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师生互动
2019-09-10叶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显性德育课程,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深化儿童生活经验为目的,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就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以多角度、多方面获得较为深刻的生活经验,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本课程活动性较强,很多课都是开展一系列活动,其中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交流,现场体验活动等。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促进了他们道德成长。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特别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应用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我们老师要把自己作为课程的资源,与孩子同学习、同体验,构建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心理支持,师生共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在教育中智慧和人格的不断生成,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就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有效的互动中生成的。
所谓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师生互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二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之互动。三生生互动,因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做到多重互动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发展。
一、生本互动——让教学在体验中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多采用体验性学习,因为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讲,从体验入手,是解决知行脱节的关键,而文本恰恰是学生进行体验的重要载体。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会教教材,更要会用教材。学生在与文本互动中,对已经历的重要事件进行反思,以引发相应的体验,如教二年级《欢欢喜喜过国庆》一课时,我把课本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与文体进行互动,感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再看着多媒体课件有关国旗的儿歌来念一念,激发了爱国情感,让教学在体验中提升。又如教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情境表演“秋游”场景,让学生在自身表演中体验并学会哪些是爱护环境的正确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师生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生本互动,还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当学生合作学习中,不能做到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便合作有效、深入。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是单纯给予者,而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经验,并获得共识与满足,从而促进师生的感情进一步融洽,谋求学生共同发展,比如在《欢欢喜喜庆国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学习合作者,如指导并和学生一起制作国旗。在“小小交流会”这个环节,我还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收集的资料穿插着共同分享。又如在《我们不乱扔》的第一环节,一位老师利用课件,播放学生在身边公共场所收集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了这些图片,你愿意身处哪个环境?接着老师小结“干净的环境人人感觉舒适,脏乱的环境让人恶心”。师生互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打开了思路,交流了自己的思想,感悟出环境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还激发了他们爱护环境的情感,再如上《我们有精神》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有精神不仅是一个人形象的外在表现,而且,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利。就先让学生看视频,了解“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然后老师加以示范,接着让学生跟着做。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很快掌握了正确“坐”、“立”、“行”姿势,逐渐明白要做到天天有精神。
在师生互动中,我觉得“互动”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激活了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学习态度,同时又提高了他们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摒弃了旧的“一言堂”的方式,激励老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挑战,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工作,从而得到“一课一练”或“一课多得”的效果,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给学习带来新活力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应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把学生主体性发展放在一切发展之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之快乐。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主动参与者,这样的学习效果才能优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现的是生生互动过程。生生互动使学生不再是班级教学的旁观者,而是教活动的参与者。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获取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生生互动,可给学生学习带来新活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权和教学效果。比如《我们不乱扔》一课的教学,其中,有一个活动叫“文明我先行”,老师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列举身边的文明行为,学生便在各小组积极内交流,列举身边的文明行为,形式多样,有的画画,有的拿出图片,有的列出表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生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有所得。
我觉得通过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一个个极富创意的小品通过学生表演精彩呈现,一张张极富创造力的卡片,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老师的热爱,它叙述着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课堂教学达到了从“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去”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探究,让多重互动贯穿课堂始终,这样的课堂气氛是生动活泼的,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各种互动是自然有效的,而且,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生本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互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师生互动在教学活动中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了过去的“被动式”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客观地,科学地测定互动的有效性,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就让互动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吧!
作者简介
叶琳(1970.11—),女,安庆市,大专,一级教师,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校,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