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客观性试题的个性把握其解答的共性

2019-09-10包丽华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包丽华

摘 要:历史客观性试题的解答有规律和技巧可循,可根据理性思维,进行识记、分析、推理、演绎、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试题的个性归纳出解答的一般办法即共性。

关键词:审;析;筛

高考文综历史科的客观性试题,现在具体指单项选择题,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试题设计的知识选择点充满了“变数”。但是,试题的解答还是有“定数”可求,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关于按型解题已有许多佳作论及,下面就客观性试题解答的一般方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共性出自个性。那么,客观性试题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先从结构分析,它们都是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的。从题干的属性来分析,题干一般以考查一项或几项历史能力为目标,选择能较好体现测试意图的某个知识点作为考查载体,其表达方式也不拘一格,或单句、或复句、或用文字、或用图形等,不管题干形式如何变化,其实质就是一点,即设定一至几个用作比照物来判断、选择的限制条件,它们一般是历史性因素,也有程序性、方向性的副词等;从备选项的属性来分析,它们包括A、B、C、D四个,其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正确或最佳,称为正确项。其他三个是有意设计、起干扰作用,并以此体现对考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测试与考查,因此统称为干扰项。从题干、备选项及其内部关系来分析,正确项与题干的关系即在内涵、外延上完全符合或最接近题干设定的所有限制条件;而干扰项与题干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错或有无的关系,一般干扰性不大,二是在内涵、外延上部分符合题干设定的限制条件,这种干扰性较强,它们与题干往往也隐含着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与正确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很细微,除了在适合题干限制条件的“量”上,还体现在表达的侧面、角度、层次上,像程度式、因果式、概念式等客观性试题之所以难度大,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个性可归纳出共性。那么,客观性试题解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呢?说感性点,就是四选一。打个比方,就是从四块差别很小的玻璃中选择出尺寸与窗户最吻合的一块。说理性点,就是一种在认真细致的心理支持下,在理性思维的平面上,先审题干,再根据题干与备选项的唯一性关系及备选项之间在符合限制条件上“量”的差别关系,进行识记、分析、推理、演绎、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上,可归纳为三个字:审、析、筛。

一、审

审题干设定的限制条件。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具体操作如下:

1.在数量上要求找划出所有的限制条件。

2.不能遗漏或忽视隐性限制条件,即通过某个载体间接设定的限制条件。有时这往往

成为解答的关键。如材料式选择题都属此类。另外,还有映射式的隐性条件,例如“百团大战作战涉及的区域”所映射的隐性限制条件就是“华北地区”,以此为比照物判断,本题即可迎刃而解。

3.剔除无效限制条件,即那些对于题干完整表达绝不可少,但四个备选项都符合,因而失去了作为判别比照物意义的限制条件。判断限制条件是否有效并不很难,但作为一个步骤却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对于表述较长的题干来说,一可节省时间,二可集中精力于关键的有效限制条件。

有些试题的题干中还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观点、现象与本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以这些理论为指导,进行推理、论证和分析。例如: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此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虽已开放,但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本题以1869年中国人的接生观点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相关现象深层次认识西方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思想阻力。

二、析

1.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分析担当有效限制条件的历史或非历史因素的内涵和外延。对历史时空、事物、人物、事件等形象性和直观性因素一般容易理解;对政策、措施、思想、概念、影响、意义等抽象性因素和程序性副词说明的层次往往难以把握。

2.认真而细致地分析备选项作为论据在表述、论述上所侧重的方面、角度和层次。析包括理解和分析,是三字诀中最重要的一诀,析的实质就是将对限制条件和备选项的感性认识升华到历史理性认识。例如: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这是个较有代表性的程度式选择题。经济扩张可理解为经济侵略,最有利可分析为:经济侵略范围广,领域多且重要,利益最大化,危害最大,又要在方式手段上符合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特征等,有了这样的理性认识,本题就不难解答。

三、筛

1.首先可筛掉在内涵、外延上本身犯原理性錯误或表达上使用绝对化语言肯定或否定一切的备选项。例如:明清两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对此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完全禁绝对外交往B.禁止商业活动C.严格限制对外交往D.禁止官方贸易。四个备选项中A、B、D使用“完全禁绝”、“禁止”这样绝对化词语来表达概念,显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逐一对比,筛掉表达论述上局部化、片面化的备选项。以上述《马关条约》题为例,D从赔款角度论述,似乎与经济侵略关系不大,可首先筛掉,A从内河交通航运一个领域论述,B从苏杭局部地区论述,都是局部而片面的。相比之下,C的涵盖最广,应是最佳项。

审、析、筛三字诀对解答历史客观性试题尤其是难度较大、更需要理性认识的题目,如程度式、因果式、概念式等题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应用中,还要与题型解题的特定方法如选基法、首尾两端法等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更快捷、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