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巧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2019-09-10
宁波市民健身又有了好去处。宁波市政府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馆从2018年12月20日起全部向社会开放,以破解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通知还对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收费标准作了规范,要求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需以非营利为原则,实行免费或低收费的常态开放。同时,还鼓励民办学校及高等院校向社会公众开放体育场地设施。
为切实满足全民健身的高涨需求,推进健康宁波建设上新台阶,宁波市体育部门围绕“让体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的目标,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网络,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多措并举,想方设法破解市民百姓健身碰到的难题,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丰富的体育健身需求,切实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多向发力,确立全民健身“硬指标”
2018年10月2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开始实施。该通知要求,宁波要围绕城市社区十分钟健身圈建设,“十三五”期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以上,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活动权益。该通知的出台,表明宁波将全民健身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将群众身边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作为“民生无小事”的重要抓手,实现体育设施项目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
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往往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为此,宁波市专门建立体育、规划、住建等多部门联动和设计、施工、管理全流程协同机制,合力推进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如江北区在对辖区公园、绿地以及闲置用地系统排摸的基础上,提出体育资源融入方案,率先在规划地块文本中明确体育设施规划要求。
2018年,宁波市有38个新建项目和100个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被列入省民生实事工程,22个新建乡镇全民健身中心、村级(社区)全民健身广场和体育休闲公园被列入市民生实事工程,市体育民生实事项目共投入资金1.1亿元,建设群众身边健身设施面积达12.3万平方米。
多措并举,探索设施配建“新模式”
新建小区,到底该配套多大的室内体育设施?《通知》规定,在新建居住项目中按不同规模设置体育设施,其中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计容面积5‰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10万平方米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万平方米(含)以下的居住項目可设置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也可由属地政府异地统筹建设,具体在土地出让前予以明确,并明确了建设标准及投用要求。
这是全国首次明确新建小区按规模配套室内体育设施5‰的建设指标。为此,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对解决老百姓健身难的“宁波解法”作出批示,点赞宁波做法。2018年12月10日,2018年全省推进体育公园及体育设施进公园建设培训班也放在宁波召开,全省各地市的体育局长专程来甬“取经”。2019年1月4日,《中国体育报》头版头条以《健身去哪儿 宁波破题》作了专题报道。
光靠小区的室内体育设施,难以充分满足周边群众的健身需求。为解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谁去建、谁去管”问题,《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明确街道、社区两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求街道级体育综合场馆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社区级体育场馆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北仑区白峰盛威体育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属街道级体育综合场馆,场馆面积4740平方米,设有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育健身房等20余个功能室,可容纳2000余人观看体育赛事和大型文艺演出。
每逢周末,江北滨江体育休闲公园的各个球场上总是活跃着不少爱好运动的市民。2018年9月,该公园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6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2%,建有篮球场、气排球场、笼式足球场、门球场、地掷球场和儿童游乐区等,充分满足了周边群众就近健身的需求。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明确指出专类公园包括体育公园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在有关绿地指标65%—70%的基础上,全国率先明确新建改建公园绿地按项目占地面积不低于5%配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这项硬性指标,实现群众就近健身,提升锻炼体验感。
多元投入,推动资源要素“大整合”
鄞州区长丰洛克体育公园原本是原长丰工业拆迁储备地块,约4800平方米,如今这里建成了3片室内标准篮球场、6片半场篮球场和3片500平方米标准羽毛球场和 2个五人制笼式足球场,成为附近居民锻炼健身的不二之选。而这只是全市积极盘活存量资源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波市充分利用废旧厂房、违章建筑拆后地块,通过边角绿化带铺设、拓展高架桥下空间等方式,深挖“金边银角”地带,新辟各类临时体育场地29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大众不断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也在催生着体育产业深化供给侧改革。宁波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体育旅游景点、运动休闲基地、步道营地等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实现体育事业发展投入渠道多元化,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如江北区通过与全国著名体育行业龙头——中体产业集团合作,共建国内首个“体育+商业”综合体中体Sport城,占地面积143亩,下设全民健身中心、开放式全民体育公园,囊括标准恒温游泳池、健身俱乐部、标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极限运动区等功能场地。
为了提高现有场馆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宁波市还以公办中小学为重点,根据学校地理区位、周边群众健身需求等情况,面向社会公众公布全市体育系统开放场馆名录,实行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模式,满足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实行资源共享。截至目前,符合开放条件的539所公办中小学体育场馆,均实现开放,开放率达100%。这种“共享共管”模式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等,有效提高了健身设施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