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子夜》吴荪甫的心理失衡浅谈民族觉醒

2019-09-10杨阳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子夜

杨阳

摘  要:吳荪甫是作家茅盾在长篇小说《子夜》当中所塑造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资本家形象,对其运用大量笔墨进行了心理上的描写,他的心理有有两个对立面。作为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吴荪甫自身的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落幕正是时代的缩影。

关键词:吴荪甫;省视不清;民族觉醒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十里长街,灯火璀璨,仿佛没有受到丝毫来自于外界的冲击。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中国上海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闭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阶级等阶级交错出现,他们牢牢控制着中国经济的命脉。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正可谓是寸步难行。战争、内乱等不断侵扰着他们,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只能在充满暴力、欺诈和腐败的无秩序社会中蹒跚前进。国内政治的软弱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阻碍。生不逢时的吴荪甫顶着重重的压力艰难的带领着益中公司在夹缝中谋求发展。

一、简要分析吴荪甫

吴荪甫是一个精明能干,心狠手辣的强硬派人物,他拥有雄厚的财力,经商的天赋,又曾经留学欧美,有着一套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拥有发展壮大民族工业的雄心,志在积极帮扶中国企业,与外来倾销商品作斗争。梦想有一天在他的控制下的益中公司“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   实质上,作者希望我们看到的上述种种野心与才华,只是他的表象,是他幻境里的自己,现实中吴荪甫软弱空虚、外强中干,资质平平。在与帝国主义撑腰的买办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常常苦于自己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孤立境地,使他自己时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面对困境之时孤单彷徨,束手无策,又不甘心幻境破灭。黄浦江夜游深入揭示了吴荪甫内心自我认知无法一致的冲突,想要奋起又困于现实的难关不得不考虑投降的矛盾致使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我放逐,最终破产。

二、自我省视不清

吴荪甫接受过先进的西方思想与教育,可骨子里却是一个封建守旧的人。在家中,他强烈的反对青年冲破地主阶级的束缚,不许他们的身心获得解放。对待追求光明出路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张素素和企图从地主资产阶级家庭冲出来的四小姐慧芳,他都采取非难、打击的态度。其实这正是当时的中国大背景下行程的一种价值观,每个人在自我认知的觉醒和传统美德的束缚中浮沉挣扎,被压迫的民族情怀,无处施展的个人价值,举步维艰的现实,脆弱又难堪的民族尊严,没有人能调和这样的矛盾与冲突,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犹如今天的社会一样,存在并加重,吴的背后,是整个民族的现状。

作为一个从商的人物,民族资产阶级额两重性在他身上表现的十分透彻,吴荪甫和买办阶级的矛盾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他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阶级等极度不满,但又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的典型代表 ,渴望摆脱外来势力的束缚却又不得不依赖于西方及封建势力。这种充满困惑的处境和他想要振兴民族工商业的雄心时刻对立着。

三、悲剧落幕

从初来时的踌躇满志,到最后落得跌落谷底,众叛亲离的下场。希望与绝望,在吴荪甫的身上充分体现开来。其实来自于买办阶级的打击还未到无法挽回的程度,他还是可以暂时休养生息。他的慌张与懦弱促使他孤注一掷,与赵伯韬决一生死,却因为姐夫杜竹斋的临阵倒戈,败得一塌糊涂。最后夜总会赵吴谈判时,吴荪甫甚至有了想要投降的念头。

“子夜”即是午夜十二点,是黑夜向黎明的转折点,也是夜的顶点,正如吴荪甫无法撼动的时代,一切最终湮没在黑暗中。

四、时代的缩影

吴荪甫所经历的正是30年代初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表面看起来涌现了很多的仁人志士,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政治以及经济思想,然而却屡战屡败。恰如文中吴荪甫一样,究其原因有三:第一,没有真的正视自身本土文化孕育的性格特点;第二,没有做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思想的融会贯通;第三,并不是真的想要彻底的改变。综上三种原因,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发生。

五、民族觉醒

在事实上,我们又不得不认可这个时代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就像认可吴荪甫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矛盾体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时代的存在,有了吴荪甫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觉醒时失败的经验,才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有了后来每一次的修正直到彻底的觉醒,才能换来最终的胜利;有了更多的自我认识清晰的优秀的现代中国人,才有了今天这篇实质上是自我批判的文章。富强文明自主和谐的新中国终将会到来。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猜你喜欢

子夜
《子夜》主要人物关系图
浣溪沙·己亥十月十六子夜吟
咏雪花
段学俭(一首)
认识子夜
尤基,我的夜晚之光
子夜秋歌
胡越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