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

2019-09-10朱震

装备维修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间隙安全问题电梯

朱震

摘 要:为了防止电梯发生碰撞、挤压或坠落等事故,要求严格控制电梯运行空间的间隙,以防因间隙过大而造成伤人事故。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电梯;间隙;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近600万台,2018年共发生32起事故,死亡23人,受伤8人。与2016年相比,电梯事故数量减少16起,死亡人数减少17人,可见我国电梯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是,电梯是一种机械设备,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安全事故,而强化电梯的“硬安全”是消除电梯安全风险隐患的主要途径。其中,电梯检验间隙过大是威胁电梯乘客、维保和检验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容易引发坠落电梯井道的安全事故。为此,下文首先分析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提出防范建议。

一、安全问题分析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是引发电梯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且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从而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分析发现,电梯检验间隙过大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电梯检验要求定期开展电梯检验检测工作,以保持电梯良好的运行状态。但若电梯检验周期太长,便会使电梯安全钳、制动器、结构部件和电气部件等的工作状态下降,从而增加电梯安全隐患,甚至引发电梯安全事故。

(2)《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的规定,轿厢与其入口处井道壁保持15cm及以下的间距;对于局部高在50cm以下或垂直滑动门的货梯,其间距设为20m。倘若电梯轿厢入口的间隙过大,则当电梯因故未在层站区停靠时,乘客易在扒开轿厢后跌落井道。同时,倘若电梯轿厢的地坎与层面坎相距超过3.5cm的距离,易引起卡脚事故。

(3)在电梯运行中,门是货物、乘客进出电梯轿厢的出入口,且唯有在轿厢门与层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电梯正常运行。另据规定,电梯门扇间、门扇与门楣、立柱、地坎间应保持60mm及以下的间距,货梯保持80mm及以下的間距,中分门保持450mm的综合间距。倘若电梯层门与周围的间距不在规定范围内,则易引起电梯夹手、异物掉入电梯运行空间等安全事故。

二、安全问题的预防对策

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电梯安全是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因为电梯安全事故偶有发生,且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其中,电梯检验间隙过大是威胁电梯安全的重要因素,前文已经对此做了简要论述。针对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具体预防方案为:

(一)  科学制定检验周期

为了消除电梯安全隐患,首先要求从电梯的客观事实出发,科学制定电梯检验周期和检验责任制度,并将电梯运行质量控制纳入检验人员的工作绩效中,以免发生电梯漏检事件;其次,深入解读电梯检验的具体内容,以实现高效开展电梯检验工作。

(二)  严控轿厢入口和门的间隙

首先,狠抓源头安全。调查发现,在电梯安装验收中,轿厢与其入口井道壁间距的检测普遍存在“间隙过大”的问题,而若将这一类不合格的电梯投入使用,定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要求电梯安装、使用单位严控电梯轿厢与其入口井道壁的间距,并保证其达标。另外,电梯生产厂家现今也非常关注“间隙过大”的问题,并将轿厢与其入口井道壁的间距控制方案归整入发货清单中,即指将电梯防护板、安装部件的设计直接放入电梯部件箱中,这便实现了从源头解决由“间隙过大”引起的安全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梯的“硬安全”。

其次,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为了谋取利益,某些电梯安装、使用单位往往不会在电梯验收后认真整改安全项目,甚至抱有“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从而增加了电梯安全隐患。在现实生活中,倘若乘客因电梯停电等原因而困于电梯轿厢中,务必保持冷静,并通过按响警铃、拨打报警电话等途径求援,安静等候物管部技术人员或电梯维保人员的救援。在这一过程中,切勿盲目敲打、拨弄轿厢门,因为这将严重威胁自己的安全。对此,要求积极宣传电梯安全知识,如在电梯轿厢内张贴安全知识、操作规范等,以指导乘客如何安全乘坐电梯和正确应对安全故障。

第三,按要求整改电梯检验发现的安全隐患。针对电梯检验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即:当检验检测人员完成电梯验收工作后,首先留下“一式三联”,并发出由电梯安装单位、使用单位负责人和检验检测人员签名的《电梯检验检测整改通知》;其次,由电梯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联合完成整改项目,同时在“电梯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确认”上签字和盖章,然后报告到上一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由其派遣电梯检验检测人员进行核实和备案,并出具电梯检验报告书和检验合格标志。总之,任一投入使用的电梯都应具备电梯注册登记等资料,这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最后,科学设计电梯井道。当前,国内某些设计公司只是根据使用单位的要求设计电梯,而未根据电梯井道技术参数开展专项设计。在整个设计阶段,电梯的使用单位反复修改方案,却不愿意寻求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的帮助,这极易引起电梯井道“间隙过大”的问题,从而增加了电梯检验验收工作的难度。

三、讨论

现今,无论住房、商场、或是地铁站,电梯随处可见,且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电梯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切身利益的要求。综合前文,笔者主要探讨了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即: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首先分析了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表现,然后提出了“从源头狠抓安全、注重安全预防、严格整改隐患、科学设计电梯井道”等预防方案,目的是为了消除由轿厢入口、门间隙过大引起的安全问题,同时提出要科学制定电梯检验周期。总之,电梯检验间隙过大是威胁乘梯人员安全的重大隐患,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安装单位和检验单位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启洲.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及讨论[J].化工管理,2018(35):59.

[2]何丽娟.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5):17–18.

[3]叶登峰.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11):162–163.

[4]伍津楷.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10):61.

[5]罗亮.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16(14):286.

猜你喜欢

间隙安全问题电梯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间隙
电梯,电梯,“飞”起来
给你
苦难的间隙
高校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浅谈煤矿瓦斯的安全管理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