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这40年
2019-09-10伍淑清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并不是一家大企业,但它是一个稳步发展的企业。我们也不考虑企业将来是否要上市,这个企业本身就是带着中国民营企业的精神。
1979年7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資经营企业法》发布,虽然这部法律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但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开创性、奠基性的法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980年5月1日,依据这部法律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至今这张第“001号”的准生证一直保存在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荣誉室里。当年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被称为001小姐的伍淑清——前全国政协常委、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太平绅士,在2018第五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七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上,回忆和分享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是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是我小的时候接受的是英国殖民地教育,我在学校以学英语为主,我并不会讲普通话,我的普通话是看台湾爱情片学会的。在香港接受的教育对我以后到内地做事情很有用。在学校我是用英语交流,所以我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化,但我同时也学了很多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可以说那个时候我学习了两种文化。后来我到国外去读书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我发现在国外很多人完全不了解香港和内地。
1970年,我有机会跟我父亲(伍沾德,香港美心集团创始人之一,香港美心集团由伍舜德和伍沾德创立。——编者注)到日本大阪参加世界博览会,当时通过日本馆,我看到了日本的崛起,参观了美国馆,我看到了美国太空探索。在日本世博会上,我学习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和前沿发展,日本世博会也给了我最好的全球化熏陶(7970年3月15日,日本大阪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开始之前,日本方面的筹组委员会曾经接触伍氏兄弟,希望美心集团可以作为“香港馆”的食物及饮料供货商,提供中式美食,伍淑清作为这项“远征”任务的前锋。除7事前多次飞往大阪实地考察,她深入研究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外,又搜集大量应对及管理庞大人潮的数据,确保整个食物的供应程序。——编者注)。
1978年12月10日
当我回到香港后,我没有到家族的公司里工作,我去了其他地方打工,我觉得去别人那里学本事比在家族里面做事情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后来因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要来香港发展,所以我就参与到帮助把世贸中心协会引进到香港的事情中。
1978年,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找到我父亲,对他说:伍先生,希望你可以到内地去发展。因为当时我父亲已经去过内地,他就跟我说:我已经去过内地,给你一个机会,你替我去看看。1978年12月10日——就是40年前的明天——我从香港坐火车到深圳。我又从深圳坐火车到了广州,到了广州我们又等了一个中转的飞机飞到贵阳,在贵阳吃完饭后飞到成都。当时是中午11点离开香港,晚上7点多到达成都。我发现内地很封闭,而且很落后。有很多空间让我们做事情。在那一次回程的火车上,我们听到了邓小平先生的讲话。回去以后,我们就等待机会。
1979年6月
1979年,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又找我父亲谈合作的事情。所以我父亲从当年6月份起,就开始着手这项合作。因为当时有一个死命令,在1980年5月1日,航空食品一定要开业,因为1980年12月份,中美航线要开通。所以当时我们准备的时间只有11个月,甚至不足1年。他们问我父亲感不感兴趣这项投资?我父亲说一定会配合国家的发展。由于要成立合资企业,仅那年7月,香港和内地我们就跑了8次,当时内地还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而香港有完整的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我们把合资公司的章程拿到内地,让他们一条条研究怎么操作。
刚开始讨论设立合资企业时,内地提出成立合资企业,合作时间是五年,我们提出只有八年才可能盈利。如果不到八年时间,我们肯定会亏本,肯定赚不到钱。内地的干部回到办事处再跟他们领导谈,最终领导同意备注八年的合资企业。
1979年9月
1979年9月的那一天,我们从早上9点半开始讨论合同和章程条款,一直讨论到晚上6点钟。我们双方一条条地讨论合资企业的章程,终于在第三天上午我们双方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初步订立了合资公司章程。
但从9月份到11月份,我们叉多次到北京修改章程和合同,我记得修改次数至少有七八次。最后到了11月份,民航局的领导找到我父亲,告诉他合资企业暂时批不下来,但是邓小平要求无论如何合资企业要在1980年s月1日开张,他说:大家都是中国人,老伍你帮帮忙?没有合同,也没有章程,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最后我父亲说:我们是华侨,我们也是中国人,我们相信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一定可以做成。我跟你握握手,我们一言为定,我回香港筹集500万买设备。我父亲回香港以后,当时找合作伙伴和股东谈筹资的事情,但是别的股东说,没有合同,没有章程,将来设备运到北京以后,合资企业做不起来怎么办?他们不敢承担风险。最后我父亲说:我个人承担500万的风险。
1980年3月8日
自始至终我们一直在积极地推进做事,同时不断地修改章程。1980年3月8日,北京给我父亲打电话告诉他:伍先生,祝贺你,政策批准了!我们局长拿到批示了,合资企业可以发文了,可以成立合资企业了!当时批准后要召开签字仪式,在签字仪式上双方签合同。4月4日举行了签字仪式,副总理出席了签字仪式。4月10日合资企业就成立了。我的记忆里,当时在内地做这些事,我们几乎突破了所有的条条框框。后来开办企业时,几乎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会计制度等等都是我们从香港引进去的。1980年登记时使用的标志,也是我们当时在香港设计的。可以说当时香港起到了改革开放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980年合资企业如期开业,美中航线于1980年5月2日首飞北京的美国飞机就用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机上配餐。首航时我弟弟是空中小组的义务翻译,我妹妹因为做旅行社,也带着旅行社很多人坐首航。首航的飞机上有美国人很惊讶我弟弟的英文,问他在哪里学的英文——因为当时在内地可以用英语交流的人很少。我弟弟说为空中服务学习的英语。在成立合资公司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不仅是家族在出力,我们更是一个方方面面进行投资和提供帮助的合作伙伴。对于我们来说,在我们的家族中,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妹妹弟弟和我,我们作为中国人,都应该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尽一份自己的力,做可以做到的事情,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7979年中美建交以后,中国筹备两国飞机直航,并确定在7980年5月正式通航,但是.长期封闭的中国,要想让“飞机餐”的水平与美国不分高下,并非易事。最初中国民航当局接触了日本及瑞士的航空公司,但对方提出了苛刻条件。当时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推荐下,伍氏兄弟因经营美心成绩卓著而获选为配餐供货商,在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项B的推进过程中。伍淑清主要负责统筹与执行。B后伍淑清担负起统管中国内地的业务。——编者注。更多信息详见《家族企业》杂志2016年3月刊《“兄弟帮”传奇:伍舜德家族与美心集团》)。
从1980年到现在,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这家001号合资企业已经有38年历史,其中第一期是8年,第二期是15年,第三期是25年,所以现在已经是38年。我个人也任了六届执行董事,而且我们这个企业到现在还是盈利的。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并不是一家大企业,但它是一个稳步发展的企业。我们也不考虑企业将来是否要上市,这个企业本身就是带着中国民曹企业的精神,合资公司引进了更好的技术,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它也反映出我们做事的方式。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企业还可以走出去,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因为未来的世界是翻天覆地的,未来发展可能在海外,企业可以创造各种可能性。
我们不光是做食品公司,也为国家引进更多发展机会。我本人在改革开放过程的40年时间里也带了很多投资者到内地投资,2000年我引进3个亿到宁夏。我还带着内地的政府部门代表团、民营企业家到国际考察发展。我们下一个目标是非洲,非洲是中国的合作伙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之一,我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与各位朋友多交流,同时学习你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