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张彩华
张彩华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问题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问题教学法来说,指的就是将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并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应用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也将会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限制,使课堂教学变的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還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既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也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当前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1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会将成绩看的比较重要,导致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往往在提出问题以后,很快就会给出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1.2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符合现实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不断的提升。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符合实际教学现状,很多提出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甚至还会阻碍学生更好的发展。
2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2.1问题教学法在课前预习阶段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起始环节,通过课前预习,能够帮助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能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预习并不是盲目的翻看教材,而是应该有目的的进行预习,首先就是需要在预习阶段设置问题。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整理》时,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有用的问题,比如“数据收集的方式都有哪些?怎样判断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采用怎样的方式能够将数据进行表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内容的预习,进而实行良性循环,学生能够在预习阶段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能够主动高效的完成预习的内容。
2.2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阶段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阶段,如果按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会导致学生无法从学到的知识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如果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势必会改变当前的局面,学生也会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得出不同的结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这一知识,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事物不同角度的平面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求学生想象原本物体的形状,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被极大的提升,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3问题教学法在课后阶段中的应用
对于学习来说,仅仅依靠课上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拓宽教学的范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后时间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教学《比例》时,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比如地板瓷砖的拼接、面团中水和面粉的比例以及地图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解决问题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能够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红.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5-02-25.
[2]严祝,黄显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12-28.
[3]纪海燕.引入问题组教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6(11):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