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中的自我追

2019-09-10于倩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矛盾

摘  要:清代诗人黄仲则少有才华,却屡试不第。他一生漂泊无依,英年早逝。他终生行走在世界的边缘,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矛盾,他不喜这个喧嚣的世界,却渴望功成名就;他预见了盛世之后的腐朽,却在科举之路上义无反顾;他在内心也曾艳羡隐逸之乐,却始终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愤懑难平。读诗人的《夜起》,我们可以充分感悟到诗人的矛盾心理以及不断追寻“自我”的过程。

关键词:矛盾;《夜起》;黄仲则

作为清乾隆年间的杰出诗人,他才兼文雅,学比山成,敢想别人不敢想,敢说别人不敢说,在严苛的文化高压政策下,仍然只抒发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因而他的诗歌特立独行,与当时的主流迥然不同。同时他也是以为及其矛盾的诗人,在矛盾中不断追寻“自我”与“真我”,读他的《夜起》,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夜起》

黄仲则

忧本难忘忿讵蠲,宝刀闲拍未成眠。君平与世原交弃,夜叔于仙已绝缘。

入梦敢忘舟在壑?浮名拌换酒如泉。祖郎自爱中宵舞,不为鸡鸣要著鞭。

1、唱盛世之衰,却言报国无门

“忧本难忘忿讵蠲,宝刀闲拍未成眠。”是《夜起》的首联,作者直抒胸臆,直言自己的“忧”与“忿”。因何而忧,因何而忿?因为这个所谓的“盛世”之后暗含的腐朽。世人均称赞“康乾盛世”,可是盛世之下暗流涌动。宋明理学仍在禁锢人们的思想,文化的高压政策更使人敢怒而不敢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可科举的名额却无任何改变,使本就难考的科举更成为了“百万人过独木桥”。诗人屡试不第,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他确实对这个世界失望了。失望了就应该放弃了吧,可诗人仍然在幻想着,不要将“宝刀”闲置,再努力一点,靠自己的“宝刀”曲建功立业,去报效祖国,去实现理想。

2、羡归隐之乐,却叹怀才不遇

“君平與世原交弃,夜叔于仙已绝缘。”“君平”指严遵,东汉著名的隐士,光武帝刘秀多次邀请他出仕,均拒不接受。“夜叔”指晋代嵇康,浪漫是他的天性,豁达高远是他的处事态度,他喜老庄之学,追求自由与超脱的的生活方式。他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在朝为官。作者运两位隐士的典故,委婉地阐释了自己的性情与追求。诗人渴望像严遵与嵇康一样,特立独行,不受世俗所羁,可是在那个愚民的时代,人是不被允许有自己的个性的,被世俗禁锢的他,也只是“徒有羡鱼情”罢了。他是一个被时代所误的人,他本该是一匹“千里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却由于严酷的现实,少了发现他的“伯乐”。

3、忧生不逢时,却信天生我才

“入梦敢忘舟在壑?”“敢忘”其实是不敢忘,“舟在壑”出自《庄子》,“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也。”《易》中也提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诗人担忧,我们的国家“固”吗?我们的时代安稳吗?这时代难道真的是繁荣昌盛的吗?已有无数人隐匿在这“盛世”之中了,他们钻研“朴学”,消极避世,不肯多说一句话,以免于时代的责难,这样就是对的吗?诗人不敢赞同,他坚毅的性格不肯让他向时代低头,他不愿去变通,去钻营。因为他“藏器于身”,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等待着那样一个机会,他能一飞冲天,一举夺魁。

4、厌功名利禄,却仍孜孜不倦

“浮名拌换酒如泉”“浮名”:在柳永《鹤冲天》中“忍把浮名,换了浅堪低唱”。功名利禄于他,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如果他需要的是财、是利,他大可以放下身段,“汲汲于富贵”。他要的大约只是一个认同吧。想要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可以被世人所认可,想要自己的满身才华和满腔热情能够最终发挥作用吧。他执着于科举,是科举乃是他证明自己的唯一的道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没有停歇。

5、愿闻鸡起舞,却终壮志难酬

“祖郎自爱中宵舞,不为鸡鸣要著鞭。”“祖郎”指东晋名将祖逖。西晋末年率亲党数百家南渡,要求北伐,收回失地。最后却因为的得不到东晋朝廷的支持,忧愤而死。“中宵舞”,即“闻鸡起舞”,通常指人勤奋异常。在这句中,诗人使用典故,阐述祖逖每日勤奋练武,并不是因为喜爱鸡鸣而是渴望苦练本领,建立功业。诗人以祖逖自比,“闻鸡起舞”虽艰苦,自己仍愿意承受刻苦的训练,惟愿实现理想。可是即使再多的努力又如何呢,晦暗的社会现实中下不过是又一个壮志难酬。

黄仲则一生都在追寻,都在探索,不论经受多少的磨难,始终都在前行。他经受了太多的挫折,他也在现实的打击下迷茫、矛盾,不断在追寻真正的自我。可是现实没有给他以优待,他的生命在短短35年之后便终结了,留下我们这些后人想要去了解那个事事不顺遂的矛盾的他。

参考文献:

[1]杨天姣.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由《夜起》体会黄仲则的失意人生.北方文学:中,2017,0(7);60-60

[2]蒋郁葱.黄仲则的人格和诗格.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04-107

[3]许隽超..略谈黄仲则诗歌的感愤主题.甘肃高师学报,2005,10(4);35-3

[4]刘婉.诗颠酒渴动逢魔,中夜悲心入寤歌——略论清代诗人黄仲则的暮夜诗.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4);53-55

[5]黄葆树.黄仲则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

作者简介:

姓名:于倩(19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唐山,职务/职称:无,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书法中的“矛盾”与变化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神秘的汀娜
反证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架桥
用认知的递进过程学习哲学常识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