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之路的时代转向

2019-09-10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绿色特色时代

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

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有特质之一,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时需要有对时代形势的判断与前景的展望,而绿色发展在面对人民需要转变、社会矛盾凸显、发展形式的变化中,决定党建在绿色发展中必须发挥引领作用,从而能够在根本上区别于西方绿色资本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发挥党建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定党建作为绿色发展的政治方向和主体思路,促使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以人民为中心”、重视社会关系、发展多元形态的时代转向。

关键词:党建;绿色发展;社会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章编号]1673-0186(2019)01-055-00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19631/j.cnki.css.2019.01.006

绿色发展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真正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须“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由此可见,绿色发展理念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有特质之一,是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代发展特点相结合的发展理念。而党建理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已经成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党的建设在促进绿色发展中能发挥什么样的引领作用,通过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又能促使绿色发展如何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的绿色资本主义,实现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之路的时代转向,成为一个需要重视与研究的课题。

一、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需要有党建的引领

绿色发展是對传统发展方式的扬弃,是以人自身的真实需要为目的,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矛盾的解决,主张经济生态和社会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离开发展问题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异于空中楼阁,甚至陷人再度回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中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并不再仅仅着眼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问题,而是把重点转移到如何实现更好地发展问题上,如何更好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尤其是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上,最终促进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只有在面对并且真正把握绿色发展体现出的时代趋势与特点,重塑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逻辑,在重视社会关系变革的过程中进行新一轮社会革命,才能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过程的实现必然要依靠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程度,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绿色发展的时代需要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需要有党建的引领。

(一)对人民需要转变的时代引领

新时代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尤其是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中国基本国情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将生态危机的根源与消解放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境遇中去考察,探索发展的运作机制和效用逻辑,摆脱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路径依赖,创新绿色发展转型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绿色发展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美丽中国目标的期待。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在形而上学世界观与拜物教的社会意识引导下,不知道社会物质的双重结构,只看到表层的物质结构,而看不到物质所负载的深层的社会关系结构。”马克思在论述社会关系时认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绿色发展上能够通过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从而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对传统发展的超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生产力得到飞速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生态而言,党中央大力度推进实现更好地发展,其中的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引领发展的生态方向,为人民提供优美的环境,才能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此看来,满足新时代人民的这种需要转变,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

(二)对社会关系因素凸显的时代引领

无论是从理论准备还是实际情况来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新时代绿色发展体现的新的发展方向即是社会关系的革命,是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人的本质的科学判断,并深入认识到中国所面临环境问题与发展需要的二元对象的特殊性。在明确这个特点的前提下,绿色发展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找到二元对象的连接点所在,绿色发展的根本仍在于发展本身,即生产力的作用上。一方面是相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大力推动的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企业、社会的层面上,从大企业到小公司、从农业综合经济到制造业、从家务劳动到工地建设,都不断体现了整体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地区间的不断流动,促进了资本的地区流动与转移,生产要素不再属于某种特点的生产部门,从事某种特定的生产模式,生产与再生产日益混同,这种整体性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的集合(即共同体)既是资本生产的基础,也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相应社会发展生产力过程中所采用的社会关系,二者统一于人自身的真实需要中,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是一种立足现实,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矛盾解决的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的提出正是为了服务人在特定时期的需要,重新回归到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中去,走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绿色发展之路。而在党的建设视域里,党建对绿色发展的引领因此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范围内的物质生产造成的统一性正在逐渐发展它能发展到的极致,而社会关系因素的凸显成为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从而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与绿色的发展必然要寻求一定的协调,才能把握对新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对传统发展进行变革的进一步肯定。

(三)对适应发展形势转变的时代引领

在当代发展中,发展形式的表现不再只是单一物质生产形式的表现。“自然生产力”等非物质生产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甚至是一种主导地位。具体到商品的非物质维度,它们的符号、美学和社会价值,在现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图像信息、知识、情感、符码等在资本追求的价值增殖过程中,都逐渐超越了有形商品或者商品的物质层面,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物质性商品的生产不重要,或者只是在表面上的量的减少,而是说这些物质性商品及其背后的资本力量越来越依赖和从属于非物质性的因素,越来越不表现得那么明显,成为一种“退居幕后”的需要。一方面,作为不变资本的人类生命本身开始成为这种转变的核心,而马克思所阐述的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的生产也成为生产这种附加值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人体机能、能力与知识,与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生产系统的互动相比,直接成为价值的来源。生产的客体和主体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但都由社会关系所规定。另一方面,从马克思所论述的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形式来看,要想彻底解决资本逻辑限制人类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摆脱,因此绿色发展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150。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据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为指导的先进政党。人类文明创造的不同发展与生活方式形成丰富多样的世界,然而在传统发展与生活方式中始终离不开过度浸淫的物质追求。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便是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能够从实现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和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分析可以追溯其最初发展的目的,从而在传统生产力以外的因素更多考虑“自然生产力”的因素,认识到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因此,实现绿色发展,必然需要有对传统发展“否定的向度”与“批判的向度”,对以往暴露的矛盾与生态危机产生的过程加以批判地分析,使绿色发展能够有一个思想引领与发展路径选择上的根本遵循。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体现的新的发展问题即对人的本质的体现、社会关系的再造,是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批判、如何实现人的解放的科学判断,并能够深入认识到中国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才能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指导下,逐渐开始实现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扬弃,它以人自身的真實需要为目的,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矛盾的解决,主张经济、生态和社会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二、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价值旨向

随着绿色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新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党依靠自身的建设在绿色发展中能够发挥新的引领作用。中国对绿色发展内涵的拓展所包含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这种发展理念将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纳入进来并考虑相互间的联系,包括马克思所称的作为“类存在”的我们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社会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回应世界环境危机时代对新的政治理论和中国共产党能够发挥的作用所提出的新要求。绿色发展所面临的新时代变化始终没有离开马克思关于社会与人的发展基础理论的判断,相反,随着人民需要的转变、发展形式的时代变化,社会关系的内涵也被越来越凸显出来。而这种新型社会关系性质的重塑与革命,需要依靠在党的建设中才能够真正实现,这不仅仅是因为党的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而且绿色发展本身同样需要坚持发展中的“以人民为中心”,也是由党的历史使命所决定。对党的建设的战略把握,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党的建设的重视本身,其关键在于能够将党的建设与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的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从大格局人手,把握特定时代党的建设的使命与战略,同时,从党的建设人手促使绿色发展依赖资源与路径的转变。

(一)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对当时情况(即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也是对未来(特指共产主义)的一种预见,既是一种解释人类历史如何进展的历史理论,也是关于人类发展前途命运的科学预言。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思想来源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要求使然。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社会通过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来推动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历史,更是生产力进步的历史;是生产关系调整的历史,更是社会关系不断变化的历史。在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问题上,并不只能是单纯依靠在人们的意识中特意进行的“道德说教”,从而人为地创造出一个空间存放类似绿色发展这样的特别思想,因为这个空间本来就是存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种观点同时也契合了马克思所认为的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观思想核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生产力的发展中遇到一种同财富生产本身无关的限制;而这种特有的限制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它的仅仅历史的过渡的性质;证明了它不是财富生产的绝对的生产方式,反而在一定阶段上同财富的进一步发展发生冲突。”有意识地利用政党资源推进绿色发展,这种方式既能推动各类社会环保组织和社会环保力量的有效成长,也能为党的执政提供厚实的社会基础;反过来,新时期党的建设若能借此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就能够有效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社会、党与人民的关系,从而为党的功能发挥创造有效的社会空间,为党的社会基础巩固赢得强大的机制保障。而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更新对发展道路的认识,从而发挥自身在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本质是建立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认识的变化之上,保证了绿色发展道路的实践指向。

(二)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是对西方绿色资本主义的超越

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不是简单西方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绿色经济,也从政治保证上与西方绿色资本主,义根本区别开来。包括当代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在内的各种新的经济形式都是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这些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始终回避不开资本与利益的问题。绿色发展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可以利用这些新的模式,因为这些新经济模式本身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环境外部性问题回答的产物。而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些对新经济模式的探讨,而应依靠自身具有的政治关系从而决定的社会关系的渗透性,拓展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所以,同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增长范畴上的新发展理念一样,绿色发展不只限于生态领域,而是可以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乃至未来人类更高形态的文明中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绿色资本主义思潮虽然也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性的想法,例如绿色政党绿色财政等,但其本质仍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没有触碰到马克思论述资本的本质、人的本质层面,只是从表面上对生产要素等物质层面所进行的一种“绿色化”。资本主义国家以追求利润和扩张为目的的资本逻辑更为擅长把自己包装成绿色爱好者,将其产品装扮成绿色产品,其实质仍是为获取更多利润,仍然是在做物质层面上的文章,看不到其自身本质——社会关系层面无法“绿色化”,这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制定保护生态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也决定了资本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无能为力以及更大的生态危机发生的必然性。正因为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凸显社会关系的“人”层面,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元思维的延续,难以真正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真正改善。这样的绿色资本主义只不过给资本继续压榨生态转嫁环境成本套上了一层“绿色”的、看似合法的外衣,不可能真正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真正改善。从历史维度上看,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社会发展形式与生产观念,中国在新时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发展,它首先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是受制于资本相反可以驾驭资本,并且依靠党建的巨大政治优势可以深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已不仅仅只是在物质层面上实现的一种绿色发展,而是依靠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渗透在每一层的社会关系之中,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在于回归到现实中的人对绿色生活的需求,从生活方式的源头上奠定绿色发展的基础,才能够在全社会生产方式构建和生活方式养成中树立“绿色化”的价值取向。

(三)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能够坚定绿色发展的政治方向和主体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特征,能够坚定绿色发展的政治方向和主体思路,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超越。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因为利用自然力而产生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并不是表面上表现出的一种技术矛盾,本质仍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矛盾。这个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便是人自身的疏离和异化,人遭到资本的孤立和个体化,因为彼此竞争而彼此疏离,进而就疏离了与自然的感官关系,疏离了外在的自然世界,自然力就变成了纯粹利用的工具,造成了生态危机。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物的有用性被它首先充分利用,而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实现绿色发展则落到了充分挖掘人即社会关系的有用性上,从而实现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在制度上的根本保障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障绿色发展的核心改变过去依赖速度经济规模单一,重新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之路,重塑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逻辑。所以,只有通过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优越性,在发展领域具有相对于传统发展道路更为突出的时代进步性,相对于西方发展道路更具有优越性。

如此看来,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依靠党的建设才能够真正引领好绿色发展之路,保证自然生产力的持续,在重塑新的社会关系的过程中进行新一轮社会革命,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绿色发展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车头”,从而克服发展的逆生态一面,避免发展对自然的消极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绿色发展的实现,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转向

党建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无可替代,是党建理论自身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下的一种历久弥新。从本质上说,中国的绿色发展道路以积累绿色财富和增加人类绿色福利为根本目标,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预想目标,找出优化发展的对策,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8]。而党建在绿色发展中需要发挥引领作用,是我们党在时代环境变化下在谋求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依靠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能够在社会关系的根本层面上极大限制资本的逆生态一面,使绿色发展真正成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根本宗旨的发展模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能够保证绿色发展的“以人民为中心”,从而实现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见物更见人”、重视社会关系、多元形态的时代转向。

(一)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需要“见物更见人”的转向

西方绿色资本主义学派缺乏打破资本神秘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仍然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良上,丧失了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把握资本自我否定的内在理论维度,没有看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历史必然性,将发展的资本逻辑视为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并且认为这种关系永恒唯一。按照这种说法,资本逻辑貌似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任何阶段都普遍存在的超历史范畴,资本主义成为所谓的“历史的终结”。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早已打破了这种幻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则是使人们回归到对原初人类社会发展目的认识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社会主义的取向应是为每个人提供自由的存在和发展真实的个性所必需的基本条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涌现出的新发展理念立足“美好生活”的价值逻辑,从而使得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有机统一[9]。这是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实现的根本转向,它不再仅仅为彰显人类如何创造物质文明的伟大,而是完成马克思所论述的使命——“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支配”[10,需要中国共产党自身的革命,从而超越西方物质文明发展逻辑而内蕴人本向度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依靠党建文化引领绿色发展最终价值指向在人自身的发展与幸福,而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持就是綠色发展的“以人民为中心”,从本质上决定了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必须彰显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从而实现见“物更见人”的转向。

(二)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需要从重视经济关系到社会关系的转向

失去了物质基础的绿色发展依然只能是空中楼阁,但引导中国绿色发展道路不能仅仅是经济关系上的,如同马克思所预见到的资本主义走向一种“自身的反面”并非只是表现在经济关系上一样,而是尝试对过度重视经济关系进行引导与改变。人既是自然存在者,更是社会存在者21。传统发展产生生态环境的核心矛盾,不是一种技术矛盾,而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矛盾。这个矛盾便是人的疏离和异化,即人遭到孤立和个体化,因为竞争而彼此疏离,疏离与自然的感官关系,也疏离了人类的热情敏感天性,疏离了外在的自然世界。自然被当作使用对象对待,人更是被当作工具对待,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扭曲化。所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必须实现对社会关系的重塑,而不仅仅是西方发展理论在外在物质层面上包装的绿色资本主义。虽然改革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以政党组织为核心的单位体制,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独立于政党组织而自主展开,但党的组织网络依然是撑托中国社会的基本框架。党的组织不仅拥有广阔的社会联系网络,而且拥有相当成熟的工作体系和政治资源,对于现代社会组织先天发育不足的中国社会来说,这无疑是重要的社会建设资源。中国在新时代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就是如此,它首先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是受制于资本相反可以驾驭资本,并且依靠党建的巨大政治优势可以深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使生活在现实中的党员干部在各自的社会关系实践中、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多形式、多手段、多渠道,不仅仅只是在物质层面上实现的一种绿色发展,而是依靠党建渗透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网之中,形成绿色发展在政治,上有共同保证、目的上有共同福祉、思想上有共同动力、组织上有共同规则的合力推动。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正是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进行有意识的指导,以取代盲目的、没有人情味的经济生活力量,使绿色发展真正是为了服务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重新回归到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中去,走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需要实现单一主体到多元形态的轉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日渐强烈,在党建工作中同样需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188。如此看来,党建工作中的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纯技术形态存在着,而是在更广阔领域发挥影响与作用,在绿色发展中也不再是以单纯环境治理的工具性为中心,而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人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中,尝试首先从人的社会关系的“绿色化”突破,即党建的引领作用。在绿色发展的机制中,即是要形成理性社会多元主体的角色意识,重要的是在绿色发展中提供人们实现自身绿色价值与绿色利益的机会和可能。在中国实现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完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提供党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社会体认并尊崇的价值规范,实现对绿色发展社会认同的制度化。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即是依靠互联网记录收集普通消费者的绿色行为,组合成一个隐形的绿色党建网络,并且将其纳入人民的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去,实现普通人之间的绿色行为互动,同时再依靠党建强大的政治动员性与宣传力量,加强社会与公民的自主性,使人民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中心”,也就是原有一种零散的环保行为在党建的帮助与统筹下实现新形式的一种创新行为,使原有的生态与环保事业不再只是政府企业等单一主体和形式参与,而是能够成为在党建的带动和统筹下实现全民参与的过程。网络党建依靠互联网实现绿色发展中多元形态的转变,在提高人民素养和参与水平的前提下,让绿色发展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主体。而通过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尤其是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的党建工作中探索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真正实现马克思所称的作为“类存在”的我们与生物系统和社会生态系内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13)。

归根结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将是一种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立足绿色发展,在人民需要转变与发展形势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社会关系变革实现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特色”所在。在党建的视域里,绿色发展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也凸显出来:世界的物质统一体必然随着生态问题出现的新样态而“自我否定”,而唯有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制度语境和绿色发展的前景,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党建引领、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鲁品越.《资本论》的真谛及对其曲解——兼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102-11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24.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0.

[6]孙承叔.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278.

[7]秦书生,晋晓晓.政府、市场和公众协同促进绿色发展机制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3):93-98.

[8]高红贵.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22.

[9]袁祖社.“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品质与实践新境界[J].学术研究,2017(1):15-2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11]张乐.资本逻辑论域下生态危机消解理路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29.

[12]瞿铁鹏.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31.

[13]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175.

The Times Promo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L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Communist Party

Ayiguli Abudourexiti

(The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The School ofMarxism, Kashi University, Kashi Prefecture,Xinjiang 844006)

Abstract:As one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should look forward to the judgment andprospect of the time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hange of people's needs, soci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which determin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ust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greendevelopment. It can b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s green capitalism. The socialis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needs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green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 building as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main body of thought for greendevelopment. It will realize the turn of the people's center, the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ulti form by the party build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Key words:the Party building, green development;social relation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or a new era

猜你喜欢

绿色特色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追踪绿色的秘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再造绿色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