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消化道疾病特点及防治技术

2019-09-10图尔荪古丽·奥布力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病特点防治技术

图尔荪古丽·奥布力

摘要:牛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症状复杂,发病原因多样,严重影响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主要结合实际T作经验,分析了牛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技术。

关键词:牛消化道疾病;发病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10.029

0 引言

牛消化道疾病是口腔和胃肠道等系统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的疾病。在进行牛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防治中,要重点采取措施,做好消化道系统疾病的识别和诊断,降低该种疾病对牛健康生长造成的损失,保证养殖效益。

1 发病原因

牛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牛群暴饮暴食,采食过量的精饲料或采食的粗饲料质量较差,误食大量有毒有害植物,饮用水不清洁,饲料中重点营养物质缺乏或者饲料配方搭配不合理,养殖中存在诸多不良的应激因素,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均会引起牛消化道疾病的传播发生。

2 发病特点

2.1 牛食道梗塞

牛具有特殊的胃部系统,能很好地消化粗纤维,但对于块状无纤维的食物却不好消化,如果牛在短时间内食用了大量胡萝卜或者块根类的饲料,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严重的导致食道堵塞。临床上牛食道梗塞发病急,患病牛表现为突然停止采食,头部向前伸直,努力做吞咽动作,同时不停摇头,要将食道中的内容物甩出。通常食道梗塞主要包括食道前部梗塞和食道后部梗塞2种,前部梗塞能触摸到阻塞物。食道后部梗塞可根据食道内唾液的波动进行诊断。食道梗塞后,患病牛不能正常反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2.2 瘤胃鼓气

虽然牛能很好地消化粗饲料中的各种粗纤维,如果牛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草饲料,进入瘤胃后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急速膨胀,导致瘤胃内的气体不能快速排出,进而引发瘤胃鼓气。瘤胃鼓气主要包括原发性瘤胃鼓气和继发性瘤胃鼓气。当患病牛胃出血、食道阻塞或者瘤胃外溢、瓣胃、真胃、网胃出现炎症病变,也会继发出现瘤胃鼓气[1]。该种疾病的发动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能看到瘤胃迅速扩张,轻轻叩击左侧的肷部能听到鼓音,按压肿大的瘤胃不存在指痕。瘤胃蠕动应先增强后减弱,甚至逐渐消失。患瘤胃鼓气的病牛不能正常进食,排便量逐渐减少。

2.3 前胃迟缓

前胃迟缓主要是因为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刺激导致瘤胃蠕动能力不足,瘤胃内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导致肠胃内的食物不能向下运转,食物在瘤胃内严重腐败变质,进而引发前胃迟缓。临床上前胃迟缓主要分为急性前胃迟缓和慢性前胃迟缓。主要表现为采食欲望下降,大多数患病牛在发病一段时间后停止采食,反刍暖气下降甚至停止,用手触碰瘤胃内容物可感到内容物柔软,似面团。患病牛会排出坚硬的成黑褐色的粪便,有时在粪便表面还会包裹一层粘液。如果瘤胃内部的内容物腐败,还会引发机体出现酸中毒。

2.4 消化道线虫病

引起牛消化道线虫病的线虫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是因为牛进食含有寄生虫虫卵的饲草饲料,或者接触了被寄生虫污染的饮用水、粪便、垫草后,虫卵从消化道内到达体内。牛出现消化道寄生虫病后,主要表现为身体严重消瘦伴随腹泻,贫血等症状,采食欲望下降,被毛杂乱无光泽,皮肤失去弹性。犊牛感染消化道线虫病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3 防治

3.1 注重科学思想管理

在牛养殖中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要保障科学饲喂。根据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保证科学搭配饲草饲料,按照科学的方法添加饲草饲料、保证饲料价值。对于舍饲养殖的牛群更应该科学搭配饲料,饲料主要以粗纤维饲料为主,并适当搭配精饲料,通常精粗饲料为玉米、小麦、大豆等,投喂量控制为30% - 40%,粗纤维饲料控制为60% - 70%[2]。通过合理配置饲料,一方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满足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牛群的消化道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另外,在牛饲料投喂中应做到定时、定量、定点,通常控制为8-9成饱为宜。每次饲料投喂后,都应该为牛预留充足的反刍时间,保证牛能将饲料充分消化利用,禁止暴饮暴食。

3.2 加强疫情检测

在牛养殖中应重点做好牛群的监测工作,密切观察牛群的每天采食、饮水、排便情况,当发现患病牛出现精神状态变差,在圈舍内焦躁不安,反刍异常,饮食不规律的发病症状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养殖,并及时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争取做到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3.3 妥善保管饲草饲料

饲草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通常和牛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在饲料投喂中,需要做好饲料质量的检测工作,禁止向牛群投喂过期,存在严重发霉变质,存在霜冻、露水的饲草饲料。在向牛群投喂某些容易产气类的饲草饲料,如苜蓿、豆制品、精饲料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投喂量,必须搭配适量的粗饲料,避免引发瘤胃臌气。

3.4 科學药物预防

对于短期优饲的肉牛,由于饲养周期较短,精饲料投喂量较高,很容易造成牛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因此在肉牛短期养殖中,应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促消化类药物。常用的促消化卖药物主要包括健胃散、健曲和山楂开胃散等。通过将上述中药和饲料配合后,向牛群投喂能进一步增强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避免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前胃迟缓等疾病的发生。对于很容易产生积食和瘤胃胀气的患病牛,在投喂精饲料的同时,还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大黄苏打片和槟榔积食散的添加量,并保证牛有适当的运动时间,缓解牛的临床症状[3]。

3.5 科学治疗

在对消化不良患病牛进行治疗中,一定要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然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对于湿热下痢、产生血便、腹泻严重的患病牛,可选择使用醋蒜合剂和锅底灰或木炭粉适量,直接灌服。或者选择使用白头翁散、苍术香莲散、穿心莲散饲料投喂。对于积食不化或者肚腹鼓胀的患病牛,推荐使用键曲散、健胃散,一次灌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控制继发感染。患病牛可肌肉注射复方黄胺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4 mg/kg体重,首次用药加倍,1次ld,连续使用3d肌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头孢塞夫纳注射液,使用剂量分别为0.2 mL/kg体重、O.1 mL/kg体重、0.1 g/kg体重,上述药物混合后,肌肉注射,1次ld,连续使用3d。

4 结束语

牛消化道疾病是一种致病原因复杂,临床症状复杂的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在具体诊治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对症措施,做好疾病鉴别工作,判断是非传染性因素感染还是传染性因素感染。同时还应通过有效的技术宣传和养殖引导,让广大养殖户能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以便养殖场发病之后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疾病严重传播,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l] 尚美芝.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 (4):279.

[2]李东祥.牛消化道疾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 15):31-32.

[3]胡凌龙,霍晓红.牛消化道疾病的防治[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7( ll):32.

作者简介:图尔荪古丽奥布力(1986-),女,新疆民丰人,本科,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发病特点防治技术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关于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