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19-09-10梁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梁萍

摘要:《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大板块,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些粗浅的研究和做法,今天拿来献丑,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前言: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探讨的话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夯实语文基础,培养语文能力,发展语文思维,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构建

语言建构在语文学科中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书面语言、一个是口头语言,分成书面上的读和写、口头上的听和说[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会听、乐思、能说,促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语言训练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语言构建能力,使其能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继而炼就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的本领,实现会学、学会、会用,将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展现出来。

(二)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指对本土文化、国际文化的理解、传承等,能真正回归于生活文化,对自然文化抱有一种关爱的情感,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等,是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主要方向。

(三)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思维发展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发展大致可以划分成:反思思维、迁移思维、经验思维等。如果教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会促使学生在分析、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思维始终的处在一种灵活的状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得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收获更多。

(四)审美鉴赏

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审美鉴赏是可以理解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的能力,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艺术性的呈现方式,也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所含有的美的因素,以此为素材对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加以训练,使得学生真正的发掘语文学科的美与价值,实现教学效果多元化收获。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基于文本内容,培养语言构建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朝着这一方向上努力,应巧妙的结合教材内容,促使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提升等,使得学生实现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促使其本身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比喻句的写法,最终能仿写比喻句,我是这样做的:1.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天狗望月”图,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样子;2.出示句子训练:

(1)“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猴子观海”好像(   ),站在山顶上向远处望去。

(3)(   )好像(   ),(   )。

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明白这个比喻句的写法,并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继而明白,仿写比喻句不是写一个简单的比喻句就可以了,还要关注句子的结构。

再如,教学《村居》这首词时,在学生讀好节奏、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想、说、写、展等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体会了词的意境,还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言语建构。

(二)适时进行文化渗透,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有些课文很适合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3]。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挖掘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拓展和评析,以此增加学生对各国文化,特别是祖国灿烂文明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学习《七律·长征》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红军长征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长征一路上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长征的文化、讲一讲长征路上发生的故事;还可以推荐阅读关于长征的书籍。这样既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三)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运转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思维,促使思维能力的逐步强化。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以问题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在有限的课堂中收获更多。

学习写人一类记叙文时,我们一般要了解:写了哪个(哪些)人的什么事?这个人有什么特点?从文章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为了培养学生形成阅读写人一类记叙文的一般思维方法和习惯,我会选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训练,按照以上问题,分步指导他们如何落实,教给方法;然后再用两三篇文章拓展训练,巩固这种方法。

又例如,三年级上册干刚起步学习概括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主要内容时,我会教给孩子这样步骤:1.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2. 确定谁在干什么?再补充为什么干?怎么干?有什么结果?如果一篇文章写一个人的多件事,用上面的方法先分着把每件事说清,然后再合起来;假如要概括的那篇文章是写不同的人分别做的事,就按上面的方法分别概括不同的人做的事,然后再合起来说。

(四)多法并施,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多途径。我们可以结合插图,欣赏景的美;可以通过朗读、诵读,感受句子和段落的语言美;可以比较阅读,发现文章的结构美;可以交流、想象去体会文中的情感美。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教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前提。广大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和方法,助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勤花.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41+193.

[2]许娟.探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57-58.

[3]曾春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41.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