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探索

2019-09-10贺冰心

速读·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创新

摘  要: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中的推广,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掀起了一片教育体制改革浪潮。创新型人才以及创新就业路径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建设框架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创新视角下探索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之路也成为院校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现状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案、课程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富有创新价值的建设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创新

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大学生队伍,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用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因此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来迎合国家赋予高等院校的重要教育使命。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自开展以来,得到了院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的鼎力配合,然而如何在常规的融合道路中开辟出一条富有创意建设价值的实践模式一直是困扰学校的难题。所以,本文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中的经验,以创新思维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理念,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实践教育建设中的创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课程结合,重新构建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由于实施时间短、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的教学现状:第一,虽然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内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在绩效考核、教学内容要求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忽视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第二,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常年处于成绩育人的思想观念中,因此他们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育人”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因此没有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实到实处;第三,大多数高职院校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中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理论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认知实践应用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探索的基本策略

1.转变观念,鼓励创新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改革创新的引路人,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道路上,每一位在职的高职专业教师都是重要的思想引领者。如果教师队伍自身的价值观念认知错误,或者思想创新意识淡薄,就会严重影响到学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想要走出一条非比寻常的“课程思政”建设之路,首当其冲地就是引导全体教职工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在整合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基础上,能大胆创新挖掘出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教育思路。

比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在职教师定期到其他同类院校观摩学习,通过深入了解他人的创新成功教育方式,改变自己本身固有的陈旧观念。同时从各类观摩教学课程的演示中学到各种富有创新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丰富和创新本专业的课程教育内容,调整已有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众不同的教育学习平台。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自学提升,学会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兴趣和思想认知现状,创新一些迎合他们学习口味的实践活动,随时随地给学生植入正确的思想政治内容。

2.制定方案,优化课程

创新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全面兼顾高职院校中每一个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学校应该根据各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师队伍制定层次递进的教育方案,利用集体智慧的力量,优化创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框架。

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将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学校现有各专业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以学好基础知识为主,以价值引领为辅,组织设计各种对接不同专业人才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案。以旅游专业为例,在“课程思政”教育方案的创新中,学校可以优化现有的旅游专业各类课程理论化内容,将一些与之后工作岗位中常见的个人思政需求融入其中,打造“旅游+服务+态度”的全新教学课程模式。

3.理念融合,打造精课

系统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创新,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的简单融合,更需要能从普通的专业内容中绽放出符合专业素养的思政教育内容。因此,在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探索中可以在理念融合中打造精品课程。

比如将某一个专业下的两门或者几门课程中与个人综合思政素养有关的内容,采用系统化模块的设计方式,从创新型人格培养、创新型心理品质培养、创新型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培养、团队精神以及国家情怀等各个方面入手,重新组织所有的专业课本内容,同时收集与专业思政教育有关的创业故事、岗位事迹等素材,借助各种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打造一堂堂出彩的“课程思政”精品教学课程。

4.校企合作,开拓创新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为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提供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同时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产业合作教育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理念。因此,要想在“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中别出一格,学校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做文章。

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所在地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本土化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结合自身专业教学的特点,在当地开设“学徒制试点”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岗位特点融合在一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拓展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用人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在实践性的岗位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通交流,引导他们在岗位操作中不断参悟其中蕴含的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

5.搭建平台,创新活动

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理论化的课程教学内容,最终也是为了社会实践服务,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的探索中,可以在平台活动创新上进行尝试,通过各种创新化教育平台的搭建,丰富学生自身的创新价值观体验。

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来进行校内创客平台搭建,内部开拓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活动,比如创客小镇、创业竞赛活动,创新项目等。学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育时间基地,学生们在自我创意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思政教育中体现的拼搏、创新等精神。同时创业测试中,一旦学生发生财务风险、营销策划等各方面的实践失误,学校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及时给出针对性的思想上、实践改进上的各种建议,不断培养学生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思想境界。

三、结语

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的教育中还处于摸索创新的阶段,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唯有时刻坚守“立德树人”和“创新开拓”的指导理念,才能准确把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点,才能圆满完成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教育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本着“稳扎稳打、强化特色”的教育原则,从本土职业教育需求、专业人才素养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出更多具有实践教学成效的“课程思政”融合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千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9):85-90.

[2]唐伟元.依托“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21-22.

[3]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赵辉.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培养全过程的探索[N].淮北日报,2019-09-21(004).

[4]常媛.“管理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9):102-103.

作者簡介

贺冰心(1983.02—),女,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伦理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