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的出路:回归生活
2019-09-10王晓艳
【摘要】在当前高中教育终端评价方式大刀阔斧的改革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的出路尤其值得我们思考。当前中学英语教育投入大、收效低,其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严重不适应,也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因此本文对当前中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回归生活”的教育理想,试图对中学英语教育的模式改革进行探讨,以期促进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教学回归生活;中学英语教育
【作者简介】王晓艳,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一、当前中学英语教育现状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将逐步退出高考,改为等级化和社会化考试,将社会化考试的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成为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项,部分省市已经进行了一年两考的改革。这一改革方案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反响,有众多支持者,也有为数不少的反对者,更有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茫然无措。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对英语高考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思考和契机进行冷静分析。
中學英语教育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其花费的时间长、教育的对象范围广,基本上每个中学生都要必修中学英语课程。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如此浩大的公共英语教育取得的实效却很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很慢,能真正使用英语的进行交流的人为数不多。中学英语教育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过度强调英语的地位;第二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导,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第三其教学内容学校统一,不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1. 英语的地位被神化。英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广,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对于将要接受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来说,学习英语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获得一手的英文文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国际交流。但是近些年英语的地位被过度的夸大了。每个中学生都要求学习英语,并且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占到总分750分的150分,与语文和数学平分秋色。可见,中学英语是学业顺利完成和进入大学的一项硬指标。而事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中学毕业生在以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活中很少或基本用不到英语,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背单词、记语法、熟悉考试规则上,许多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心理相当矛盾,一方面,觉得学习英语没用,纯粹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又需要学,否则会影响学业顺利完成和就业。而教师方面,社会和主管部门对中学英语教育期望高、关注多,中学英语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生理、心理也都承受巨大压力。英语在国内被当作通用语对待,这与英语在我国社会中的实际地位不符。
2. 传统教学方式占据主导,教育流向应试。教学方式方法因循守旧, 没有脱离中学之前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课文和课后练习为主, 甚至听写单词仍然作为鞭策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大班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练习。英语学习的目的为通过高考,因此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未得到很好发展。
3. 教学内容单调,不适应学生需求。虽然各个中学按照自己学生的大体英语水平选用不同的教材,但是大部分教材都大同小异,以阅读和语法为设计中心点和切入点,缺乏原汁原味的文本材料。如此,既不能满足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尤其是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的需求(这一点可在今年的本地英语听力考试成绩中得以印证),也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语言和对其文化了解的需要,这也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应回归生活
面对中学英语教学出现的困境,以及当前英语高考改革的大环境,中学英语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思考。高考改革英语先行,当然不能简单武断地理解为英语不重要了。相反,这正是重视英语的一种表现,也是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首先我们应该要澄清两点:一是英语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英语不是变得不重要,而是变得更重要了;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和本位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英语高考的改革事实上是在为2001年颁布的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关于中学英语教学应该究竟如何改革,近年来由很多学者提出“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些对于什么是生活世界的误解。虽然不同学者对于什么是这里所指的生活世界也有分歧,但这里的生活世界绝不是指的“日常生活”。有很多一线教师想当然地把这里的生活误解为“日常生活”。把回归生活简单地理解为单个教学技能的生活化和情景化,认为只要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或者是现象生拉硬拽的绑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就是回归生活了,事实上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折腾来折腾去,还是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变。
回归生活是教学目标和理想的回归,而不是教学手段上的花把式。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人们的良好意愿,这种回归不仅不能拯救教学世界,而且还有悖于先人从生活世界中分离出教学世界的初衷,使教学世界的发展蒙受风险”。(转引自 罗儒国)因此,教学活动是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以及幸福而进行的生命活动,是发生在教学生活世界中活动,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回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日常生活化”。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真正意图不是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或日常生活状态,而是要“走向教学的本真”。换句话说,就是要使教学生活世界中的教学活动从“异化状态”走向“本真状态”,从“现成生活”走向“可能生活”,使其成为一种合乎目的、合乎德性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生命活动,成为师生促进生命发展、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和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本真生活。本真教学或教学的本真状态是师生愿意生活其中,以生命发展和幸福为根本旨趣,体现师生生命创造和超越本性的自由自觉的幸福生活。这种本真教学活动与师生生命创造、生命超越等生命本性及其生命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与生命活力的激发和潜在可能的实现联系在一起。师生将以批判、超越的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当下的教学实践,并致力于创建幸福教学生活,不断丰富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在这里,教学生活过程成为师生生命本性、生存本质的显现过程,教师和学生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里是充盈的、澄明的。
在卢卡奇看来,“个人的生活关系愈是被抽象的物,愈是不被当作具体的、自发的过程而加以感知,那么个人便愈是容易被异化所俘虏,我们甚至可以说,便愈是自发的、毫无反抗地向异化靠拢。”也就是说,如果师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本身就容易成为主体异己的力量存在,蜕变为压制主体生命发展和幸福体验的异化物。
那么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学回归生活就意味着教学目标走向本真、教学内容走向本真。
三、解决途径:回归生活
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目标“虚化”,为了英语学习而学习英语,不问其实际意义,就是教学脱离生活的表现。根据“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教学”的意旨,满足学生真正发展需求的中学英语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其真正“自由自觉的幸福生活”。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首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方面走向本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中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特别是听说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目标本身过于概略。不同的学生、不同個体的学生对于英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必须要在英语高考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进行教学“回归生活”的改革,适应社会和学生对于英语教育的真正需求。
1.在学习方法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充分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人内在潜能的开发。这就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的教学,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甚至会有排斥反应。罗杰斯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和培训。例如在英语课堂上践行过程写作教学法。教师应一步步指导学生如何分小组收集材料,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写作前如何拟提纲,写作中如何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交流的重点和方向,交流后如何修改文章,二次写作中关注的重点,二次生生交流的重点,最后成果的归档和整理,以及交流中如何变学生的peer pressure 为peer pleasure,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和反馈的态度及氛围。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参与和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习初期,教师应放缓知识学习的进度,着重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生完全掌握其精髓时,再加快进度,学生也会事半功倍,逐渐建立自主和合作的信心。
2.在教学方法上,要“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甚至是“新瓶装‘旧’酒”。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把生活教育定义为“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以生活为教育的方法论,是以生活为教学法的关键词。而要建设卓越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就要实现教学法上的回归生活、利用生活和超越生活。
第一,教学回归生活。所谓回归生活,我认为就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就现实来看,我们拥有双重目标,即高考应试和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全面素质。看似冲突、实则不然。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必然为高考英语铺就顺畅的道路。我认为我们不妨实行梯级教学。既关注学生高考应试的实际需要,又关注学生个体现在和未来生活的需要。所谓梯级教学,即高一高二阶段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英语实际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到高三阶段在学生素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实施应试技巧的集中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教学要利用生活。所谓利用生活,即用生活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活教育模式。即(1)知识生活化:将知识点设计为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解决生活实践中问题的兴趣。(2)问题活动化:将问题融入课堂活动中去;对课堂活动的方向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课堂活动有的放矢,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探究并解决问题。(3)过程互动化;师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讨论、互动、等过程去了解、理解、认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最终掌握这些知识以及知识背后所隐藏的研究方法,为学生处理相似问题提供借鉴经验和思维方法。 (4)知识能力化: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再运用到更高层次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方法内化为能力。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必修2中“Healthy habits”这一话题时,即是采用生活教育模式的典型例子。首先,知识生活化。在上课伊始,可以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Why does the math teacher (for example) often cough? (背景:我班数学老师极喜吸烟)。 然后,问题活动化。让学生充分讨论数学老师咳嗽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 再然后,过程互动化。在结合课文的阅读中,集体讨论要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除了不吸烟,还应该做或者不做哪些事情,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知识能力化。结合文中所学以及课堂讨论结果,布置任务:让学生给他/她身边所爱的人写一封信,劝诫其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课堂展示,并且最后邮寄出去。由此,这一模块的阅读结束。笔者认为,只有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学才可以致用,学才有意义。
第三,教学要超越生活。所谓超越生活,即创造异时空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资源等,一方面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渴望,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另一方面调节课堂和学习气氛,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同时认为的创造英语的环境。一方面,结合所学内容将课堂活动设置为情景活动,让学生尽量多的进行角色扮演(role play),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例如在学习 THE STEAMBOAT (节选自《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时,读完文章后,笔者让学生假设若自己是哈克,会怎么做,会不会回头营救船上的三个人,这样做在道德上对不对。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们的精巧奇妙的想法,更加激起了学生对本单元另外两篇文章的极大兴趣,一篇是本文的结局,一篇是本文作者的介绍。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其他活动,创设外语节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英语演讲辩论、书法比赛、英美风情秀、单词比赛、英语角、英语电影配音比赛、英语黑板报比赛、双语宣传横幅、英语校园广播等等,将校园活动英语化,带动学生学英语的热情,让其感觉到学有所用,能够更好地刺激其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外的积极环境的创设,对课堂的卓越效率会起到推动作用,能够更加刺激学生表达和运用英语的渴望。
3. 在教学顺序上,尤其是英語教学上,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往上爬”。教育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英语教学则应符合语言习得的输入假说和自然顺序假说。即教学内容的梯级教学,即对于高中生应掌握的英语语言表达词汇和语法方面,逐渐递进,发现一点,学一点,考一点,会一点,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强调在高一的时候就一蹴而就的将高中的知识贯穿来讲授。循序渐进是培养学生信心和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笔者教学中碰到的真实案例,学生很努力,但是考试跟平常的学习脱节,所以无论怎样努力还是得不到进步,所以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语言学习如同品尝水果,只有一次吃一种水果或是一种做法,才能完全的记住每样水果的味道,若是所有南方的、北方的、温带的、热带的水果全部摆在一起让学生品鉴,学生就会很容易患上选择综合征,只知道有很多水果,但是对任何一种水果都留不下深刻印象。
4. 在教学内容和育人理念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扩展知识的广度。关注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变化,尤其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及时地更新知识。例如,现在学生经常接触外国电影电视,我们在教学中则有必要渗透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的区别,如gonna,wanna,‘cause等口语词汇不能用于正式文体的写作中;又如write to me 和write me,现代美式英语已接受write me 的合法性,则无重点教学的必要。另一方面,要拓展知识的深度。许多浅显的知识,学生可以自主从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获得,也无必要进行重点教学,可以从更深层次去拓展。例如对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介绍,学生已经对其比较熟悉,因此教学重点可以转向对其语言运用特征的分析和作品思想的分析。除了在本学科内进行深度拓展,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在学习到demand一词时,可以要求学生翻译“蔬菜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一句,学习到expand 一词时,可以用“金属有热证冷缩的性质”的例句。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不仅可以让人跟外国人打招呼,更可以用来表达复杂的、深奥的文史哲知识和数理化定理,让其时刻感到,英语的学习是有用的必要的。
其次在育人理念上,更应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许学生“百花齐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尊重偏才、怪才的“标新立异”,也“容忍”学生的“慢进”和“后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授其先进的、有效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时,同时尊重其独特的个性,引导学生讲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其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更可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反过来促进教师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中学英语教育在当今社会对中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适应中学生需要的英语教育可以促进其发展,相反如果其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则花费大力气在英语学习上就是对其时间的浪费和其他方面发展的一种阻碍。英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过的强调甚至神化。摆着中学英语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位置,按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发展,必将提高中学生对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的实际使用,提高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效用和现实意义,使其“回归”现实,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J].基础英语教育, 2004(3).
[2]陈蓓.从两份问卷调查窥探中学英语教学[J].工学院学报,2001, 17(4).
[3]黄建滨,邵永真.中学英语教学和教师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中学教学,2001(6).
[4]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学学报,2005,(1).
[5]李少伶.论我国英语教育的定位[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 (2).
[6]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廖燕云.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