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2019-09-10王璟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本概念发展趋势背景

王璟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球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现状之下,金融证券化就成为了发展的一种趋势。其能够增强资金的流动性,降低资金所存在的风险,符合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金融证券化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就金融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发展的背景、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 全球经济;金融证券化;基本概念;优势;背景;问题;发展趋势

引言:上世纪60年代,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经济以及金融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增强自身的国力,同时也提高了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80年代,金融证券化逐步开始取代经济证券化,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全球的资本开始面临大洗盘,而金融证券化和资本增长相适应,也成为全球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断的促进经济着的发展,增强着国家的经济实力。

一、金融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金融证券化已经成为现如今发展的一种趋势,不少人都接触过金融产品,比如股票、证券,但对金融证券化的概念并不知晓。所谓金融证券化即是指社会经济的主体不通过银行,直接实现资金的筹集,筹集的方式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证券。社会经济的主体一般包含个人、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等等。一般金融证券化的表现形式包含两种,一种是社会融资的证券化形式,其属于非中介形式,主要是指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发现或者买卖,最终实现资金的融通。第二种形式是银行放贷,主要就是金融机构通过对债务进行转让的方式,来实现市场的流动。

二、金融证券化发展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金融证券化已经逐步取代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且债券的发行比重在逐步提升,金融证券化已经成为经济背景下的一个产物,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金融证券化有诸多的优势,比如稳定性、安全性、收益性。和贷款相比,金融证券可以降低资产的风险,扩大投资的范围,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同时金融证券化还有很多基本的功能。比如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可以使得资产日益的社会化,资产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持股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股份制的发展。其次金融证券化的经营使得规模进一步的扩大,也有利于更好地融资。例如19世纪的西方国家,就是靠着规模扩大的效应来促进了钢铁等一些制造业的发展,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金融证券化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企业和投资人两者是可以互相选择的。当遇到不善的经营者时,投资者有权选择放弃。当遇到信用不良的投资人时,经营者也可以选择拒绝。这种双向的投资机制也使得了在金融证券中企业和投资人出现了一种优胜劣汰的形式[1]。

三、金融证券化发展的背景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得更加便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开始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金融证券化,信息化的出现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金融证券中应用信息技术,拓展了人们获得金融信息获得的渠道。在以往证券市场中获得信息,一般都是通过市场的渠道。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都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也使得信息传播非常快。很多中介公司自身的信息比较全面,能够及时的公布一些债券所存在的风险以及收益,也极大地稳定了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减少了证券交易市场所存在的费用,也为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量增发各种证券

传统的债券主要以成本加固定利率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证券市场开始增发各种证券,包含浮动利率债券以及股权互相联系债券。这两类债券收益更高,风险相对而言也较低,所以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的比例逐步提升。

(三)衍生债券的产生

随着国际金融证券化的逐步发展,固定利率系统逐渐解体,国际上一些国家开始实施浮动利率,这也使得资金存在的汇率风险加大,各国证券的运营在也意识到金融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出现了衍生债券。衍生债券主要是将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和收益相区分,将其出售給一些追求利益者,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时所存在的风险,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越来越迅速,欧洲的资本和国际资本之间流动性越来越强,各国金融的规则以及制度在此形势之下也越来越接近。对此国家可以创新金融工具,便于金融资金的顺利流通,方便筹资者以及投资者的自由购买,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证券化发展的问题

金融证券化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进一步阻碍了证券化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金融证券化的优势,必须正视其所存在的问题。金融证券化发展离不开供给的资产。其次我国经济证券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投资机构较少,我国对于住房债券的抵押方式需要长期且稳定的来源,在我国投资机构主要包含一些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等,投资机构较少,在我国也有诸多的限制,从而影响了金融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当然道德风险也是国有银行所不能忽视,有时候商业银行为了收取更多的利益就会从中谋取中介费,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出现了信用的问题,就会使得投资者对证券开始排斥,逐渐失去信心,最终影响金融证券化的和谐发展[2]。

五、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

(一)扩大金融证券化投资的强度

在我国金融证券化的投资中,商业银行投资占主体,主要的投资方式包含股票、金融证券、财政证券等等。相对于其他的债券,其更加集中于国家的债券,为了寻求金融证券化的长远发展,必须对证券的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需要对闲散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加大闲散资金的投资力度,扩大其所产生的收益,以此来促进金融证券化的稳定,和谐发展,也能推动商业银行的进步。

(二)加快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脚步

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程较短,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相应的问题,为了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完善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理论进行优化。首先对于资产的形式可以进行转变,比如将单独的资产,逐步转变为多种层次的资产,以此来实现资产形式的多样性,消费信贷模式开始向商业抵押转变。其次要缓解在金融证券化过程中的不良资产,可以借助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去降低资产的浪费,杜绝以不良资产进行消费的现状。

(三)創新金融工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我国金融证券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结合自身的国情,借助国外的经验去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一般情况下,完善金融市场的方式包含两个方面,一种是政策的扶持,第二种是对金融的创新。政策的扶持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进行改善,在证券化市场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扶持的政策,为金融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进一步的实现金融的证券化,保证市场的长远稳定。其次金融的创新,表现在以市场为基础,不断的完善利率以及汇率,为金融证券化提供一个可靠的市场环境,当然创新金融的工具,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3]。

(四)加强对金融证券化动力的支持

加强对金融证券化动力的支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制度的支持,随着金融证券化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和推广,进一步以此来推动企业发展长期的债券以及短期的国债。其次要对金融服务进行不断的优化,证券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服务创新,其主要表现在增强信用,建立信用评级。所谓的信用评级即是指证券化产生之后由信用评级机构自身去创设评级的方式,整合资产信息,以此来加强对机构、服务者以及组织者的监督。与此同时政府政策的扶持也必不可少,政府要制定法律法规支持金融的创新,构造合理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证券化的长远、稳定发展。

(五)加大建设投资机构

我国现阶段资产的主要形式还是以住房抵押为主,这种方式并不能实现我国证券化的长久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国内外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国情去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对投资机构的建设,作为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点,抵押的对象也较为简单,收益更可靠,一旦出现风险也会获得较高的赔偿。我国银行在住房贷款方面具有形式单一、期限长、跨度大的特点,这也成为金融证券化发展的因素。

一般而言在我国的证券化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中介性的服务体系,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中介的行为,明确服务的标准,从而保证发行平台的通畅,促进市场逐步走向信息化。对于中介的服务人员要严守规范,注意自身的言行,同时还要及时的披露真实的信息,严格按照住房的抵押流程办事,做到有章可循,从而促进证券化的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证券化发展的速度开始提升,在各行各业经济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在金融证券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去思考和完善,才能促进金融证券化持续稳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他国的一些证券化的理论,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国情进行制度的建立。不断的扩大金融证券投资的强度,加快金融资产的脚步,优化和创新金融的工具,加强对证券化动力的支持,加大建设投资机构,从而促进金融证券化在我国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武建.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J].纳税,2017(11):141.

[2] 闵亚希.浅析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J]纳税,2017(09):171.

[3] 郑虎根.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70.

猜你喜欢

基本概念发展趋势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转速计量的基本概念及转速表的精度等级
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探讨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管理剖析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快速原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乡镇配网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