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管理优化策略
2019-09-10付川洋
付川洋
课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如英国把课间称为“游戏时间”(playtime)、“课间时间”(breaktime),美国把课间称为“下课休息”(recess)、“课间休息”(break)等。在我国,课间指的是,在学校期间,课与课之间的间隙时间,一般是10分钟,在上午9:30左右会有一个大课间,一般20~30分钟。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体育活动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各中小学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具体要求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开展20~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近年来,在中小学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率上升、肥胖率上升等。《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显示,虽然学生的体质有所改善,下滑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小学生的肥胖率仍继续增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农村小学生如何在课间得到休息,如何高质量地开展课间活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
(一)课间活动内容单调
从表1-1调查可知,农村小学的课间活动内容缺乏趣味性,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比较活跃,课间活动内容多是去操场追逐打闹或选择体育设施进行游戏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课间活动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是以比较积极的体力活动为主;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大部分学生选择留在教室做作业、去走廊谈心、参加智力游戏或自娱自乐。
(二)课间活动时间被占用
在课间10分钟,教师不是拖堂就是布置作业,或者找学生谈话,很少有教师参与到小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课间活动,也很少有教师在课间进行学科渗透。以下是访谈教师的部分摘要:
我:您认为课间活动是什么?
教师A:课间就是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
我:请谈谈您对学校课间安排的看法?
教师B:我认为课间时间太少,完全不够用,无法完成课程内容,需要延堂讲完;学校总有一些任务要分配给学生们完成,会占用学生在课间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大课间的运动时间、眼保健操时间,还要利用课间找班上一些性格孤僻、不爱与他人交往的学生谈心,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时间除了经常被占用,而且也很少有教师能参加学生的课间活动。除了带领学生去操场做广播体操之外,教师几乎不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教师上课的时候需要教育与管理学生,在课间,教师也想要休息、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
(三)课间活动形式随意
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形式非常随意,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以下是访谈校领导的部分访谈记录:
我:您认为贵校课间的特色活动是什么?
校长:我校课间的特色是动静结合,只要进教学楼,无论师生,一律单排右侧直线行走。
我:您认为贵校在课间活动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德育主任:场地问题、监管者问题、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其中安全是最大的问题。
通过访谈可知,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形式非常随意,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因此课间活动时间也是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高频时间段,课间小学生在走廊打闹、逗留、追逐推打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 导致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的原因
(一)物质层面的原因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间活动需要一定物质层面的保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学生的课间活动就没法正常进行。有的农村学校操场上的体育设施不完善,学生下课后可选择的娱乐项目不多,课间活动内容有限;有的农村學校的体育器材也不够用,有的班级三四十人,但只有一个篮球、两条跳绳,一到课间,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旁边站着围观,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有的农村学校的操场很小,活动场地狭小,大课间时,很难开展全校性的课间活动。
(二)精神层面的原因
最佳的认知加工发生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中断,而不是从一个认知任务直接转向另一个认知任务,课间的目的是减少压力和降低认知加工的干扰。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五六年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断加重,除了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在本该拥有快乐童年的年纪承受不该承受的精神压力,学生自由选择课间活动时间的权利受限,各项活动均受支配,民主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制度层面的原因
不同的班级的班主任对于课间活动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样,制定的制度也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各班对课间活动的制度都没有明确的文字性材料的规章制度。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课间不准在走廊逗留、大声喧哗;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课间不准在教室吃东西;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课间不准出校门、不准自带零食和玩具,但大多属于口头要求,不够系统、成熟。学校的规章制度要贯彻落实,同时班级的规章制度也至关重要。
三、 开展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策略
(一)加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
若课间生活无趣,学生就易于选择久坐不起或惹是生非;若只有趣味,课间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应该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同时,要加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筹款,购置游戏器具和图书角,让喜欢运动的学生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让喜欢安静的学生有更多读书的资源;班级两侧的墙壁上可以贴上学生的画作、书法、手工、剪纸等,让学生时刻感受文化氛围;班级后面的墙壁上张贴学生获得的各项奖状和奖项,为同学加油打气;选择小组长负责管理活动器具,这样不仅能为农村学校节省财政开支,也更方便管理,能为开发和推广课间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
学校除了要加强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也必不可少。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千差万别,作为管理者,要遵循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长规律,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课间不会感到压抑,都能自然成长,身心都能健康发展,期待参与课间活动,而不是想逃离。
对待个别学困生,不要总是一味训斥和批评,将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强行推到短短的10分钟课间,使学生在课间也得不到休息和调整,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本末倒置。正如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管理观中强调,在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前提下要予以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是农村学校也要成立心理咨询室,聘用专业、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心理教师,利用课间,对心理上想不通、行动上总是有拖延症和多动症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疏导不良情绪。
(三)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要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给予课间活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就要规范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体系,不让课间活动边缘化,把课间活动纳入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的等级化管理制度,即以校长、德育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班干部、学生为层级的课间活动管理机制。除了学校要制定一系列的学校管理制度,班级也要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班规。教师和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做到人人有责,培养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班级增彩,为学校争光。教师不再是课间活动的旁观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间活动中,这样能提高农村小学生课间活动的质量,使农村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GBB1318102)资助。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