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护城河”现状及构建策略
2019-09-10杨婧
杨婧
摘 要:融媒体时代,媒体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主持人特别是综艺节目主持人行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借鉴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阐述“护城河”理论对综艺节目主持人发展的启示,进而提出构建“护城河”的具体措施,应该着力打造综艺节目主持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永续且充满活力的发展。
关键词:“护城河”理论;综艺节目;主持人;核心竞争力
一、“我有的,你没有”——“护城河”理论的内涵
“护城河”理论是巴菲特提出的一个著名投资理念。所谓“护城河”,即具备足够竞争力的企业所拥有的可以保护自己免遭竞争对手侵蚀的特征,一个企业的“护城河”越宽,即意味着该企业具备更大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护城河理论”的核心在于“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即不可替代性。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即:我有的,你没有。将其拓展开来,任何一个行业,一种职业想要可持续发展,不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挤压生存空间,甚至被取代,就必须构建自身的“护城河”,即打造强有力而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且“护城河”越宽广越能抵御外来的侵蚀和进攻,保证自身的价值。
二、“护城河”理论对综艺节目主持人发展的启示
1、当前综艺节目主持人行业现状——主持人的“护城河”正在变浅、变窄
在当今大的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生存格局已经发生着改变。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主持人作为广电媒体的形象代表站在媒体的最前沿,观众对一档节目乃至一个媒体平台最直观的印象很大程度上首先来自于主持人。但在风云变幻的媒体格局中,主持人的生存空间似乎日渐狭小。一名主持人想要脱颖而出不仅要与同行竞争,更要面临来自行业外的压力与侵占。
首先,由于节目形态发展变化和受众取向的改变,主持人在综艺节目中的功能定位也随之变化,主持人的作用和“存在感”似乎都在降低。如因并得到“中国好舌头”之称的主持人华少,他曾经说:“我给他们(观众)留下的印象是在《中国好声音》中以超快语速念完广告名单的人。这让我心底产生了一丝忧伤:主持人,除了能报幕和报广告之外,还能做什么?”这个案例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当前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尴尬”境地,即在节目内容中的功能越来越边缘化,可能只承担串联和播报的工作。如果一个主持人只能报幕,这显然是不具备核心竞争价值的,即使是像华少这样通过“报广告”而受到观众关注,也是偶然和不可复制的事件,并不能体现主持人真正的价值。
更使主持行业产生危机感的是,现在许多综艺节目已经不需要主持人,比如《奔跑吧,兄弟》《向往的生活》等具有良好口碑和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都没有主持人这一角色。因为强势的真人秀节目的收视诉求点在嘉宾和节目故事逻辑本身,节目规则和剧情展开都不需要主持人的参与,完全可以通过旁白、字幕和剪辑等方式来实现。在真人秀节目这一领域,主持人的“护城河”似乎已经干涸。
其次,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出现了“跨界主持人”,其他行业内的精英开始抢夺主持人的工作机会。比如湖南卫视《歌手》直接用节目中的竞演歌手胡海泉、张韶涵等作为主持人;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演员张国立在央视《国家宝藏》中担任001号讲解员,在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中担任演员推荐人,实际上都是主持人的角色。跨界主持人大多个性鲜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权威和发言权,比起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主持人,他们具有更专业的知识视野,再加上亲切自然的互动,幽默风趣或智慧超群的表达特色,往往比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与节目调性更为贴合。这也正是专业主持人行业“护城河”逐渐变窄变浅的体现。
第三,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主持人行业甚至开始受到人工智能行业的挑战。2015年12月,东方卫视早新闻《看东方》栏目启用了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作为天气“女主播”;2018年央视纪录片《创新中国》是我国首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配音的纪录片,用人工智能模拟已逝“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达到了几乎“以假乱真”的效果。但目前人工智能所能承担的播音主持工作仅仅是简单、重复性的环节,综艺节目需要隨机应变和沟通交流的环节较多,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曾说:“机器人会代替我的体温,但不会代替我说话的温度。”人工智能的情感缺位使其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但这也提醒着播音主持行业工作者们,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媒体和科技动向,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具体进程完善自己的“护城河”,不可固步自封。
2、综艺节目主持人构建“护城河”的意义
综艺主持人已经面临来自媒体行业自身和其他行业的冲击,将迎来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洗牌重组,可以说没有一个行业会像当今的主持人那样迫切需要转型,需要颠覆传统观念。
纵观国内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目前似乎呈现出断代的趋势。业界的著名主持人如董卿、何炅、谢娜、汪涵等都已经从事主持工作相当长的时间,他们在各自的主持领域都已形成成熟的风格,有稳固的观众群体。在他们主持的节目中,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成为节目成功要素的重要一部分,如何炅、谢娜之于《快乐大本营》,又如董卿在一系列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的亮眼表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品牌效应,正是“护城河”成功构建的体现。但目前综艺节目主持人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新一代的年轻主持人在个人品牌的打造上并不乐观,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构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护城河”,显得尤为重要,极具现实意义。
三、综艺节目主持人如何构建“护城河”
根据“护城河”理论,护城河的宽窄、深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当下融媒体时代,因为信息大量涌现,音视频节目的制作播出更加便利化,受众对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挑剔,要求更加专业化、精准化、权威化,这时候对主持人的要求极高,主持行业曾经的“护城河”已经不足以满足受众需求,抵御其他行业的挑战了。究竟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构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全新“护城河”呢?
1、主持人自身策划
根据当今中国文艺娱乐生态系统的状态,综艺节目主持人未来发展方向有如下几点:
首先,主持人应打造独特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形成个人品牌的主持人不仅对观众具有广泛的号召力,更是一个栏目、频道乃至整个媒体的重要符号和标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树立主持人个人品牌,是构建“护城河”最核心的方式。董卿作为央视的当家花旦,端庄大气的主持形象深入观众的心中,近年来主持了多档文化类节目,董卿的“文化”属性更加凸显,在《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都不仅仅是节目的串联者,而是与观众一同聆听故事,挖掘嘉宾故事,她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知性博学、有文化底蕴的形象已经成为了节目成功的重要部分,有不少观众因为喜欢董卿而持续关注她主持的文化类节目。这就是主持人打造个人品牌的成功例子,董卿已然成为央视优秀文化类节目的一张名片。
其次,主持人应提升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专业和权威。由于未来的综艺节目更加细分化,主持人必须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具有不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如文化类网综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主持人梁文道曾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担任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他以在文化界、知识界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深受观众的信赖与推崇。节目的细分和专业化要求主持人往“专且精”的方向转型,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能有效扩宽主持人“护城河”。
2、媒体平台策划
构建综艺节目主持人宽广的“护城河”,离不开媒体平台和整个行业的努力。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主持人断层倾向越来越严重,新生代主持人培养机制尚未健全。以省级卫视为例,湖南卫视基本还是以快乐家族和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为主力,近年来虽然也在培养梁田、沈梦辰、刘烨等几位女主持人,但无论是从个人代表作还是市场接受度来看都还欠缺火候。2018年以来,湖南卫视开始“一手抓人选,一手抓品牌”,试图发掘新生代主持人的个人品牌优势,着力培养针对00后、10后的低龄段观众群体的主持新秀,组成主持人才后备军,但这群“后备军”中是否能出现如汪涵、何炅、谢娜等的品牌主持人,还有待观望。
四、结语
当下融媒体时代,媒体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主持人特别是综艺节目主持人行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主持人定位模糊、其他行业的人才跨界主持界、主持人断层等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综艺节目主持人必须建立起一条宽广的“护城河”,即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力。白岩松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未来需要的主持人,应该是有态度、有品牌、有专业精神的主持人,不管媒体生态如何变化,主持人都应该着力提升主持的深度、力度和温度,在主持人个体和整个媒体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强有力“护城河”保护下,主持行业将拥有永续且充满活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帕特·多尔西.巴菲特的护城河[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2]李亚琼.淺探主持人现状及未来[J].声屏世界,2017(6)
[3]张丽君.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J].科技传播,2017(12)
[4]余海艳.新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困境与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5]刘金旭.话语权的更迭: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困境与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5(6)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