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
2019-09-10张金才
张金才
摘 要:采用试验方法,验证了直播与机插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響,得出直播稻高产应从提高结构合理性与科学性入手,机插稻高产应从保证穗数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的结论。
关键词:水稻;种植方式;生长;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118-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主要采用机插秧苗方式,各地区机插面积均不断扩增。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取代直播方式,直播方式在一些情况中同样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使其有了显著的上升趋势,亟需提供正确指导[1,2]。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品种
在试验过程中,选取3个水稻品种,即淮稻5号、淮稻7号和武运粳9108。
1.2 试验地
试验地土层10 cm深度内,有机质实际含量为15.88 g/kg、氮0.83 g/kg、磷30.7 mg/kg、钾42.5 mg/kg。
1.3 试验设计
在5月底采用塑料秧盘进行育秧,于6月中旬开始栽插,隔日进行直播播种。施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3∶3∶4,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250 kg/hm2,基肥主要使用氯化钾与磷酸钙。栽插密度为2.85×104穴/hm2。小区面积66.7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剩余的栽培方式均按照高产标准实施。
1.4 试验项目与方法
1.4.1 苗情
开始移栽前1 d,随机选择30株秧苗,对以下项目进行测定,包括发根力、绿叶数、叶宽、苗高及叶长。
1.4.2 产量因子
在所有小区中随机选择10穴,对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行准确测定。达到成熟期后,在所有小区中随机选择100穴,完成脱粒、晾干和扬场后,对实际产量进行计量。另外,在生育生长中,应对重要生育时期进行准确记录。
1.5 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计算两年的平均值结果并进行分析,在Excel软件中录入实测数据,并自动生成数据图,然后采用SPSS软件完成数据整理与分析。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2.1 直播与机插的产量和构成对比
正常成熟条件下,机插实际产量9.12 t/hm2左右(平均值),直播实际产量7.23 t/hm2左右(平均值);穗数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多;穗粒数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多;千粒重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低;产量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比机插种植方式的少。
2.2 直播与机插在生育期中的差别
采用机插种植方式的稻,其苗期比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少12 d左右,所有关键生育期都有一定的推迟;而在成熟期方面无太大差别,整个生育期可以缩短约10 d,生育类型不同的稻种,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
2.3 结果与讨论
从本次试验可以看出,采用直播种植方式,可使生育期有所缩短,且成穗率较低,具有穗多粒少的特点,实际生长量相对较小;相较于机插种植方式,有不安全影响因素。在正常的成熟条件中,机插实际产量在9.12 t/hm2左右(平均值),直播实际产量在7.23 t/hm2左右(平均值)。为保证安全,对于沿海地区,建议采用中熟中粳种植。
通过以上试验与分析可知,采用直播种植方式时,其产量比采用机插种植方式低;采用直播种植方式时,其穗粒数也比采用机插种植方式少;两者在结实率与千粒重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基于此,对采用直播种植方式的稻而言,要想实现高产,需要在保证正常成熟前提下,提高结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对采用机插种植方式的稻而言,要想实现高产,需要保证穗数的合理性,保证大穗粒,并使千粒重与结实率都能达到要求。
2.4 直播水稻肥水运筹
(1)对水浆管理而言,应将间隙灌溉作为核心,使田间始终保持湿润。严格遵循保持湿润、少量多次和浅水化除等基本原则。在出苗期时,保持半沟水,避免板面积水;2~3叶期后,灌溉浅水,使其没过秧板,以免长出杂草;在分蘖期时,对灌水和浅露充分结合,以起到促进作用;当单位面积苗数达到要求后,一般为计划穗数的80%,进行搁田。之后应做好间隙灌溉,在收割之前的7 d断水,以此保护根叶,并起到抗倒防衰作用。
(2)严格遵循前足、中稳和后补的基本原则,总氮量按照16 kg/667 m2进行控制。此外,氮、磷、钾之比应控制在1∶0.5∶(0.5~0.8)范围内。在水稻出苗后达到2叶1心期时,开始浇灌浅水,并进行施肥,每667 m2施用25~30 kg三元复合肥(45%),并加7.5~10 kg尿素,以此加快秧苗的生长和分蘖速度;当进入6~7叶期时,每667 m2继续加5 kg尿素,以此促进平衡生长,并对有效分蘖数予以巩固;待穗肥后,于抽穗前30 d,每667 m2继续加5.0~7.5 kg尿素,同时配以少量磷钾肥。
综上所述,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产量,如直播种植应在保证正常成熟前提下,提高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机插秧苗则要保证穗数的合理性,保证大穗粒,并使千粒重与结实率都能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 1 ] 李定超,付国林,王化春,等.水稻不同栽插规格对产量性状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2(02).
[ 2 ] 伍丹丹,谢小兵,陈佳娜,等.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4(01).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