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2019-09-10徐丽芬
徐丽芬
摘 要:处在小学六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刚刚对语文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对于语法的运用的写作的技巧还没有完全的掌握。但在小学六年级这个学习阶段,考试大纲却又要求学生有基本的写作能力,这也是老师的教学的任务。如何培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了学校、老师与家长为之重视关注的事情。本文以人教版教学为例,将阅读融入到小学写作中,讨论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的策略[1]。
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性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多为12-14岁的青少年,处在该阶段的学生的人生阅历少之又少,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学生本就贪玩调皮,向往外界的事物,再又因为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的兴趣少,学生便会在除了课堂之外的时间玩耍而不是学习与积累,所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是具有局限性且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若想传授写作技巧,通过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真正的让学生爱上阅读,理解写作。
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处于小学六年级阶段的特性,通过多开展写作实验课,即多带学生去学校外面的世界参观,欣赏然后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例如,可以带学生参加本市的图书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本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阅读并不遥远。学生乐于参与此类活动,也弄够通过此类活动学到很多书本之外的东西,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小學生对语文词汇运用的不熟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这个时代的学生都喜爱于与科技打交道。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的大量使用虽方便了学生们的生活,但是这些电子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语文词汇的运用能力。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上的输入法和语音让学生们只需要记住语言的拼音便可打字、对话。这类问题经常影响学生在考场写作的发挥,学生们往往知道如何去描述,去写作,但是总会忘记自己所写的那个字,忘记了如何拼写。这类问题不是因老师的教学不到位,而是由学生自身所引起往往是老师们所头疼的问题[2]。
在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的策略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小学老师要想真正的成功构建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首要任务便是改变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态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沉淀。阅读不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拓宽词汇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喜爱阅读,经常阅读的学生必能写出一篇具有风采的好文章。
所以,老师应该在课堂与课后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从更本解决学生对阅读无感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奖励制度,对经常阅读的同学进行鼓励,还可以是奖励笔记本、钢笔等学习用品和阅读书籍。这样便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班级内形成一个阅读的良好的风气。
保证学生写作篇数,由量变到质变
对于学生写作而言,作文数目是保证作文质量的基本,只有先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有量变。当然这里所指的作文数目并不是一天几篇这样夸张的数目,而是保证作文手感的基本数目,如一星期一篇。当学生在这个星期有所学到的写作技巧,便可将写作技巧运用到本星期的作文中。这样既保证的作文的数目,也帮助学生在不断地写作中有所进步。小小技巧的运用产生微小进步的,从而在某一时间段达到质变。学生在写作方面通过努力而进步,这是语文老师与家长共同所期望看到的。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来让学生进步,那就是读书笔记。每周要求学生将在阅读中觉得写的很巧妙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写下简短字数的阅读所感。学生在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也是在像写作文一般锻炼自己,也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写作技巧。
将阅读融入生活,并与写作相结合
学生在写作中最需要的便是感情,这种感情往往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在写作中就必然会将生活中的感情投入作文中。若一篇作文毫无感情,写的再优美也没缺少色彩。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并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与生活相结合,便能够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有所帮助。写作的格式、技巧或许是千篇一律的,但学生写作所包含的感情是独一无二的。要想作文出彩,光有优美的辞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学生饱含感情的写作,才能够写出一篇令人称赞,语言优美,感情浓厚的好文章。
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老师要想掌握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的策略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同时保证学生写作篇数,让学生保持写作的手感,由量变到质变。并将阅读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并与写作相结合。从而,才能够写出一篇属于学生自己的好文章[3]。
参考文献
[1]王盼.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2]李芸.小学语文写字、阅读、朗诵的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9,12:26-27.
[3]宋静.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乏力”现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