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数学优差生注意转换中的线索和准备效应
2019-09-10魏东
魏东
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加的灵活和综合,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学阶段的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线,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出现分层,优差生效应非常明显,使得中学数学教育难度更高。从注意转换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利用注意转换中的线索和转杯效应,减少优等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之间的差别减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试验与方法
1.1试验对象
从某中学选取36名初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学优生19名,学差生17名,男女生比例1:1。学优生入选标准为: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在全年级的前十;学差生入选标准为: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是全年级的后十。所有测试学生智力正常,未参与过其他类似实验。
1.2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分为有线索和无线索;任务类型分为重复和转换;学业类型分为学优和学差。
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竖式题,并随机插入一些加法和减法错误的题目,成顺序随机排列。进行正确题目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有线索表示有“+”和“-”,无线索是没有“+”和“-”。
转换代价采用任务类型×线索×反应-刺激间距×学业类型混合设计方式,任务类型、线索和反应-刺激间距为内部因素;学业类型为外部因素。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对试验进度进行控制,并完成数据采集。将被测试的学生坐在距离计算机屏幕50cm的椅子上,试验开始后在计算机的屏幕中间插入一个白点,反应-刺激间距的持续时间为200ms或2000ms,在相同的位置进行目标刺激,让测试的学生快速的进行数字运算。学优生测试时,使用电脑进行操作,得数正确按“Y”,错误按“F”;学差生测试时反之。对错误反应进行反馈,并在屏幕下方进行错误持续时间的呈现。
正式实验包括3个组块,其中A组块和B组块不需要进行转换,C组块需要进行转换,分别训练10次以上,持续时间为0.5s。学优生A代表加法,B代表加法;学差生相反。在测试的过程中,学优生测试组块AB呈现加减号,C组块不呈现,学差生相反。
2.结果与分析
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对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进行分析。
不同学业类型在转换组块中重复和转换任务的结果如表1所示。
对反应时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任务类型显著(P<0.05),转换任务类型比重复任务类型的时间长;线索显著(P<0.05),有线索的反应时间比无线索的反应时间短;持续时间显著(P<0.05),短时持续时间比长时持续时间的反应时间长;学业类型显著(P<0.05),学差生的反应时间比学优生的反应时间长。
任务类型、线索、持续时间和学业类型的交互效果显著(P<0.05),短时持续时间的条件下,优差生之间的转换代价明显由于学差生的短时持续时间。进一步研究表明,有线索条件下的优差生,转换代价差异较小(P>0.05);无线所条件下的学优生,转换代价明显优于学差生(P<0.05),说明在长时持续时间和无线索的条件下,学优生的注意转换能力明显比学差生的注意转换能力好。
对错误率进行比较,对不同学业类型的重复和转换任务的结果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对错误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任务类型显著(P<0.05),转换任务类型的错误率高于重复任务;线索显著(P<0.05),有线索的错误率比无线索的错误率低;持续时间显著(P<0.05),短时持续时间比长时持续时间的反应时间长;学业类型显著(P<0.05),学差生的错误率比学优生的错误率高。
任务类型和线索存在交互作用,通过简单的效应检验发现,有线索条件下的转换代价比无线所条件下的转换代价小,说明线索与转换代价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可以降低转换代价;线索和学业类型存在交互作用,有线索的条件下,优差生的错误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线索下的学差生的错误率明显高于学优生(P<0.05);任务类型、线索与持续时间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有线索条件下的短时持续时间,其转换代价明显大于长时持续时间;无线索条件下,长时持续时间下的转换代价与短时持续时间下的转换代价差异都不明显(P>0.05),长时持续时间下,有线索的转换代价比无线索的转换代价小,说明有线索条件下,如果延长持续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转换代价。
3.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转换任务不管是在反应时还是错误率都比重复任务更长、更高,说明在进行任务转换中存在转换代价。造成出现这种特定转换代价的原因为:重复任务只对任务定势的激活状态进行保持即可,当转换任务处于激活的任务定势时,会增加另一种任务定势的负担,所以才会增加反应时和错误率。
线索效应的反应来源于错误率的结果,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得到,线索明显与转换代价之间的关系,线索可以降低转换代价,因为线索促进了任务定势,降低了转换的难度。线索对任务转换有一定的影响,不管是有线索还是无线索,都不会产生准备效应,准备效应是由重复任务决定的,这是因为重复任务需要维持原有的任务定势。当有线索时,可以激活刺激-反应时間,对于延长准备间距并不会带来较多的好处,转换任务需要完成耗费的实践,从而进行重组,延长的准备间距可以促进成绩的提高。
准备效应是当反应时和错误率的结果中,都包含转换代价的准备效应。延长准备间距可以降低转换代价,是因为长时准备间距下的转换任务能够完成重组过程,短时距离间距无法完成重组任务。通过错误率的结果发现,线索和准备的间距会影响优差生的转换成绩。有线索时的准备间距时间的长短不会对学优生造成影响,对学差生降低错误率具有一定影响;无线所对学差生的影响较小,但是会帮助学优生降低错误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学优生更甚于对线索进行利用,不需要通过延长准备间距来降低错误率;但是学差生却不会善于利用线索,需要通过长时准备间距然强化对应规则。无线索的条件下,学优生更有利于正确提取信息,为新任务做好准备,但是学差生却不善于这种方式。
综上所述,转换代价中包含了线索效应和准备效应,学优生比学差生更甚于使用线索和准备间距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绩,学优生的成绩在没有外部线索的支持下,也比学差生的成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