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理念的转型研究

2019-09-10俞越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传统音乐文化传承

俞越

摘 要 随着计算机行业和信息科技在21世纪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己深入到全球人民生活各个角落,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是在悄然改变着我们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社会生态结构。在此形势下,传统行业势必会在全方面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各个传统行业前进的每一步,都将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解构出发,阐述了音乐文化的多层次综合传播,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传统音乐 文化传承 音乐元素 转型

一、传统音乐文化中元素的解构重塑

在多元化世界融合大发展中,我们也的确小心谨慎地迈着每一步,警惕着西方文化的精神殖民,思考着如何保证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失去其特色性而立足于世界之林。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德育、智育、美育都是其本质功能,若我们的音乐教育过分于偏重其社会政治功能,而没有突出美育的地位和音乐艺术的深层次美学内涵,则会使我们当今的音乐教育总是缺少一些现代性色彩,对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会有一定局限性。

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在线教育市场蒸蒸日上,大数据支撑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娱乐性的通俗化音乐由于其自身时代性特点,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大众需求,己深深扎根于广大传媒市场。同时,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也使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受到了来自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大冲击,古典音乐、黑人音乐、电子音乐等等多样化的音乐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音乐市场,给民众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面对这样充满包容性的音乐市场,传统音乐如何在当代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现代重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互联网思维转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互联网+”战略的贯彻也决定着各个传统行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中创新和转型的步伐,音乐教育作为传统教育行业的一部分,其理念上的转型远比模式和方法的形式转变更为重要。

互联网时代下,用户需求首当其位,互联网思维下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型首当其冲是传授方式的改变,是从“给你什么”到“你想要什么”的转变,那么对于自主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来说,了解学生和大众“想要什么”就变得尤为关键。不得不说,近年来,许多歌手或创作或改编的中国风歌曲颇受大众喜爱。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精英式的文化,以一种与其他音乐文化类型明显对立而存在的方式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坚持自我不至于走向歧途的前提下,分析大众内心需求,拉近高雅的传统音乐文化与广大百姓民众生活的距离,这对其传承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流行音乐是一种带有明显市场化商业性的音乐文化形式,它不追求完美、华丽和庞大,只要求轻松愉悦、自由地表达真实情感。这是新时代发展以来,为了缓解激烈竞争和快节奏生活的压力,而被大众所广泛需求的一种应运而生的娱乐休闲性的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的发展之迅速,覆盖面之广泛,以及受众年龄段之庞大也是由其自身具有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新时期重建融合中,我们必须认清,传统音乐文化不是必须要以完整的作品和完整的剧种而进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最为宝贵的不是单单的某一首作品,某一个乐种,而是组成这众多作品、许多剧种的能够体现民族风格韵味的一个个的元素。比如说我们传统音乐在审美方面所提倡的中和之美,以五声调式音阶为骨干音的调式调性演绎出的中国特色曲调风格,还有许多民族乐器比如古琴中的吟揉手法等等,都是我们传统音乐文化几千年下来真正最为宝贵的本体部分,这些元素才是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真正的“根”。运用互联网思维,将这些传统音乐元素作为当今音乐创作的母体之一,真正融入进历史长河孕育出的主流音乐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流行音乐文化的多元文化市场中,这样才能使得传统音乐文化在内涵上真正获得具有时代性的丰富和发展。

二、互联网技术支撑下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层次综合传播

由于地大物博的空间限制,我们国家多如繁星的各民族音乐文化在如今很少能够得到系统广泛的传播,大部分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文化由于缺乏外界交流被遗存在了大山和村落当中。同时,也正是由于大山和村落的这种相对封闭性,使得它们至今仍保持了最为淳朴的民族性,但不被众人所识始终是艺术本身的遗憾。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产品的发展,给这些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个焕发新活力的机会。在科技支撑下,最为淳朴的音乐文化能够形象立体地进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民众视野里,这对于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具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先进高端的技术资源我们必须加以利用,依托时代孕育的产物才能够更加融入时代,被时代所接受。例如我们国家的原生态传统音乐,可谓是干净、纯粹、自由、美好,任其局限在大山之中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进行小范围内的传播,虽然保存了其真实性和传统性,但始终无法走向更大的舞台让更可能多的人真真正正地认识了解它。

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及在线教育产业的资源,将国宝般的民间艺人请到网络课堂中。对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制作,不再仅仅由专业院校的民族音乐研究学者进行讲授,而是也将真正的传承藝人放入电子化课堂中,并相应地搭配助教老师加以教学辅助,制作优良的在线教育课程,打造出既有学术氛围又有地道韵味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系列。同时这些优秀且带有浓厚民族气息的民俗活动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多层次的综合传播,则可以做到真正让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融入新时代新发展,焕发崭新生命力。坚持着自己的民族信仰,立足于世界之林,向世人传承我们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这也是我们国民音乐教育的职责。

参考文献:

[1]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37- 42.

[2]庞惠元.“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构建与发展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2.

[3]孙作东.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294- 296.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传统音乐文化传承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摭谈美术教学中音乐元素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