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美术教学中音乐元素的引入

2015-11-10蔡娜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引入美术教学

蔡娜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音乐元素;引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15—01

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引入音乐 ,不但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广的延伸 ,而且还能营造出优美、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引入音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将儿歌引入美术课堂中

儿歌是以低年级儿童为主要接收对象而创作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在古代亦被称为童谣、孺子谣或小儿语等。儿歌因其主要的接收对象是低年级儿童,因此内容上浅显易懂,章节上短小精悍,结构上单一,语言上活泼生动,且节奏感强。由于儿歌的这些特点使得低年级儿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儿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有助于对儿童感官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周围的各种声音、画面非常感兴趣,这一点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每当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画面就会异常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整个课堂喧闹无比,一时之间难以安静,教师很难控制。这时如果教师强行压制,就会使课堂气氛紧张、机械、呆板。但若选择一些与所画内容有关的儿歌,让学生唱一唱,效果则会完全不同。

比如,在上“可爱的青蛙”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唱儿歌:“小青蛙,阔嘴巴,大眼睛,穿绿袄,叫起来,呱呱呱,好像吹起大喇叭。”然后再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个个会劲头十足,全身心地投入到作画中。丰富的想象跃然纸上,一幅幅生动有趣的“青蛙图”会脱颖而出,学生们高兴地将其称之为“歌曲中跳出的小青蛙”。

另外,儿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影响,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某一事物展开联想。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多远离农村,对猪、鸡、鸭、马、驴等动物很少见,所有对这些动物的印象大多都来自于画册。在这种情况之下,让学生画这些动物,就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引入儿歌,会让学生对某一动物的特征有所了解,进而发挥想象,画出常人无法画出的作品。如果引入儿歌:“小猪吃的饱饱,闭着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呼噜噜,呼噜噜……”这组歌词把小猪的特征已大概描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达到听觉和视觉之间的转换,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一二年级的美术课教学中适当地引入音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学,可以起到开发、刺激学生智力的作用。

二、将戏曲引入美术课堂中

戏曲艺术本身就是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在手工课上,教师可将一些制做好的年谱带到课堂上,任学生参观、揣摩,然后让学生自己仿制,独立完成。另一方面,也可用戏曲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造像。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京剧脸谱”时,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播放京剧的某些片段,让学生了解生、旦、净、卫、丑等不同角色的特点,不直观的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或在学生涂色的过程中放入音乐:“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这段词,让学生将多尔礅、关公、典韦、曹操、张飞等人的性格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见,戏曲的语言也会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绘出迥异的作品。

三、将中国古典音乐引入到美术课堂中

中国古典音乐,内容上大多以高山、流水、丝竹、冬雪为题材,曲调抑扬顿挫,委婉缠绵。曲终有画,画中有诗,对鉴赏和研习国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已开始研习中国画和书法。因此,在国画课堂中引入中国古典音乐效果会非常好。

例如,《画》这首诗就描绘了这样的意境:“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它极其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山水画中动静结合的特点。在学生研习国画时,教师可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广陵散》等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帮助学生理解绘画内容。

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毫无压抑感,灵感能随着笔尖流淌于纸面。音乐不但使学生有了绘画上的造诣,而且还能够陶治情操,静心生趣,把学生带入“空灵”、“纯净”的超然境界,培养他们超俗的艺术气质。让学生虽身处教室,却能通过音乐和绘画置身于大自然中,有助于学生放松情绪,自由作画。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引入美术教学
谈音乐元素的融入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解析
浅谈如何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小学音乐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