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职语文优质课堂的实践性研究探讨
2019-09-10徐静
徐静
摘要:中职语文课堂充满挑战,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情,根据当代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开展课堂活动,明确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效果。尝试适宜教材、适宜学生和课堂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使语文优质课堂的实现成为可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优质课堂;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以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重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应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变化的能力以及实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此要求下,中职生语文优质课堂建设应运而生。
优质课堂是一种理想的课堂形态,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双方对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美好期盼。首先,优质课堂把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首要的、根本的教学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差异发展、多样发展的质量需求出发,扭转传统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一、方法单一、活动单一的不足,真正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第一,在优质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位的。《中职生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是师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养成以及如何运用课程资源恰如其分融入价值观。第二,注重整体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突破单元壁垒,围绕某一核心内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深入且持续进行学习。第三,灵活转变教与学方式,有意改变满堂灌课堂现象,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第四,鼓励学生进行争议与探究,丰富成果呈现方式。深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多元化展示知识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第五,改变单一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中学生的点滴成长,一定程度上弱化终结性评价的筛选、甄别功能。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举隅
笔者在职校从教两年有余,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每学期每周教学课时为12节、听课为6节,深入中职生语文真实课堂,积累了不少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同时笔者也关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
(一)师生缺乏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清晰了解。首先,课堂教学现实中,对目标认知的混乱,不知道“学什么”,亦不明确“学到什么程度”,这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其次,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应当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作为中职生学习中的大文化课类,语文并没有得到学生的青睐。真实的课堂中,专业与文化课渗透关系脱节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学生缺乏学习意向、兴趣。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源有“被选择”的因素,学力程度不高,学习专注性进步空间比较大,学生的目光多半聚焦于专业学习上。况且相较于义务教育中的语文资源及评价内容,学生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评价内容的不适应或也是原因之一。
(三)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学生不易于理解和接受。中职生喜欢挑战,乐于创新。相较于沉静接受,更乐于主动探究。讲授法作为语文课堂中教学方式的主力军有待商榷。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在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境中,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方式强化了甄选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伤害继续“折磨”学生。渴求成功效能的中职学生不断寻求过程性评价方式的运用和呈现。
二、中职语文优质课堂的建设策略措施示例
面对问题,唯有思考、探究、研究、解决方为正道。一线课堂问题的解决也使优质课堂的建设要求愈加明晰,为优质课堂的达成添砖加瓦。
(一)明确课程目标,明晰单元学习目标,明白教学目标。师生对目标的混沌是造成课堂成效低,学习效率差的原因之一。中职生语文课程目标注目、对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语文(第一册)1对各单元的单元目标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如在教习第四单元“学语用文”时,单元目标在明确了注重语用能力的基础培育的基本目標的同时,也强调了逐步体会“情随事迁”的灵活应用。这一提高目标的达成则落在了本单元的应用文书——启事的教学中。由此,笔者在教习招寻类启事时,教学重点在于“掌握招寻类启事的写作格式及其要求”,教学难点设置为“会根据不同情境,拟写规范的招寻类启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融合专业开展写作”的环节,引导学生在掌握招寻类启事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后,能有所依据,灵活变通,拟写启事。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且“学到什么程度”。
(二)引导学生接受中职语文作为中职生学习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针对中职生忽视语文学习重要性的情况,通常,笔者在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了解并明确语文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明确以语文学习促进专业学习。如在教习动漫专业学生的第一课时,“动漫与语文之间的关系”是该课主题。通过这些探讨指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的功能,产生兴趣,学出成效。
(三)改变教学方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首先,针对不同专业运用不同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以烹饪与动漫为主打专业。在为动漫班级教授语文课程时,根据教材相机选择文本内容,开展海报教学。如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怀抱祖国》,笔者通过设置主要问题,学生通过海报呈现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阅读文字的能力,也活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了学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活化”文本,将文本语言、内容、观点、情感等通过整合、优化,改变它原有的呈现方式,文本内容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再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将专业所学学以致用,融合专业元素,一定程度促进能力的迁移。
其次,针对不同文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诗文作品,朗读教学是常见且有效的一类教学方式。朗读的本质是以传达真挚情感为基础的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教习现代诗经典作品《再别康桥》时,笔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人情感,初步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轻重、停顿、语调、语速、语气),并由此开展“徐志摩诗歌朗诵会”。朗读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助力学生“语言智能2”的发展。
最后,渗透教育戏剧因子,开展即兴表演活动。将故事性较强的文学文本改编成课本剧,使学生对文本情节的认识更加立体,能更加深刻地领悟文本传达的思想。教习《一碗阳春面》和《麦琪的礼物》时,在充分把握作品内容和情感之后,可让学生围绕某个情感主题(如感动、可惜等)自主选择文本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活动中,学生们借助各类人物形象,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假设自己为他人的情况下进行角色扮演,感性融入,发生正向的情感共鸣,藉此提升道德品质。此外,表演活动都是以团队方式开展的,团体之间的竞赛、观摩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活动中学习建立或完善着自我概念3,学习和养成合作竞争意识,这对他们未来适应不同的社会生存竞争情境与职业需求大有裨益。
(四)恰切运用教育信息手段,丰富教学评价手段。在接受教育时,恰当的教育信息手段能够引发中职生(新一代数字土著民)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笔者曾在班级教学中尝试运用一些教学APP,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在启事教学中,笔者依靠教学APP“蓝墨云班课”开展了课前导学,课中一阶、二阶、三阶活动以及课后检测。在每一环节中,学习成果处在公开共享的状态中,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如点赞、打分、转发等。这些评价行为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
三、策略实施成效
两年半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秉承教育信念,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虽磕磕绊绊,但亦有收获。执教的班级语文成绩有所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提升。
四、反思
在運用策略优化中职语文课堂的实践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短期内难以完全把握新的教学方法,耗时,一定程度弱化了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app运用的认知不够,学习 app难以持续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等。也正是问题的出现和对问题得以解决的期待更加坚定了笔者继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的决心。
中职语文优质课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断尝试与探究。语文优质课堂应该是一个弥漫欢乐、产生智慧、完善人格的场所。师生在这个场域在场且相遇。不仅是眼神的相遇,更是思想的碰撞与交锋。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郝志军.探寻优质课堂[J].人民教育,2018(21):61-65.
[3]陈小玲.初中语文诗歌朗读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7(27):20-21.
(作者单位: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
1 语文(第一册)是指:语文.第1册/乔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 教育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其专著《多元智能》中提到人类的智能可分为九个范畴: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
3 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指自己理解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探索自己应如何发展的概念。”自我概念是由内在发展,从而建立外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