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事在人为
2019-09-10吕晓霞
吕晓霞
1998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罗金星来到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被他自己誉为“露珠”的教书生涯,一待就是20年。初来中大附中时,罗金星只是一名普通的政治课老师。如今,担任学校德育处主任的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烦琐的事务性工作,罗金星用自己的爱心感化着每一个学生。
“其實,我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做老师,而是想当一名法官。但现在我已经将教师这个职业变成了自己的事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让我特别有成就感!”罗金星说,日后,他仍将在教师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我要读书,我要走出农村!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是以罗荣桓元帅的名字而命名的一个小镇,位于湖南东部偏南,属于丘陵地带。1974年,罗金星就出生在这里。家里有兄弟姐妹五个,他是最小的,自然有些调皮好动。小时候的罗金星,经常约上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河里游泳抓鱼。
“有人来了,我们快跑!”
大家一哄而散,河岸边留下一串欢快的笑声。
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一样需要干农活,那时,每天凌晨3、4点,罗金星就跟哥哥姐姐一起起床,伴着月光到田里拔秧、割鱼草、除草……除草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有时低头久了鼻子就会流鼻血。
“干农活太辛苦了,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我要读书,要走出农村!”小小年纪的罗金星竟然那时就知道,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在近8岁时,罗金星进入了镇里的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仍要帮助家里干农活。虽然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读过一天书,却从未阻止罗金星读书,他也成为家里唯一一个读书出来的孩子。
六年的小学生活,罗金星并不刻苦努力,成绩却很好,几乎年年前三名,就这样,他顺利从小学毕业,考入了当时的杨桥区中学(如今的衡东县第九中学)。
苦乐相伴,发现表达才能
都说男孩子成熟得晚,升入中学后的罗金星仍然还是懵懵懂懂的,在学习上也不是很用功,但靠着他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是能排在班上前列。
初中时,罗金星开始了住校生涯。那时需要自己从家里带米到学校,学校统一煮饭,吃饭时8人一桌,一盆饭,两碗菜。学校告诉大家饭有四两,实际上只有三两,而所谓的两碗菜,一碗是蔬菜,一碗是每天雷打不动吃了三年的油豆腐。十五六岁是正是长身体的年纪,这点饭菜根本不够吃。有好几次,饿得实在受不了了,罗金星在晚上9点钟晚自习后自己一个人偷偷走夜路回家,只为了能将肚子填饱。学校到家有14里路,独自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有时一声鸟叫都让人毛骨悚然,罗金星已顾不上那么多,一心想着回家吃饱饭。在家饱餐一顿,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早上5点天还没亮就要往学校赶了,他要赶在6点钟早读之前回到学校。
吃似乎是那个时候最大的事,初三时有一天去镇上闲逛,罗金星看到街边有卖带鱼的,马上凑了过去,“学校的菜太难吃了,我买条带鱼回去下饭!”罗金星顾不上多想,掏出身上仅有的一元钱,买了两斤带鱼,喜滋滋地拎回了学校。回到学校,罗金星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将鱼弄熟,只能看着鱼干着急。“金星,老师来帮你做吧!”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文老师知道了,非但没有责骂罗金星,还亲自下厨,将带鱼弄熟后装在一个玻璃瓶里给回了罗金星。这以后的一个星期,罗金星每次去食堂吃饭都会带上一小块,他舍不得多吃,这瓶带鱼整整吃了六天。时至今日,虽然已尝遍各种美味佳肴,但二十多年前那瓶飘着蒜香的腌制的带鱼仍留在罗金星内心深处,只是那个味道好像再也找不到了。
小学时罗金星就喜欢看书,他的零用钱几乎都用来买了连环画。到了初中,同学之间流行相互交换书看,有时第二天就要还书了,可还没看完,他就会在前一晚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着看,《杨家将》、《岳飞传》、金庸、古龙的系列小说就是那个时候接触到的。广泛的涉猎为罗金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才能。
初三上学期,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谁愿意参加?”一天课后,班主任问大家。罗金星忽然想到了前两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讲的是猫抓到老鼠后戏耍老鼠的过程,这个有趣的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应该能讲好这个故事。”想到这里,罗金星高高举起了手。演讲比赛那天,罗金星用自己的理解将这一故事完美地呈现给了全校师生。五分钟的表演,虽然他的普通话并不是很好,但惟妙惟肖的表情却让他赢得了满堂喝彩,最后获得了全校第二名。
这以后,罗金星成了全校的小名人。“这就是那个讲《猫和老鼠》的学生,讲得可有意思了!”有时走在校园里,同学会对他“指手画脚”。“原来我还有这个本事,原来我并不比别人差!”这件事让罗金星对自己有了信心。
曲折经历,命运转折点
二十世纪初,在国家“早出人才”政策的引领下,考中专是优秀学子的最佳出路。罗金星也不例外,他原本想考工商财类的中专学校,却因为分数不够而没被录取。他的分数本来超过了师范线,可以还未想过要做老师,也就没有填这一志愿。就这样,中专的大门并未向他敞开。“那就去高中吧,你的分数应该能进我们县最好的高中(一中)。”家里一个亲戚劝罗金星。可让罗金星没有想到的是,他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却只等到了县里最差的高中——衡东八中的通知。眼看着第二天就要开学了,罗金星只有接受现实,到八中就读。后来亲戚告诉他,因为他没有去中专就读,上高中的话就要减分录取,这样他的分数只够八中的录取线。
这时罗金星的心里才有了丝丝悔意,“如果我初中再努力一点,也不至于会这样。”“你先去八中,一年以后再转到一中来。”亲戚安慰他。罗金星只当这是句客套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年后暑假的一天上午,罗金星正在农田里干活,亲戚来叫他:“快快快,去一中参加插班考试。”来不及多想,罗金星赶紧收拾了一番就向一中跑去。
8月底的湖南,“秋老虎”仍在发威,罗金星顶着大中午的烈日在一中校园的各个教学楼之间奔跑,却怎么也找不到报名的办公室。精疲力竭的他准备就这样放弃了,“回八中读也挺好!”正要打道回府时,耳边又响起了另一个声音:“真的放弃了?”罗金星还是不甘心,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告诉他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今天回想起来,这件事给罗金星极大的触动:“如果当初就这样放弃了,不知道今天的我会怎样。”
来到一中后,罗金星知道学位来之不易,开始在学习上发力。湖南的冬天零下十多度,有时读到头脑发热,他就打開水龙头往头上淋水,然后继续学习。“瞧,那个就是从八中转到我们学校来的。”“是吗?能从八中转来,应该很了不起吧!”一天课间操时,有同学在背后窃窃私语。这深深刺痛了罗金星,他决定用自己的成绩给这些瞧不起他的同学有力的回击。说到做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罗金星考进了全班前十,英语从期中时的36分上升到60分,生物、历史、政治单科成绩全班第一,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
进入一中的第二学期,罗金星就成为班上的劳动委员兼生活委员,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每天负责教室门的锁门和开门,这让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任职期间,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罗金星每天都会在早上6:30分早自习之前准时打开教室门,从未延误。县一中两年的学习生涯让罗金星明白了“天道酬勤”的道理,他也将优异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到高考前。
从农村到城市,从华东到华南
1994年高考,罗金星以585分的成绩成为全县文科状元,全省81名,这个成绩上人大、复旦没任何问题,北京大学差一点的专业也能就读。但高昂的学费却让罗金星望而却步,他只能选择当时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额外补贴的师范类高校。“去上海吧,那边经济发达。”罗金星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政治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到华东师范大学后,罗金星特别郁闷,他为自己愤愤不平,“如果我爸爸是市长或者县长,我还会来读师范吗!”感觉屈才了的罗金星将这些情绪寄托在课外阅读中。大一时,他读了大量的佛学和哲理故事。一天,读到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时,罗金星突然就顿悟了:“既然已经这样了,何必每天自怨自艾呢,我还可以考研究生,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大学四年,罗金星只用了家里600元钱,他的生活费全是靠自己做家教赚来的。10元/节、50元/节……为了节省路费,他每次都骑单车来回。上海最冷的冬季,寒风刺骨,罗金星裹着厚厚的棉袄逆风而行,咬牙坚持。时至今日,罗金星一直将这段经历看作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年年拿奖学金、学生会副主席,大学的优秀成绩让时任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刘婉华女士在罗金星毕业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就这样,罗金星在1998年来到了中大附中,起初担任初二和高二的政治课教学,接着带高三、做班主任、校团委书记……到今天的学校德育处主任、广州市政治科高三中心组组长,这一路走来,他不断地感受着教育的乐趣、体验着教育的幸福。
罗金星小档案
罗金星,广州市最年轻的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学士、中山大学教育硕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培训专家、首都师大兼职教授,现任中大附中德育处主任。
1998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校团委书记、班主任、政治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等,被评选为校第二批名教师、海珠区优秀教师、海珠区名教师、广州市首批基础教育系统骨干教师、广州市第三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社会兼职有广州市中学政治教研会理事、广州市中学政治特约教研员、广州市高考研究组成员;获得的荣誉有广州市首届“十佳高中政治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中山大学十佳优秀团干、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优秀政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