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019-09-10曹生让
曹生让
班级是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和其他各项常规活动的基本单元,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者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者。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者,是连接学校与班级、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重要纽带。班主任是保障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概念
班主任: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
高职院校班主任:本文是指中等、高等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高职院校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工作岗位中的一种专门岗位,负责班级学生日常学习、常规管理以及组织班级各类基本活动人员的集合,通常包含三类人员:专职班主任、教师岗位兼职班主任和行政岗位兼职班主任。为了解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以及重点关注问题,我通过知网查阅了近十年来关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相关论文。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几乎找不到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相关提法,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与我国班主任岗位相对应的岗位,我国班主任所承担的任务在国外由大量的学生事务机构共同承担。以下是两种与班主任相近的岗位。
英国的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导师的工作职责明晰,具体有以下几项工作内容:“一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二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非学业方面的帮助。学生在住宿、社交、经济、家庭、恋爱等个人生活方面如果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导师帮助。”“三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四是与学生谈心谈话,及时分流、处理存在的问题。”“五是行政职能——记录档案。导师要将自己对学生的日常服务和指导记录下来。”
美国是中学辅导教师制,辅导教师是美国K-12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任课教师之外的专职人员。美国对辅导教师的从业资格要求比较严格,不仅有证书上的要求,更有技能上的考核。在工作职责上也有高的要求:在学业指导上,通过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为学生尤其是准备升大学的八九年级学生提供选课和大学申请指导意见;在择业指导上,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与社会各界保持广泛联系,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提供决策信息;在人际交往上,通过个体咨询或小组辅导的方式为学生解决个人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
综上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无论是导师制还是辅导教师制,相关教师从业要求严格,具体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职责中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人际交往、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负责。在制度或规范的保障下,队伍建设将水到渠成。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论文和专著关注重点往往是普教班主任或是高校班主任,对工作难度大、工作要求高的职教班主任队伍建设关注较少。从已进行的研究来看,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论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学校领导、学校德育工作小组要发挥核心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始终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两个观念,为班主任队伍建设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2.建立班主任上岗择优制度,逐步实现班主任岗位的优化。班主任上岗需有一定的教龄。基本条件:良好的师德,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稳定的心态和较好的身体素质;3.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班主任上岗前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学校经常组织经验交流专题讨论,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参加各种针对性较强的培训班;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制定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班主任工作考评办法,包括《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班主任工作成绩考核》,按一定的比例打分,按分数高低评优或奖励。
总体上看,现有的研究宏观议论较多,班主任队伍建设各种方案、计划大同小异。基于一线班主任实践研究较少,深入研究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更少;笼统探讨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较多,专门探讨工作要求相对高、工作难度相对大的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较少;介绍班主任工作管理经验的论文和专著不少,探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不足的论文比较少;对班主任工作上的问题归因于个人的素质比较多,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政策保障上找原因的比较少;更未见既聚焦于对班主任工作,又对班主任工作问题与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进行关联研究的文献。
三、实例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我结合多年的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实践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以南京某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现状背后的根源,寻找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以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全校班主任129人,教师岗位兼职班主任人员数最多110人,其次是行政岗位兼职人数10人,人员数最少的是专职班主任,只有9人。
统计显示,当前该高职院校班主任以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为主(79.9%)。该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条件要求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其中35岁以下的占65.9%,此年龄阶段的教师多为新手教师,多数教师为第一次做班主任,有工作热情,但教育教学经验相对欠缺,各方面需要提高;36~40岁的占14%,此年龄阶段的教师开始由新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一时期也是工作与生活相对感受压力与负重最大的时期,很容易进入职业倦怠期,因此也是一个最需要关注和关怀的时期。调查显示,该校班主任受教育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但是学校班主任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其中初级职称占67.4%,中级28.7%。班主任工作年限大部分为1~5年(61.2% ),部分为6~10年(31.8%)和10~15年(7% )。目前這些不同年龄、职称和工作年限的班主任工作呈现出了多层次、不平衡的工作现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愿意担任班主任,但是工作现状堪忧。主要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原因有:为了个人发展、评职称需要、获得经济报酬等。然而由于缺乏班级管理的经验,没有经过系统的班主任培训,工作情况并不理想。欠缺对于班级突发情况应对办法,学生和家长对班级管理方法产生质疑,进而怀疑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2.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不用心。主要集中在年龄35岁以上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担任班主任原因多为学校要求或是领导安排。这部分班主任习惯用“比较”心态去看班主任这份工作,与其他非班主任科任教师比较,班主任在相同的课时量基础上还要带班,还有早自习、班会课等,他们的心态有所失衡。还有部分班主任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家庭或生活中,除去完成课堂教学时间,用在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少之又少,这都致使班主任选聘工作难度加大。
3.愿意担任班主任,并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这部分班主任一般有着5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有很强的责任心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同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他们看重的是工作本身的价值,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正面的指导,切实关心学生的发展。
四、思考及建议
(一)体力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该校班主任教师与课任教师相比,通常每日工作1.5小时以上。这些时间被用于:班级的常规管理;安全防范、心理健康、道德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代收各种费用;找学生谈话或接待家长;与科任教师沟通交流;参加班主任会议或培训等。如果学生住校,有时班主任晚上到校关心学生或处理问题。班主任是学校中工作时间最长的教师。调查中,该校的班主任110人是教师岗位,占比85.3%。这些教师的周课时往往在12节以上,有些教师还要跨学科教学,平时还有很多教学之外的任务。繁重的教学工作、繁杂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得班主任的工作强度较大。
(二)经济上——付出多、回报少
多数班主任认为,与班主任工作的艰辛相比较,多劳并不多得。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的最主要原因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个人发展空间狭小。该校班主任的平均津贴为500元,平均每天20多元。另外,根据学校有关班主任奖励的办法,还有一些绩效奖励。而为了得到荣誉和奖励,意味着更辛苦、更繁忙,要协调更多的人际关系。
(三)心理上——压力大
班主任普遍感觉压力较大。造成压力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问题学生的转化,学校的考核和家长的素质,最后是学生成绩。由于生源的特殊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冲突的情况时有出现,违纪情况表现非常突出。由于社会上长期以来将学校认定为学生的“监护人”,班主任理所当然就成了学生在校的“第一负责人”,家长两种极端的做法:不管不问和指手画脚,成了班主任工作的第二大压力;而学生学习成绩在高中看来压力最大,在高职院校反而成了第三大工作压力。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在着手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的困境:一方面班主任选聘难,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压力大。为了逐渐改变高职院校教师“不会做”“不愿做”的思想观念,更加高效地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1.管理体制。完善二级管理制度,发挥二级管理的优点,克服二级管理的缺点。目前很多高校已完成了二级管理改革,一些高职院校也尝试了二级管理,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思维方式仍没有改变,并没有发挥二级管理的优点。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德育工作多由分管校长负责,下设学生工作部,每个专业系部又设有德育主任、学生秘书,班主任负责班级具体工作。其中,学生工作部的定位很关键,如果参与系部学生工作太多的话,会增加很多额外的重复性工作,就失去了二级系部管理的意义。
2.制度建设。很多学校都在致力于班主任管理制度建设,在常规管理制度方面,包括班主任的聘任制度、班主任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每月的例会制度、实施班会听课制度、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班主任家访制度等。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班主任职级制、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全员班主任制度、导师制、取消班主任制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选聘难”“不愿做”等现象仍存在。学校管理者应从减轻班主任压力方面着手,提高班主任津贴作为一种手段并不能一直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班主任的课时量,保证班主任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中去,也可使班主任的“比较”心态有所改变,提高工作效率;可试行推广班主任职级制,主要是根据班主任的学历、年龄、任职年限、所管班集体状态考核结果、班主任和班级在各级评比中所获荣誉及奖励、班主任的学识和科研水平等情况评定班主任的职级,不同职级的班主任享有不同的报酬,为班主任队伍建设创造空间。
3.班主任专业化。近年来高校一直致力于向班主任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大学教授提倡建设专职班主任队伍,并形成了一套相關的理论,建议在大学的专业里设置班主任专业,使班主任职业化。一些高职院校也提出了要建设专职班主任队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都是教师岗位兼职班主任,是由很多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原因造成。现有的专职班主任并不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班主任,主要是用来弥补班主任的缺口,工作能力乏善可陈。由此看来,高职院校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并不具备,可以向班主任专业化方向发展。班主任专业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大学或培训机构要开设班主任专业,二是学校要有专职班主任岗位计划或编制,三是学校要有一定的经费来源保障岗位设置。
4. 价值体现。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地方,是教师的生命活动得以展开的地方。做班主任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思想、理想和生命价值。发动班主任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诸如:学校发展目标、学校规章、班主任考核、奖励制度等,使班主任明了和容易接受这种目标和决策,从而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对目标的承诺,形成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自觉自愿地接受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对承担班主任工作充满光荣感和自豪感,为学校发展而努力。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