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09-10廉旭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廉旭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加之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给高校的教育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大学生个性化与孤立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致使他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往往容易手足无措,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同时,学校在管理中的权威地位也正在被消解。本文分析了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全社会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电视、报纸等社会传统媒体权威地位被严重削弱,人人都可以在新时代发声,尤其是在更宽容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新时代往往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和自我主义的特点。然而,很多高校的思政政治教育都还停留在过去,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的变迁,这就造成了如下问题与难点。

(一)思政课程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政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现状正逐步消解着这些理论体系,使得大学生很难对这些理论知识从内心上产生认同感,最终导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为了拿够学分,思政课程的意义被严重削弱。

(二)集体主义观念和大学生个性化、孤立化之间的矛盾

开设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增强其凝聚力,促使其更好地投身社会建设。但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且很多城市学生由于居住分散化,很难适应学校的社群化培养,加之多元化思维的影响,致使个人主义成为大学生普遍遵循的理念。这一理念使得很多大学生往往更看重个人享乐,忽视付出,更忽视团体的力量。

(三)社会奉献精神与严峻的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口愈发集中在城市,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功利性思维愈发严重,在奉献与获取的判断上更加自我功利化,往往更追求享乐,逃避社会责任。这显然与大學生思政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社会奉献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其有目的的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大学生心理内部矛盾,使其养成符合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密联系新时代的号召,培养思想和品德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当代大学生。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性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主要指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以及人们言行中的政治立场,它源于政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灌输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性工作。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性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命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培养新时代发展亟需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性要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高度开放的世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观引领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的思想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新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要想妥善解决以上矛盾与冲突,首要原则是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只有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正确解决这些矛盾。

(一)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师要多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想法,将符合学生思维的内容与话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其次是教学重心的改变。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心不是让学生们记住枯燥乏味的理论,而是要让这些知识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多采取情景化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从活生生的案例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二)经常了解学生个人想法

大学生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还要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往的学校管理并不注重意识形态工作,忽略了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前学生从各个媒体所接收到的信息量是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倍,且信息内容复杂多样,这就导致他们的想法很难同一,质疑权威往往会成为他们共有的选择。学校应该以辅导员制度为基础,建立学生思想行为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调查了解,尊重其合理的想法与认识,对那些可能会对学生自身和他人带来危害的思想要及时加以劝导教育。同时,由于当前大学生孤立化的特点,要从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团体活动的机会,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团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与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活动

要摒弃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维,从学生的个人角度出发,使其找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正确定位。学校要合理组织适合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志愿活动,并激励学生参与其中,使其不断获得帮助他人的心理成就感,从而领悟到奉献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克服个人主义中的唯利是图的错误理念。同时社会志愿活动要具有多样性,避免出现单一的活动形式。只有让大学生通过不同的志愿活动,明白所有劳动岗位的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对自身的就业观念有一个更明确的认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更加发达,并且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使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为了应对当前的矛盾,不能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变迁畏之如虎,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尊重大学生日趋个性化的思维模式,从而对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与改变,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任志杰.基于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18(16):31-33.

[2]潘红.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几点思考[J].才智,2018(23):28.

(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