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2019-09-10徐艳柳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0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普外科中西医结合

徐艳 柳莉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0例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把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73.33%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组26.67%低,P<0.05。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普外科,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094-02

普外科腹部手术极易对患者的肠管造成损伤,加上术后患者腹腔中容易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肠壁水肿与渗出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机械性、动力性肠梗阻,常见患者炎症处呈粘连状况。处理腹部手术后炎症性肠梗阻的常规方法大都是选择西药治疗,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但并不能深度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纳入的60例患者,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0例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把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和女性1l例,年龄23-67岁、均值(54.72±2.18)岁;病程3-26d、均值(7.40±2.19)d;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和女性10例,年龄21-69岁、均值(54.98±2.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对照组:西医治疗:嘱患者术后6h禁食,给予肠胃减压与营养支持,纠正患者的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给药生长抑素与H2受体拮抗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等。(2)观察组:西医治疗同于对照组,中医治疗:采用麻子仁汤给患者治疗,处方:火麻仁20g、槟榔10g、苦杏仁10g、厚朴10g、郁李仁10g、白芍10g、生大黄(后下)10g,体质虚弱患者加用黄芪30g、党参30g,湿浊瘀阻患者加用藿香10g、苍术10g,腹胀患者加用芒硝10g,湿郁化热患者加用蒲公英15g、黄连6g,恶心呕吐患者加用陈皮10g、姜半夏10g;将上述诸味中草药用水煎熬,每剂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

1.3观察指标采用影像学手段检查患者的肠梗阻变化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腹部与肠鸣音等体征的恢复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根据《实用消化病学(第3版)》中的标准判断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退,排气通常,腹部与肠鸣音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项基础检查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稍见改善,各项基础检查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与各项基础检查的结果变化未达到上述治愈、显效或者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73.33%高,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组26.67%低,P<0.05;见表2

3讨论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常见于手术范围大和频繁治疗或者操作时间长的患者,主要是因为患者肠壁呈水肿、充血状,使得肠道中的组织脆性加强,发病久之会导致患者出现肠瘘、感染等情况。西医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时,主要是依患者病情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和抑制消化液分泌、消炎、消肿等,此种方案虽可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抑制作用,但并不能真正的調节患者的气机,临床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我国中医药学飞速发展,许多中药处方被证实科学有效,杨军嘲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使患儿的胃肠功能得到显著调节和改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病情改善显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仅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病情已显著好转,未对其机体恢复造成影响。中医认为人体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是因为,手术引起机体正气亏损、气滞血瘀以及胃肠功能失衡等不良症状,治疗时要注重消炎和促胃肠功能恢复等机理。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麻子仁汤处方中的苦杏仁、火麻仁具有极佳的润肠通便效果,白芍可以对机体的胃肠运动起到调节作用,亦具有良好的兴奋效果,槟榔、厚朴能提高胃肠运动力,诸药合用可起到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轻,消除水肿和渗出,纠正机体的水电解质和血液循环紊乱,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够起到极佳的改善作用州。刘海军等指出中医中药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不仅临床总疗效达96.00%,患者的腹胀消失以及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控制和改善,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几率显著降低,使患者肠道中的炎症显著消失,加快患者体内各大内脏的血液流通,使得患者肠道血流改善,解除肠管梗阻造成的缺氧,调节患者肠胃的微循环,加强其黏膜屏障保护作用,对肠内细菌、炎症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对其病情和机体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优势显著,临床治疗效果高,并发症少,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普外科中西医结合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