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9-09-10董峰

辽宁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董峰

[内容提要]本文从政策、规划、体制机制、新动能等方面入手,加大供给,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体系,探索符合供给规律、适应区域发展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生动力 绿色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这是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因此,如何破除陈旧的思维惯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四个短板”和“六项重点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政策、规划、体制机制等方面供给人手,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着力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体系,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走出一条符合供给规律、适应区域发展的改革之路。

一、应加大政策供给,千方百计完善政策体系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省市在产业、财税、金融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但区县一级受宏观环境制约,更加注重对上级政策的传达,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性政策相对较少。因此,要在享受上级政策红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更有利于落实上级政策又适合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推动政策供给有效适应发展需求。

应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围绕“三次产业”及金融、人才等领域不断打造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体系。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突出政策的持久性、精准性和灵活度,围绕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实施差别化设置,并实施动态调整,以确保政策最优化。在社会保障方面,要突出政策的稳定性,以就业、住房、养老和社会救助等领域为重点,持续扩大政策供给,满足群众需求。

二、应加大规划供给,千方百计提升规划水平

规划事关发展的根本、决定发展的层次。能否坚持规划先行,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决定区域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为此,必须实施一元化规划、一体化发展,超前谋划今后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思路,确保重点区域开发宁留空间不留遗憾。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要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要素支撑能力,着力构建边际清晰、四至明确、权责到位、指标落实、管理完善、资源要素配置充分的发展空间,初步形成协同共进、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没有高水平的规划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发展。应秉承超前规划、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宏观思考和整体把握,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考量、规划区域发展,着重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发挥规划在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要编制和完善区域总体规划、重点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强有力的规划体系定标定向、支撑发展,确保区域发展与上级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部署相契合。

三、应加大内生动力供给,千方百计创新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为此,应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定位明确、职能清晰、层级有序、运转高效的新体制,并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探索建立平台公司,用市场化、企业化方式参与土地整理、招商引资、产业投资、资产盘活和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完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大胆创新。因此,要围绕开发区建设,着力打破行政惯性,持续推进“去行政化”,让企业和市场真正成为建设主体。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投资模式、运行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推动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衔接。同时,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梳理国有资产,建立国资管理体系,搭建资本投资和运营平台,采取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运营模式,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四、应加大增长活力供给,千方百计转换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东北振兴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为此,应围绕制约东北发展的“四个短板”和“六项重点工作”,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将培育产业新动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供给,鼓励和支持企業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用专业化手段引导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培育引进大数据、物联网、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以及“飞地经济”,着力引导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强化增长活力供给,关键靠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等要素激发发展活力。只有着眼高质量发展,加快现有产业在理念、技术、管理模式上创新,推动高端化转型,力争在重点领域形成核心技术,才能形成产业集群和旺盛的发展活力。为此,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配套产业,重点打造智慧化管理园区,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并加大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引进力度,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还要立足现有基础,筹建军民融合产业园,设立企业化军民融合孵化器等平台,探索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同时,激活闲置资源,让闲置优质土地和沉淀资金重新焕发活力,形成新的资源供给和经济增长极。

五、应加大承载力供给,千方百计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供给滞后,是许多地区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只有加强基础设施供给,才能增强区域综合承载力。为此,要坚持以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过实施“共享工程”和“畅通工程”,推动产业园区道路和供热、供电、供气等设施互联共享,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园区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必须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为此,要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理念,提升基础设施使用效能,降低维护成本,为空间发展提供吸引力和承载力。坚持科学布局,注重空间与领域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使基础设施成为有机整体。注重品质提升,建立标准体系和规范,整体优化城市功能和园区配套,重点保障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六、应加大民生供给,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关乎强基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为此,需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破解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民生资源配置不均和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同时,探索货币化安置和政府回购等方式,拓宽回迁安置渠道,形成新的供给模式。

强化民生资源供给,必须坚持社会化、市场化、行政化手段相结合,确保兜底线、强服务、保稳定。要加大教育供给,引进优质资源,加快推动教育品牌化、集团化、特色化发展。要加大医疗卫生供给,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联体合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打造多元化办医新格局。要加大养老供给,引人社会资本,推进“医养结合”养老试点建设,完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七、应加大社会治理供给,千方百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此,应着力构建社区、公安、交警、安监、环保、扫保、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社会治理“九网合一”治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同时,结合“三城联创”、环保督查、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通过宣传扩面、打造网络平台、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群众监督员等方式提升群众参与率,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强化社会治理供给,关键在改变传统治理模式、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外部服务上,要推动社会治理由“政府包办”的单一供给模式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承担的模式转变。在内部管理上,要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由单一管理向多元组合治理转变。在治理手段上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促进作用,破解“人海战术”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工作效能低下等弊端,进一步提高治理效能。

八、应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千方百计用好“有形之手”

公共服务是供给体系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应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大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要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容缺预审和审批代办全程制,打造事项最少、程序最简、高效快捷、公开透明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推动审批服务需求与审批服务供给无缝衔接。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打造网上审批服务平台,着力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针对外来人口多的实际情况,按照百万人口的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要素,确保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平等共享。

“补短板”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不仅要在补齐经济结构短板上发力,也要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上下功夫。应树牢政府服务市场而不是主导市场的理念,推动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加快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同时,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放宽准入领域,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形成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机制。

九、应加大绿色供给,千方百计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既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也是吸引力和承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应以生态水系为重点,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生态景观系统,并依托景观优势策划和开展高品位文化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

促进生态环境资源供需平衡,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应不断强化国家环保督察案件整治等相关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加大对传统企业节能环保改造力度,加强秸秆焚烧管控,着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环保战役。同时,要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

十、应加大“红色动力”供给,千方百计提高党建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为东北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为此,应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把控方向的作用,聚焦省委提出的“七破七立”,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全面推行“党建+”工作体系,提思路、定政策、强指导,探索建立“大黨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应坚持以科学系统的思想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系统思维、整体把握、分步实施,不断以党建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逐步将区域重点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包保范畴。坚持熔炼智慧、提升情商,发挥“大讲堂”等特色载体作用,逐步破除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模式,提升以党建促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的能力与水平。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我国县域城镇化内生动力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