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共赢”目标下田园综合体植景研究

2019-09-10殷利华秦凡凡万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

殷利华 秦凡凡 万敏

摘要:借鉴“三生共赢”的理念,文中首先梳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及其植物种植应用:再以河南省唐河县“福星田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资料统计等方法分析其现状,采用单一种植、多样混植、单一为主多样为辅的3种种植方法,将单一功能的莲产基地打造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将场地零散土地整合打造成多样化的特色果园,挖掘与“福”字相关的葫芦、梅花、竹等植物打造福星文化广场,将单一种植的艾叶基地打造成康体疗养基地;最后总结适合田园综合体的特色植物选择、种植及多功能协调方法,为我国田园综合体植景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种植应用,三生共赢,植景规划

DOI: 10.3969/j.issn.1672-4925.2018.00.001

“三生共赢”是指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共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准则和判断准则,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提高生活水平,应以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为基础,生产发展也要以生活为直接目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反作用于生产与生活[1-2]。三生共赢不仅需要“三生”的协调发展,还要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实现共同,转变观念,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合理统一的整体发展战略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本质。

1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田园综合体在新农村改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之后提出,其概念是国内外理论经验和实践在中国新形势下的全新定义[3],发展目标是创建新型“生态绿色田园生活”,建立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推动城乡发展[4]。田园综合体相对城市综合体而言,是城镇化背景下规划的新型农业园区,集合休闲旅游、生态农業以及田园社区,集聚社会生产、商业行为和人的关联性活动等,形成相关主体和产业集结,促进“农业+文旅+地产”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5-6](表1)。

2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简述

2.1国外发展简述

欧洲是乡村旅游起源地,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的成熟期‘7]。亚洲国家发展相对较晚,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1)乡村旅游兴起。欧洲阿尔卑斯山和北美落基山是世界上早期的乡村旅游地,但关注度不高也未形成产业[8]。1919年,德国发布的《市民农园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市民农园法律[9]。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乡村旅游融入当地千年历史积淀的民族文化,这种模式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10]。

2)乡村农业旅游发展。20世纪中后期,乡村旅游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鼓励[11],补贴农业收入及追求经济收益成为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主要动因[1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旅游业成为其第一或第二收入来源[12].这些国家通过建立旅游业和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经济关系将农民生产与旅游业联系起来,增加新形式的营销场所和消费机会,促进高质量、可持续的旅游和食品需求。在国外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团体、机构等组织的保障作用功不可没[13]。

3)农业休闲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后,乡村发展呈现多元化。英国和美国典型的农业旅游为“民宿农庄”“度假农场”等。亚洲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14],如韩国的“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突出乡土气息;日本则以休闲与体验为主,体现“食”与“绿”,关注儿童对农业的体验性需求[15]:新加坡主要通过科研推广,即农业科技园促进农业旅游发展:马来西亚着力推进农场花卉旅游业。

2.2国内发展简述

2.2.1发展历程

1)乡村旅游兴起——“农家乐”。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6]。1987年,成都书房村桃花节是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全新乡村旅游典范[17]。1998-1999年,国家旅游局先后推出“华夏城乡游”和“生态旅游年”,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是农业休闲旅游的最小基层单元,也是乡村度假旅游的重要载体,促进了由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深度旅游方式的转变[10]。

2)乡村旅游全面发展——观光农业园。20世纪末,全国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和农业资源相继建成的一批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观光农业园的雏形。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观光农业园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品生产、科普教育、科学技术等融合,使乡村旅游向多元化全面发展。

3)乡村旅游深入发展——乡村度假。乡村度假的特色在于“乡村性”,其以美丽的田园风光、原始的生态环境作为核心资源。乡村度假融观赏、娱乐、参与、体验、教育、居住于一体,逐渐呈现出主题特色鲜明化、产品功能体系化、乡村建设生态化、服务规范化等趋势,发展潜力巨大。

4)乡村旅游综合发展——田园综合体。2014年,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田园东方”在无锡阳山建成。项目充分挖掘当地700多年的种桃历史,推广水蜜桃品牌文化,将“三生”“三产”有机结合,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复合功能。2017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国内各地乡村掀起田园综合体建设热潮。田园综合体将农家乐、观光农业园和乡村度假相互融合、合理统筹规划,有效促进乡村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2.2.2理论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 CNKI)知识资源总库以“田园综合体”进行期刊搜索,筛选自2012年以来的186篇相关期刊,以Exce12010为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汇总(图1,图2),最早以“田园综合体”出现的文献发表于2014年[18]。2017年,相关研究呈急剧暴增趋势。

1)模式探讨。2012年,首次提到打造“微田园”模式,在前庭后院保留生态田园和农家趣味[19]。2016年,雅安市雨城区创新建立“I+N”模式,即一个基地带动N个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20]。试点模式有文化创意特色农业产业园、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观光园、农业创意和农事体验型园区[21]。提倡采用全产业链、020营销、高附加值的农业模式,依托田园综合体让城市人在乡村消费,探索“田园+现代”多元化聚居模式[22]。 2)专项设计。戴大方等[23]从建筑单体、景观朝向、户型设计等方面阐述无锡田园东方建筑的设计方法及色彩搭配原则。马如川等[24]利用相关理论结合淮安地域特色研究当地民宿建设特点。孙吉浩等[25]通过研究与其他几种综合体之间的区别联系,总结休闲农庄的特色空间环境营造要点。以上设计多以个案进行分析,数量少且质量一般。

2.2.3植物应用

田园综合体发展离不开作物种植和植物应用,笔者试对田园综合体优秀案例中的植物应用进行提炼梳理,探讨其应用特点(表2)。

3“福星田园”植物应用实践

3.1場地概况及种植现状

场地位于河南省唐河县桐寨铺镇境内.312国道直通南北,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是历史上武汉至洛阳的交通要道,曾挖掘出100多年历史“福星”字样的文化石及同治元年刻有“福星寨”字样的榜副石。“福星田园”综合体总用地面积约463.8 hm2,其中农林用地404. 35 hm2,占总面积的87. 47%。

当地以玉米、花生、蔗等作物为主,另有私人承包、集中种植的艾叶和荷塘莲藕基地已具规模,面积达103. 32 hm2和62.6 hm2(表3)。

根据现状调研与资料梳理结果,发现玉米种植和艾叶基地规模大,观赏价值和参与体验性不高;水果、蔬菜类占比太低,缺乏多样化;莲产基地已有小范围观赏功能:一条斜切硬化水渠打断北部农田完整性;房前屋后闲置,杂草丛生:河道沟渠硬质化严重,水生植物稀少。

3.2“福星田园”总体规划方案简介

福星田园总体规划主要为7大板块:入口服务区、田园社区、福田农园、万亩荷田、福星水寨、福星寨果园和艾叶基地。按“一心多核”的规划思路,将农业的附属功能发挥到最大。

基础农田规划采用“宅田综合体”模式,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寸,按面积分配宅基地,建设规定范围内的田间住宅建筑,具体作物种类和运营模式由投资商自行决定,形成宅田相融、交错布局的态势。其他片区分别因地制宜地采用蔬果基地、花田、开心农场等模式: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采用“微田园”模式,打造可食景观:河道沟渠则以菜园和观赏草驳岸两种类型进行河道软化及美化;在农用道路两侧设15 m宽绿道网,完善道路系统和基础设施。

3.3“福星田园”种植原则及方法

3.3.1种植原则

福星田园的植物种植应遵循6种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资源利用原则。集约配置乡村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要素最大化,提升土地利用质量。3)生态性原则。以生态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尽量维持场地生态不受破坏。4)植景文化挖掘原则。充分挖掘当地历史及本土植物的文化内涵与特点,突出主题文化意蕴。5)农业创意原则。将植物要素融入产品设计和服务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力求创新。6)复合化原则。将第一产业主导转变为一二三产依存与融合,共同促进田园综合体发展。

3.3.2种植方法

根据福星田园的种植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可优化范围,可总结3种种植方法。1)单一种植方法。以一种植物模式化种植,发掘潜在的附加功能,提高经济价值,如艾叶基地。2)单一为主、多样为辅的种植方法。保留原场地大规模单一种植,在部分区域植物配置上做异化处理,丰富季相,以弥补因季节性凋零引起的景观效果缺失,如万亩荷田。3)多样种植方法。以多样化种植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与体验感受,如福星广场和福兴斋果园。

3.4“福星田园”分区植景

1)复合化的万亩荷田。以现有的福田莲海观光园为基础,将大小相同的方格网藕塘适当整合,连成10个较大的莲湖,将局部田埂挖通,使水系相连,形成“迷宫莲海”,营造丰富的荷田肌理,沿岸种植菱角、蒲苇等当地植物,丰富滨水景观。由于种植大片荷花季相单调,因此遵循单一为主、多样为辅的方法,在场地西侧打造月季园、海棠园、梅园等丰富四季景观,将单一功能的莲产基地打造为集莲产加工销售、观光旅游、全莲宴品尝、采莲挖藕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万亩荷田。

2)植景文化挖掘的福星主题文化广场。福星广场是福星田园最主要的入口,全面贯彻“福”字主题,充分挖掘“福”字相关的葫芦、梅花、竹等当地植物,并予以合理的种植与搭配,突出场地主题特色。“葫芦”与“福禄”谐音,有福禄万代的含义:梅花五瓣是五福的标志:竹包含人们高升富贵、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两侧高低起伏的福禄墙上种植葫芦,藤蔓攀爬的土墙前后散植梅花和竹,并以片植樟树、悬铃木等当地高大乔木围合打造浓密的背景效果。

3)资源整合利用的福星斋果园。整合北部边角零碎场地打造主题式示范性农业庄园,集中种植西瓜、葡萄、草莓、水蜜桃等各类水果,形成以各色水果种植培育、观赏采摘、加工生产为主的福星斋果园,带动农业、旅游业、加工制造业联动发展,激发当地的经济与活力。

4建议

田园综合体对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有较好的带动作用,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是重中之重。通过分析“福星田园”综合体中植物的现状与改善方案,对田园综合体植物应用提出4点建议:1)尊重场地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根据利用价值和规模等合理选择植物。2)提高各类植物的三生综合效益质量,实现植物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3)充分挖掘优势资源,以特色植物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4)加强植物多功能利用,从观、闻、品、购等多方面提升植物价值。

致谢:感谢武汉远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吴少英及相关项目组成员。

参考文献

[1]陆小成.生产生活生态共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J].中国国情国力,2014(6):30-32

[2]高爽,祝栋林,胡惠良.基于“三生共赢”的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7,9(5):52-56

[3]轰伟.创意乡村4.O视角下的田园综合体建设[J].杭州(周刊),2017( 15):29 - 31

[4]杨柳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J].中外建筑,2017(6):128-131.

[5]徐胜,羊杏平.培育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新路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 21):250-251.

[6]韩伟宏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7(16):295-296.

[7]林源源國外农业旅游的运行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12):101-103

[8] BRAMWELL B,LANE B.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Development[M].UK: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1994.

[9]秦秀红.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类型与特点[J].世界农业,2010(5):54-56.

[10]徐峥.广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1] NILSSON P A.Staying on farms:an ideological background[J]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7- 24.

[12] SANCHES-PEREIRA A,ONCUCLO B ,PACINE H,et al.Foste-ring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anzania by enhancinglinkages between tourism and small-sCale agriculture[J] .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62):1567- 1581.

[13]张瑜,杨晓霞国外农业旅游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1,26(5):15-23.

[14]黄慧德.休闲农业发展探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7(7):23-34.

[15]周颖悟.国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概况[J].新农村,2016(9):34-35

[16]王茂强.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6.

[17]曾凤娇慢城理念在成都农家乐中的初探[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18]钱强.桃花地无锡阳山田同综合体I期田园生活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6):112-115.

[19]段军.打造“微田园”建设综合体广汉局全力实施“双挂钩”项目提升农村人居水平[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 12):16-17.

[20]白京京.四川省雅安市九龙山农场“1+N”打造现代田园综合体[J].中国合作经济,2017(5):18-19.

[21]卢贵敏.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7(7):8-13.

[22]陈李萍.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0( 21):219-220.

[23]戴大方,王景亮,俞伟康田同综合体建筑特色与色彩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6(21):3-4.

[24]马如川,周潮田园综合体视阈下的淮安民宿设计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26(5):75-78,83

[25]孙吉浩.“田园综合体”模式下休闲农庄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7( 11):113-115

收稿日期:2018-05-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桥阴海绵体空间形态及景观绩效研究”( 51678260)和“绿网城市理论及其实践引导研究”( 51678258);华中科技大学院系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桥阴海绵体空间形态及景观研究”(2016YXMS053)

第一作者:殷利华(197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绿色基础设施、植景营造、工程景观学。E-mail: yinlihua2012@hust.edu.cn

通信作者:秦凡凡(1991-),女,风景园林硕士,研究方向为绿色基础设施、植景营造、工程景观学。E-mail: ifanssy@ qq.com

猜你喜欢

田园综合体
基于三要素的田园综合体构建
结合推进美丽乡村与“田园综合体”建设
用PPP投资助力田园综合体建设
广东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论市民与农村的深度融合
符号学视野下的田园综合体开发
“田园综合体”拿地攻略
广西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