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者如何以老百姓为视角做好走基层工作
2019-09-10陈辉晖
陈辉晖
摘要:早在七年前,中宣部就提出了“走、转、改”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支持。基于此,记者也开始进行走基层的报道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对采编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行业内提出了“四力”,分别是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采编记者,就这“四力”对记者走基层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讲好百姓故事;“四力”;走基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行业对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冲击力,传统的记者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要想做好记者工作,以老百姓的视角发现新闻,就必须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走出来,倾听百姓声音,做到真正地为百姓排忧解难。
一、记者走基层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文字的重要性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新闻模式已经不太能抓住大众的眼球,于是就有了类似“标题党“的出现,这类新闻一般以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而内容却是空洞且毫无价值的,这类新闻无形当中给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种新闻往往诞生于办公室,由现场的工作人员传回资料,通过专业编辑人员的写稿再发布到网上让读者阅读。对于专业的编辑人员来说,如果没有真正走近群众,编辑出来的内容就会缺乏感情,让读者与新闻的内容处于失衡的状态。过于冰冷的文字也会让读者缺乏参与感,读者读起来也就会索然无味。
(二)亲民的重要性
通过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发现,当今社会的很多人对新闻的兴趣在逐渐降低,在看新闻时更多的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这是因为记者只局限于报道新闻,希望获得更多的流量,并没有将报道内容真正地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读者并不能产生共鸣。只有真正与老百姓站在一起,为老百姓说话,真正地服务于老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百姓的关注和认可。
(三)个人价值的体现
对于记者自己来说,能够赶在第一时间去现场亲身体验事件的发生和结果,是一种体验和经历。这个过程对记者本身也是一种成长,让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能够多一些体验和领悟,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记者如何着眼于“四力”走基层
(一)脚,就是用来走路的
今年是我国建国七十周年,事实证明,有路就会有希望,一个在路上不断前行的人,才会对沿途遇见的人和发生的事有亲身的感受,才会走路有底气、文章有真情、讲政有定力、看法有立场。无论是哪个方面,只有真正地踏进老百姓的生活,才能知真事、动真情、讲真理,这也是打动老百姓、说服老百姓和为百姓服务的前提。
(二)眼,就是用来观察的
记者不能只用眼睛来看事件,还要用心去看,分清事情的真和假、善和恶、丑和美。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只有擦亮眼睛,才能让内心明亮。记者要在国家、社会和群众中间,做到不隨波逐流,面对大是大非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正确引导舆论方向,为建国70周年做更多的贡献,突出我们国家的强大以及繁荣昌盛。
(三)脑,就是用来思考的
脑袋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操作的重要器官,支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记者来说,脑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事情一定要多想,想周到、想全面。结合实际情况对事情产生思考,既要满足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够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也要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让内容具有可读性,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大脑来思考的。
(四)笔,就是用来写的
笔力是“四力”当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记者宣传观念和文化以及信息用到的最关键的“武器”就是笔,它是脚力、眼力、脑力综合起来的产物,不仅要写得深刻、透彻,还要能引发深思并且能够服务于群众,从内容上做到真实、生动、抓住眼球,让枯燥的文字变得有感染力。
三、结语
要想成为当今社会合格的记者,在信息媒体上不能只顾着就事讲事,而是要跟百姓有互动,能够讲出百姓的心声,为百姓排忧解难,在走基层的基础上,着手做好“四力”工作。媒体永远是文化传播上最重要的武器,所以作为记者,一定要从自己做起,讲好百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