整合对比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从文体分析上理解、感知和把握文章主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