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2019-09-10沈学俊
沈学俊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中地理教学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质为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地理规律,掌握地理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热门词汇,也成为了学科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201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凝练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也为高地理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依据。因此,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感知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这也是地理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日常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地关系,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社会。
比如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人地互相影响的方面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从而从具体的地理现象中获得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从“地对人”影响方面,可以让学生思考德国鲁尔区有哪些资源优势,诸如:煤炭、水源、铁矿等,让学生从鲁尔区的地理区位因素上来分析鲁尔区的发展,并结合工业、电力等方面的工业对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分析,从而理解科学自然观和资源观的内涵。从“人对地”影响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鲁尔区传统产业衰退的原因入手,诸如: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恶化、新能源技术的冲击等,感受人对地的影响及后果,从而对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能够结合能源的不可再生、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动态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主要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通过综合思维的培养,人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比如在“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黄土高原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真实的黄土高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角度(地理位置、土壤、植被、水文、生态等方面)和人为角度(人口增长、耕种方式、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方面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提出合理的建议,运用地理知识推断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的本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三、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主要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与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除了是综合的,还是多样化的。通过区域认知的培养,人们可以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进而才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认知既是区域的横向对比,比如青岛和延安同样位于北纬36度附近,然而两座城市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类型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是由于青岛地处海洋与大陆的交界处,而延安处于内陆的黄土高原,从而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区域认知也可以跨越时间的尺度,涉及多种要素的具体分析和对比,诸如,30年前的珠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都是河堰鱼塘、香蕉林、甘蔗林,标准的热带农业基地,然而现在却是高楼林立、工厂遍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区域条件,与其他基塘农业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会消失?从而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通过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人们才能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进行“水循环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关水循环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教师让学生准备热水、沙子、烧杯、塑料板等,首先让学生将冷塑料板放到装有热水的烧杯上,让学生观察,很快塑料板上有水珠形成,这一环节主要是模拟水的蒸发,然后将塑料板移动到装有沙子的烧杯上,并进行抖动,水珠下落,这一过程可以看着是降水过程,此后水渗透到沙子中,模拟水的下渗过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其中热水代表大海,塑料板代表天空,沙子代表陆地,这样通过实际的操作,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也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理知识去进行生活地理现象的解释,解决有关地理实際问题。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不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而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和归纳其中的地理规律,探究其中的地理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提升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春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2]侯婧.新课改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及实践思路解析[J].时代教育.2015(23)
[3]郑志华.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14)
[4]张保江.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