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导学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2019-09-10廖省珍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主动性学生

【摘要】经过对“导学卡”的研究和探索,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导学卡教学模式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及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于此,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导学卡;学生;主动性

【作者简介】廖省珍(1982.07-),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梅县区丽群小学,教师,小学英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梅州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山区小学英语基于“导学卡”的有效课堂构建的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MZ1002-MXQ306)。

随着科技的日益加快,社会逐步走向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学生的学习背景毕竟是面向社会的,在课程上所接受的知识,在社会可灵活将知识运用其中。不过,课上所学的知识仅仅占据一小部分,传授知识并不再是课堂的任务,引导学生及时、有效、独立的判断课外获取的知识,并筛选、整合,最终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一、 在课堂教学导学卡的特征

在课前,教师的课程要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对课堂导学卡进行巧妙地利用,并设计有效的问题,写到一张之上,在授课前发到学生的手上。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围绕卡片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对学习的内容予以完整的掌握,小学英语课堂效率也会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因导而学,教师顺学而导,师生以此可以打造高效的共同参与的学习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导学卡的主要特征,大意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卡片或者资料来提出问题,教师作为引导,积极与学生研究问题,最终获取到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索,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予以共同研究作为重要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 学习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需要学生进行主动地参与,通过导学卡的学习模式,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便是学生本身,这是需要他们认知到的,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创新,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 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所从事的行业,爱护学生,将学生自身的独立人格放置于教学考虑的首位,以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来进行教学的探索和活动的安排,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师生可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和身心的自在,最后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教学相长的学习过程。

3. 适用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导学卡的内容,充分将知能统一的特征体现出来,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为教学的遵循原则。

4.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素质教育是实施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本以外的读物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课外读物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出来。学生通过对英语的學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中,实现驾驭语言的能力,最终养成英语阅读的素养。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课堂练习还是读书、看报、新闻等内容,阅读都是其学习的基础,当然,对于目前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来说,英语的学习以及阅读都还限定于教材内容。所运用的教材内容也是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教材中的基础内容与日常对话交际为主,进而逐步深入,转而是小故事以及小短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素养的要求也会提升很多。

二、 英语阅读课导学卡的设计环节

经过对导学卡的研究使用,在英语的阅读课中,导学卡可有效引导学生对英语的阅读有所掌握,不论是阅读方法还是阅读的策略,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英语阅读课的导学卡的设计可以分为:在课前预习、在课堂中导学、在课后总结反思等环节。

1. 在课前预习课堂内容,这包含背景常识内容、学习的目标、自我检测。

(1) 背景常识内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背景常识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对背景常识的了解,激发对阅读内容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然,在背景常识的激发中,可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例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运用网络视频或者图片进行学习资料的展示,英语教师可对与主题相关的故事进行叙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抑或者,运用辩论的方法、提问的手段、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预测等等,都可以进行活跃课堂的方法。

例如,教师在进行Hello的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关于歌曲“hello”的录音,师生之间打招呼的片段进而引出,通过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习新单词时结合课文中的“Let’s do”,引导学生利用导学卡先预习内容,并作也标注,再通过课堂中的导学问题去一一破解教学难点,最后进行总结反思本节课学习到哪些内容。

(2)学习的目标。在课堂目标的设定上,学习目标的设置较为简单,不过,这是导学卡设计的开始。在阅读的课程中,确立其学习目标应将以下方面作为考虑重点:其一,学习目标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向,教师应更加关注于英语阅读方向以及策略的指导。其二,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看得懂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间接、清晰、全面、准确的学习目标。

(3)自我的检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的检测”是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之后,对自己预习效果的检测。在这个环节中,可设计对单词、短语、句型的检测内容,以学生能够对基本的词形变化作为掌握的学习内容,对英语阅读中,所有涉及的短语以及句型更加了解,为学生学习阅读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课堂导学。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阅读策略的指导,都需要在课堂导学部分进行有效的设计。当然,在环节的设计中,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1)在英语对话的训练中,可进行快速的设计。可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有效的设计,及时将有用的信息获取到,进而学生口语能力的高低得到有效的衡量。在设计指导性问题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简单的词汇使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叙述口语的过程中,因教师词汇的强化,学生对句子更有目的性,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更易把控,不必计较得失于细节,对生词以及较为难翻译的句子也要及时忽略。在学习“Do you like pears?”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制作成为图片,并在图下方配上英文名称,学生们可进行看图说水果名称,继而对不同的水果进行句型的练习。“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或者,教师也可以将水果的模型带至课堂之上,使学生们挑选水果来进行对话的练习。学生们的关注力因此更加凝聚,更容易融入英语的学习中,进而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深层的设计。语句内容被学生们大致了解后,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到四个具体的问题,当然,可以是判断语句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教师对学生理解文章的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在文章中,可通过一些特定的信息,进行深层阅读环节的目标设计,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视线从上而下,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who,what,when,where”等有关的内容予以注意,在why,how等问题中,在文章的阅读中可以先确定其范围,再找到与之相关的答案,最后进行分析回答。

(3)在设计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对重点、难点导学进行突破。这一层训练是导学卡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所有出现的重要语言都需要在此环节进行分析讲解,学生进行训练,不过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不宜有过多的分析和讲解,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示范的句型转化为由浅到深的问题,以台阶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接受,以此指导学生进行逐步地解决,最终熟练掌握内容。

(4)成功的一半都取决于良好的开始,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在课程的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巧妙设计导入环节,使学生将目光从课堂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Where is my ruler?”教师可以设计导入的问题,将自己的尺子藏在桌子的下方,提问学生:“I can’t find my ruler,Where is my ruler?”以这样的问题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用英语回答藏匿的地点,比如“in the desk”“on the chair”“in your book”通过不同的放置地点,使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回答,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进而可以迅速的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来。

3. 课后的反思总结。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节课学习任务完成以后,需要学生依据自身所掌握的情况进行记录,将课堂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笔记录下来,使反思以及总结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4. 为学生打造积极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情境,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使用自身所学的语言材料。在课堂的学习中,合适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学习的过程中,若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述,乏味的知识内容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更为合适的情境来进行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

三、 “导学卡”的实施运用中的建议

1. 在导学卡的设计中,应对本课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上课所学知识。

2.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于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是在快速阅读训练以及深层阅读练习的环节中,教师以提问、情境模拟等授课形式来进行学生阅读环节的展示,在课堂的中心环节设计中,将重点、难点导学以及突出练习作为学习重点,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学生通过一层层的指导,进而突破学习,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分析。

3.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所要求,让学生对本课时进行总结,学生通过这节课内容有所收获,针对课程中所学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巩固和复习。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导学卡的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思维量,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英语是用来交际的,而小学英语所学习的内容有助于英语总体的理解及运用,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教师要及时引导、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内容,自身的阅读学习能力可得到有效的提升。相信通過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导学卡可将阅读的优势发挥至最大。

参考文献:

[1]陈伟.卡片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50-50.

[2]王淑艳.基于教材的小学英语阅读导学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

[3]宁辉.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5(05).

[4]张丽宁.小学英语阅读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15.

[5]王成.课堂导学卡,让学生学习更自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2):42-42.

[6]张启东.导学卡助自学[J].中小学管理,2001(01).

[7]赵丰社.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导学式”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

猜你喜欢

主动性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