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如何有效落实课外阅读的思考

2019-09-10张葆瑜伍顺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堂阅读亲子阅读课外阅读

张葆瑜 伍顺田

【摘要】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落实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基于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依据单元主题教学启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是有效落实课外阅读的方法;为了实现校园内充分的课外阅读,学校需保障自主阅读课的开展、建设校园阅读文化,师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作为一位有协助力的大人,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成长中,引导孩子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 亲子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39-02

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虽然最少课外阅读量的要求编者都把它们放在学段阅读目标的最后一项,但是深谙语文教与学之道的学习者、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课外阅读领域的拓展与发展才是持续地、深入地学好语文的奥秘。

我们不难发现,第二学段要求的最少课外阅读量是第一学段的八倍,第三学段则是第二学段的两倍。课外阅读量要求的成倍上升是以少年儿童汉语文字基础知识的拾得为基础,契合他们该年龄阶段想象力活跃、记忆力强、语言表达能力迅速发展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感觉器官、抽象思维、记忆能力高速发展期,阅读优秀的读物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无疑是极有利的。

近年来,一定程度上受到中高考系列改革形势与措施的影响,语文学科的重要逐日突显,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语文的学习。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家庭收入的增长,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了。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仅为孩子购买大量的课外读物,更投入了不少时间与精力陪同孩子阅读。

图书杂志出版机构为少儿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源。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共出版少年儿童读物36633种(其中初版22114种)、55564万册、总定价1136776万元。与2009年相比,2015年儿童读物出版总数增长234%,总册数增长195%。

少儿读物出版总量不仅庞大,而且以几近成倍的速度增长,迎合了巨大的少儿图书市场需求。

“需要读书、想要读书、有书可读”是我国少年儿童目前基本的阅读局面。但是,读哪些书?怎样读书?学校、教师、课堂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长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笔者分享如何有效落实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一点思考。

一、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

根据《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语文课时不超过9课时,六年级只有6课时。由于语文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内容较多,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阅读行为是一种个人的行为,是为数不多能够一个人完成并且获得乐趣的行为。大量的阅读需要在一个相对私人的、安静的空间里完成,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术研究的主要发生地——高校图书馆会设计不少区隔的座位,为阅读者提供更加隐私的阅读条件。私人的阅读行为如果仅仅依赖团体学习,学习的效率将会是底下的。

虽然我们知道,阅读是需要回应、交流这一过程的,但是,这一过程是建立在互动双方都已经进行阅读的基础上的。读书分享并不能替代专注阅读这一行为,无阅读的分享交流甚至会影响仍未阅读的人将来对文本的阅读体验。甚至,有的读者以分享交流替代阅读,从已阅读者的分享中获取碎片化的文本内容,用他人的阅读体验替代自己的阅读体验,不再进行文本阅读。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

既然语文课堂无法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与充分的条件,那么语文课堂于学生课外阅读有何意义呢?就小学学段来说,笔者认为其意义有二:一、培养阅读习惯;二、启发阅读内容。

(一)基于语文课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从习惯培养开始。

1.爱惜图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目标提出:“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珍惜图书是读书人最原始、真诚的信念。新学期开学,学校发放了一学期的新书。不少学生会用书套来为书换上“新装”。有的学生家长会为孩子购买现成的书套,简单耐用。也有一些学生用各式各样的纸亲自为新书打扮。根据笔者的成长与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能够学生自主制作书套更能培养孩子爱护书本的意识,而且还会有随之而来的作用:制作书套成为了新学期开学的仪式,既帮助学生完成假期与学期的心理转变调整,又加强了“书本是我的,学习也是我的”自主学习意识。爱护图书,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读书人抱有的初心。

2.提问、思考的习惯

问答是小学语文常态课堂的重要形式,有效的课堂问答应该是发生于师生、生生相对平等交流关系中的、围绕教学重难点的探究性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能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初级学段的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并且慢慢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相对高级学段的学生逐渐获取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能力的获得既来自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又来自长期的课堂思考、阅读训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会提问与思考是阅读的必备习惯,否则所读之文只会如自来水白白地流进流出。

3.动笔墨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结合是许多阅读者的成功读书经验。古往今来,不少文学巨匠留下了不少读书动笔墨的佳话。唐宋,李白抄写《文选》、苏东坡抄写《汉书》,近代,鲁迅抄碑帖、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动笔墨的阅读习惯对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依据单元主题教学启发课外阅读内容

不少一线教师备课时发现,教材的编订是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有鲜明主题,或以体裁、内容、情感为划分主题的根据。通过单元学习,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片块知识。倘若在单元学习的同时,通过课外阅读补充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具有美感的,代表母语写作高度的优秀作品,这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因为语文课本、课堂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文本阅读、审美体验是非常有限的,教材与课堂内容受到了各種各样的约束,课外阅读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领域。倘若师生能够同步课堂学习主题拓展阅读面,那么我们的教学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二、校园中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并不只是校园外的阅读,一般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大于8小时,超过当天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学校、教师、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与思考,探究利用在校时间进行多形式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保障自主阅读课的开展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小学阶段至少有两课时,一年级达到六课时。不少学校开展阅读课程。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特别是要化解好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减少学生同质化统一强制性的学业负担,增加学生自主性的多样学习。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表示,课业负担来自学校简单而低水平的重复强化,过分强调重复书写、记忆的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强化与自由想象,“减负”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校阅读课程保障自主阅读的时间,不仅减去机械重复的教学时间,而且给学生完整的片块时间自主阅读,保障校园中的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阅读书目,在阅读中获得想象力、专注力、记忆能力,扩充词汇、学习处理生活事务。

(二)抓紧零碎的时间

学生在校园内,除了片块状的课堂与午休时间,其他大多数的时间已经被切割成碎片。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大约有:回校后、上课前,午餐后、午休前,午休后、上课前,放学后、回家前。笔者粗略计算,以上的碎片时间累积至少不低于60分钟。日积月累,一个学年累计近300小时。这不是一笔巨大的时间财富吗?但是,如果利用效率不高,这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的损失。

笔者是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曾尝试组织学生利用以上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午休后、上课前这段时间,学生从午睡中醒来,睡意满满。为了把他们睡眠状态从睡眠状态中唤醒,刺激学生的精神,笔者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诗歌朗读,每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一首课外诗歌,诗歌内容不限。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笔者在家长会上向家长阐明开展诗歌朗读的意图与益处,获得了不少家长的认同。学生自主选择好诗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将朗读的诗歌向全体参与的同学展示后,开始自信的朗读,甚至有学生能够做到脱稿朗诵、吟唱。为了能够让诗歌朗读者和家长们能够保持长期的参与热情,教师需要为朗读者创造自然良好的朗读条件,包括:在平日的教书育人活动中,传播学会欣赏、认真倾听、不吝啬赞美的美好品质,这是“软件”条件;还有“硬件”设施:借助麦克风扩大学生音量,保证每一个欣赏者倾听不吃力,有条件的话拍摄每天的朗诵视频与学生、家长分享,这样既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家长也能倾听诗朗诵,也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主要朗读的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朗读,适当点拨诗人、诗意,拓宽学生的诗歌阅读面。

(三)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中小学致力于建设书香校园,是创建良好校园阅读文化的保障。在硬件上,学校投入人物财提供更加优越的阅读条件,打造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具体表现在借助宣传栏营造营造校园阅读文化、修建图书馆或图书角、增加藏书、完善并充分利用图书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软件建设最好与硬件建设协调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开展阅读专题讲座、组建校园阅读文化相关沙龙或社团、阅读文化课程、阅读实践活动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三、家校共建: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指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帮助孩子选书,陪伴孩子阅读,接受孩子的阅读回应,与孩子有互动交流,如此循环。学生校外时间约占每天三分之二,除了三分之一必要的睡眠时间,其余基本都由家长陪伴。家长能够担任一位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陪伴孩子阅读非常重要。然而,大部分家长都非专业的阅读引导者,因此需要学校教师担任起阅读引導者的教练,通过家校沟通渠道促使家长成为孩子的阅读引导者。家长如何成为一位有协助孩子阅读能力的人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腾出时间亲子阅读

不仅家长暂停工作和家务琐事,而且减少孩子的课外学业安排,双方腾出足够的完整板块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这是亲子阅读的时间保证。

2.构建积极的家长形象

不少家长希望能够在孩子心中有骄傲的形象,然而笔者从一线作文教学中观察发现不少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爱打游戏的爸爸”、“喜欢玩手机的妈妈”、“天天看电视的爷爷”等与家长期待反向的家长形象。这不是孩子凭空捏造的,相反,这是生活在孩子笔下最真实的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二次受教育的过程,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某种优点,那么家长在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先获取这种优点,才能把它传递给孩子。

3.妙用技巧,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心性发育阶段特点,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兴趣是短暂的。作为阅读引导者的家长需要学习更多小妙计重新捕抓捉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利用孩子对鲜艳颜色的敏感天性、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探究冲动。

小结

课外阅读教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对基础教育、人的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笔者将继续在从教之路上下求索,尝试探索更多样、有效的落实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文爱琴.探讨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7(33):129-130.

[2]张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考核办法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4):17-18.

[3]张琦.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构想及实施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林端惠.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总体原则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2):265-266.

[5]张艳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6]张静.人教版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使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7]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课堂阅读亲子阅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策略的运用和探索
英语阅读教学之探究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教学、生活实践的搭配探究
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探索
浅谈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