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丁宗波

家长·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平行线学法平行四边形

丁宗波

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科目之一,已经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要想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求。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观念,与时俱进,寻找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才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问题导学法应运而生,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成了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进程的利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提出问题,发挥数学问题的实际功效,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法。并且,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数学能力、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出发,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我的实践经验,对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创建针对性的导入环节

针对性较强的导入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能够为新知识的讲解、数学活动的设置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借助数学问题的力量优化导入环节。并且,利用导入问题沟通新旧知识、串联教学环节,从而使问题导入能够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只有这样,设置的导入问题才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比如: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构建起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预习任务: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分析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分析和探索后初步明白了平行线的性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就从学生的结论入手,导入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同时,我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相交线、平行线间的位置关系。这样的导入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讲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设置问题化的教学活动

在问题导学法的数学课堂下,问题化的数学活动的创建是最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数学问题设置教学活动,从而构建完整的问题导学法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难点。

比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并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画图、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之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可见,问题化的数学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问题中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为学生构建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互动性数学活动,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平行四边形,并且,我根据视频为学生提出了问题:视频中的图形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由此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紧接着,我让学生组成了不同的小组演练平行四边形问题的推理过程。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也是对学生分析水平的提高。最后,我对学生的推理活动进行了指导和总结。这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时,教师要利用数学问题设置导入环节和数学活动。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平行线学法平行四边形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平行线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