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

2019-09-10亚琴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审美性诗歌新课改

亚琴

摘 要: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深层阶段,因而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审美,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之所以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开展审美性教学,是因为其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诗歌审美人格,充分感受诗歌魅力,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对此,本文从创设生动审美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表达以及树立正确审美态度等,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开展审美性教学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参考。

關键词: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策略;新课改

诗歌是一种用富有韵律性、凝练、形象的语言形式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正因如此需要开展审美性教学,更好地贴近教学内容。尤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在高中语文诗歌开展审美性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因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审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创设生动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审美需求

教育部门因不断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而出台相应的课程标准,对教师也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最显著的体现即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因而语文教师在开展诗歌审美性教学时应创设相应的审美情境,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望海潮》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和“海”有着紧密联系的情境,学生就会联想到潮起潮落的海岸,波涛汹涌的海浪……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即海潮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作者刘永在欣赏钱塘江时就亲眼目睹壮观的海潮景象并有感而发写出《望海潮》,之后就带领学生走入到《望海潮》课文当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海潮产生憧憬,在后续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解作者创作背景,满足学生审美需求,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教师就为学生讲解皇帝和作者柳永之间的趣事并引用作者之前所写的《鹤冲天》,充分体现作者放荡不羁的性格,加深学生对所学诗歌的理解。

二、积极鼓励学生表达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都很精细化,有时也因为这种精细化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每一步都朝着预设模式开展教学,极少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时间。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勾画文章最精彩的语句,因为阅读是激发灵感的过程,而动笔勾画则是在记录灵感。这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其在阅读品味中充分体会到与作者交流的乐趣,更能体会到审美乐趣。学生在评价文本之前应先仔细阅读并结合自身认知经验判断,最后将自身抽象理解转化为理性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表现欲和积极性,更能引导学生创造性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课为例,解读这首诗歌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何就是淡的呢?”大部分学生不明白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当时酿酒技术太差所致。事实上,“淡”在于反衬情的“浓”,作者只是想要借酒浇愁,然而作者心中的愁绪实在是太过浓重了,以致于酒已经无法压下心中的愁,这才觉得酒是寡淡无味的。语文教师需适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用词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增强想象和联想能力。

三、树立正确审美态度拓展学生审美视野

所谓审美态度即对科学理性和功利实用等内容的超越,只有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世界才能与世界形成一体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借助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态度并在此基础上阅读诗歌,由此获得美感和审美体验。高中生的审美态度因身心发展而确立,不断增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其学会主动对待审美对象,在此阶段其渴望青涩懵懂的爱情、真挚的友情和温暖的亲情。教材中收录着很多爱国、父母、男女、手足等情感主题的文章,因而语文教师就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父母、尊重老师,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要培养学生拥有发现诗歌美的眼睛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通过细细品味诗歌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境和独特意韵,拓展学生审美视野。例如《孔雀东南飞》描写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忠贞不渝的纯美爱情,《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经典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运用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表达情感,展现诗歌的美感。

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是一门展现独特美育的课程,充分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通过学习诗歌可以达到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目的。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开展审美性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非短期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教师慢慢探索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和课程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善于调动学生参与诗歌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去发现和感受诗歌美,提升审美意识、能力和情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单.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6):98-98.

[2]刘从敏.浅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7(64):166-166.

[3]周东生.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析[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2):27-28.

猜你喜欢

审美性诗歌新课改
诗歌不除外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