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为高校智慧教育服务模式浅析

2019-09-10赵志清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

摘  要:概述智慧教育的内涵,讨论高校图书馆作为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要点,浅析其服务模式。图书馆为高校智慧教育服务的模式要包容智慧教育的本质,以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信息处理和智慧分析为核心,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获得学习者的心理、行为数据和意见、建议,进行智慧化分析,发现规律和问题,为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智慧决断提供依据,实现智慧化教与学。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分析;智慧决断

中图分类号:G258.6;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0-0113-04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ce of smart education,and analyzes the working points of smart library as a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for university smart education,explores the working mode. The model of library service for university wisdom educ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essence of wisdom education,take the needs of educators and learners as the foundation,learners as the main body,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wisdom analysis as the core,guide learners to explore actively,obtain learners’psychological,behavioral data,opinions and suggestions,conduct wisdom analysis,and discover rules and problems.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educators and learners to make wise decisions and realize wi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smart education;intelligent analysis;smart decision

0  引  言

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着现代教育的创新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教育变革的必要支撑。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它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构建感知化、泛在化、个性化智慧教育环境,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1]。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智慧教育创新示范,智慧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体系,预示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智慧化,智能信息技术是促变教育智慧化的核心技术。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适应教育的智慧化发展值得思考。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使其不受时间、空间及使用方式的限制,获得便捷高效的全方位泛在智慧服务,包括全方位立体化资源管理、智能定位及侦测防护功能、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智慧服务[2]。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贯穿始终的主线,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主导[3],其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收集、挖掘和分析功能,能贴合教育的智慧化需求,可以胜任智慧教育的信息服务平台。本文概述智慧教育的内涵,讨论图书馆作为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要点,浅析其为高校智慧教育服务的工作模式。

1  智慧教育的内涵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和技术变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在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的深化与提升,是对培养面向信息时代的创新型、智慧型、实践型人才的内在需求的实践,其目标是使用智能技术帮助学习者改善学习起点,使其掌握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学习与生存方式。

1.1  以“学”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是智慧教育的灵魂,强调学习是充满张力和平衡的过程,揭示了“教育要为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服务”的深刻内涵,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教师能力培养中都需贯彻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以“学”为中心,就必须去标准化,必须做到个性化、定制化,以满足差异化需求。学习者不需要学习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内容,他们可以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节奏,定制学习内容,除了规定的必修内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修感兴趣的内容,或根据评价结果,补充自己的短板内容,或针对自身优势,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即分层施教,教育者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在后台推荐后续个性化学习内容,把握教育的方向和质量。

1.2  学习环境智慧化

智慧学习环境是智慧教育的关键要素,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与便捷的互動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测评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智慧学习的场所或活动空间,构成要素主要有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等,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供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4]。

智慧教育以全球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交换、自建等)实现世界优质资源的无缝整合与无障碍流通,使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能方便地获取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缩小世界教育鸿沟,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智慧教育是一个集约化的智能信息系统工程,功能包括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实时监测、识别情境、感知环境、记录过程、按需推送、可视化、连接社群等等,并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用于支持教育者调整教学决策和学习者调整学习决策。学习社群和教学社群相互关联,环境构建中要综合考虑学习者学习方式和教育者教学方式。智慧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人机结合学习与合作学习,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发挥更大作用,学习者可以借助外脑、人工智能、共享大数据等来学习,且能不受空间限制寻找合作者,基于项目、主题共同完成团队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创造力、进行社会化接触等等,全方位发展个人素质。智慧教育时代是一个“能者为师”的新时代,高信息素养是教师的必备资质,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学习伙伴,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综合采用各类信息化教学方法,充分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手段,线下对线上教育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教育,有的放矢,提高教与学的时效性。

1.3  教学评价过程化

智慧教育依托教育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和数据化的教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不仅仅是分数,而类似于描述、诊断、咨询。后台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依据收集的信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效果和个性特征等,形成评价结果,即评价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学习过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自身优势和缺陷,反思学习状态,总结阶段性成果,进而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查缺补漏,进阶式提高学习效果。

1.4  学习时间和地点弹性化

智慧教育不局限于一个教育空间里,而是通过网络将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家庭等各种场所连接起来的教育生态系统。智慧教育中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是弹性化的,学习不是固定在某个时间或某个教室,而是泛在的,是点到点、平面化的学习互联,即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学习服务和学习伙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休息和工作、生活等,满足个性化和人性化需求。

2  图书馆作为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要点

智慧教育的实现必须有信息服务平台的支持,学者们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物理层面、智慧和技术层面、感知和服务层面的优势,使得其能胜任高校智能化管理平台的角色[5]。

图书馆要为智慧教育服务,其服务方式就必须包容智慧教育的特点,工作中需要融合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信息处理和智慧分析。作为开放智慧服务中心,智慧图书馆要做到资源“开放共享+虚实整合”、技术“体验优先+智能辅助”、服务“多元参与+学习协作”,以提升用户体验,促进协作创新[6]。

2.1  以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

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是智慧化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后台需要收集的信息由此而来。教学管理和实施的各个部门(如教工部门、学工部门、院系教师等,也包括图书馆本身)可以根据需要和教育主题在各个教育阶段提出信息需求,即希望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如学习者的任务完成进度、思想动态、学习行为特点、个体特征、测评项目、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意见和建议、存在的疑惑等等。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如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感受和建议、未达到的学习目标、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内容、需要的帮助等等。

教育者将需求提供给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将其需求糅合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并考虑学习者的可能需求,设计信息收集的环节、内容和方式,形成智慧化分析的数据集,为各个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分析报告。图书馆可以在此过程中收集自身需要改进的服务细节等内容,形成自身分析报告,并依据各个教育部门的分析报告与其讨论改进的方向,不断提升平臺的服务能力。

2.2  以学习者为主体

探究式自主学习是智慧学习的内涵,信息平台应以学习者为主体,根据教育特点,面向具体的应用场景,针对性地整合资源,提供面向不同学习者的可配置的差异化应用服务。

信息平台要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资源,在教育者提供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搜集全球优质资源,除必修内容外,给予学习者一定的自主权,让其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定制某个时段内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并且平台应与教育者讨论传播这些资源的最佳途径,线上教育应采用各类信息化教学方法,如VR体验、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案例教学等,利用生动的场景体验、短视频和案例吸引注意力,提高信息被接收度,线下教育在对各主题线上教育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开展,目的是面对面解决问题,教育者针对关注度高的疑问或已经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学习者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期望解决的问题,双方面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教与学,提高效率和效果。学习者通过自主在线学习主动探索某一主题,记录收获,提出疑问,获得线上或线下指导,实现学习目标。

信息平台能收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学习后仍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解析、关于某一主题的权威研究论文、想选修的内容等)和个性特征(如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阅读偏好等),将之反馈给教育者,教育者据此提供符合个性需求和特征的后续学习内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也可以将其通过学习评价报告反馈给学习者,让学习者了解自身状态和学习历程,知晓自己的进步,调整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学评价过程化。

信息平台中的学习资源向学习者长期开放,甚至开放至毕业时,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解决或需要强化的内容,可以回头补课,实现学习时间弹性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课程结束即教育结束的现状,体现服务人性化。

2.3  以信息处理和智慧分析为核心

智慧教育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和学习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采用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做出智慧决断,通过信息化终端反馈并服务于教育和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信息处理和智慧分析是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核心,智慧分析是把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创新理念相结合,从精确分析中获得关键业务洞察,以支持用户的管理决策和行为,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竞争力[7]。智慧图书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收集、整理、组织、分析数据资源(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数据),揭示隐藏在数据中的知识、趋势和规律等,及时、高效、精准地满足用户的现存需求或潜在需求[8]。智慧分析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做出智慧决断的依据,智慧决断能力越高,说明教育的智慧程度越高。

在校学习者通过学号直接定位其对口的学习内容,方便快捷地接入资源,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平台后台记录收集信息,主要来源于在线教育内容的阅读行为、课后作业、考试、问题反馈、选修内容、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调查等。收集的信息被分门别类地标记,经智慧化分析后,最终汇集到需要此信息的部门或学习者的分析报告中。部门分析报告融合了最初各部门提供的信息需求,内容根据部门在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同而不同,如学工部门分析报告主要为学生整体特征、需要特殊关注的个体及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教工部门分析报告主要为对课程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安排及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院系或教师分析报告主要为学习者掌握薄弱的内容、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及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平台自我分析报告主要为资源使用方法意见、改进建议和学习者阅读喜好、行为、需求等,学习者个人分析报告主要为学习完成进度、学习特点、课后作业和考试情况、提交的问题与回复、选修的内容、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内容以及针对学习者特征的个性化指导等。智慧化分析能发现规律和问题,反馈服务于教与学,教育者据此即时制定解决方案,改进教学和管理,并挖掘个体特征,因材施教,学习者据此把握学习节奏,调整学习方法。

3  图书馆为智慧教育服务的模式

图书馆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辅助其制作线上教育内容,教育者根据主题将教育内容提供给图书馆,并提交其信息需求,图书馆与教育者依据教育者需求将教育内容与其他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并讨论最佳传播方法,通过APP或网站推送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其行为数据和反馈的问题等信息,经智慧分析后生成智慧分析报告,包括教育者分析报告、学习者个人分析报告和图书馆自我分析报告。教育者和学习者据此做出智慧决断,制定应对策略,通过面对面或线上交流等方式,双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问题。教育者还能根据挖掘的个性化问题,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指导,图书馆也依据分析报告形成智能决断,改进后续服务工作,此模式形成了即时反馈解决机制,当期问题当期解决,并能为改进下一轮教与学提供依据,见图1。

智慧图书馆能充当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智能纽带,提供智慧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信息服务,采用大数据手段,以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主体,引导其主动探索新世界,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定制学习内容,获得个性化指导,形成智慧分析报告,支持教育与学习的智慧决策,实现智慧化教与学。

4  面臨的挑战

智慧教育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要逐步推进,智慧图书馆依托海量的资源和强大的数据传播、收集和分析功能为智慧教育服务,具备资源和技术优势,但也面临挑战。

4.1  智能化技术支持不足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即伪智慧、弱智慧、强智慧、超智慧。现在正处于弱智慧的实现阶段[9],智能化技术水平决定服务的智慧化程度,是开展智慧化信息和知识服务的基础,亦即挑战。智能技术的进步能促进智慧化服务的实现。

4.2  多部门协作有难度

基于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教育需要与学工部门、教工部门、院系等多部门合作,要根据智慧化需要进行资源整合、知识传播和信息收集设计,提高教育者和学习者信息需求与图书馆数据分析报告之间的契合度。多部门协作间存在困难,但理顺沟通协作渠道可以事半功倍。

4.3  参与人员智慧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智慧教育要求教育者、学习者、信息服务中心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现阶段人员的信息素养还不足以满足这一要求。参与人员需要在教育过程或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智慧信息素养,尤其是图书馆智慧服务人员,要从培养智慧意识入手,洞察智慧服务的切入点,提升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模式。

4.4  涉及个人信息保护

在学习过程中收集的学习者个人数据,如心理状态、阅读喜好、信仰观点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制定所需收集的信息时,应咨询法律顾问,排除法律纠纷的可能。

4.5  学生可能被“标签化”

智慧化分析报告提供学习者的心理、性格特征、观点倾向等,相关部门会关注这些信息,由此,学生被“标签化”,可能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有学者认为大数据在发现真正聪颖的学生的同时,却把不太聪明的学生淘汰了,让他们失去更好的教育机会[10]。由此,在数据利用中应规避将学生“标签化”的弊端,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

5  结  论

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和海量信息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智慧化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智慧图书馆作为高校开放智慧服务中心,能协助建构教育云服务平台,支持教与学的实施,评价智慧决策全过程,促进数字校园系统和智慧校园系统的发展,为智慧教育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恽如伟,戎年中.教育信息化语境下的“智慧教育” [N].中国教育报,2017-11-11(3).

[2] 黄凯悦.我国智慧图书馆的构建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10-24.

[3] 刘丽斌.智慧图书馆探析 [J].图书馆建设,2013(3):87-89+94.

[4]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 [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5] 罗丽,杨新涯,周剑.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智慧图书馆从理论到实践”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3):140-144.

[6] 李一平,徐迎,邓玉,等.图书馆作为开放智慧服务中心的模式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5):5-11.

[7] 金茵,储娟.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分析” [J].当代图书馆,2013(3):44-46+37.

[8] 陈卫静.智慧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分析 [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S2):49-52.

[9] 刘炜.智能 科技 人文 创新——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EB/OL]. http://www.sohu.com/a/193296043_748548,2017-09-28.

[10]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用大数据改变未来的学习和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杏坛高议文化讲坛的演讲 [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24):3-6.

作者简介:赵志清(1978-),女,汉族,河北涿鹿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
我国发展智慧教育的路径选择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试论智慧型教师的职业素养
践行“智慧教育” 助推教育变革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