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019-09-10高发鑫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0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高发鑫

摘要: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是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经苦难、不断探索而创造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对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安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0-0043-04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抗争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共1175件。近代中国战争赔款总值约为库平银956814007两,合关银941375451两,合1326323847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倍。近代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地主阶级顽固派仍抗拒改革,慈禧甚至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个时候再把国家命运系于他们已无可能。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实业。但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地主阶级的幻想化为碎片,地主阶级自身存在的劣根性已经无法救中国。相应的,农民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听听他们喊出的口号“拜上帝教”“反清复明”“刀枪不入”等,这样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客观规律的口号恰恰代表了他们缺少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引,农民虽然发动起来了,革命必然走向失败。

农民运动中,资产阶级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守旧势力的强大,变法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存在103天便宣告失败,谭嗣同也被斩于菜市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132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自身具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后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解体。更可惜的是,孙中山在1925年北上过程中病逝,他在逝世前总结了大革命的教训,为后来中国的革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919年5月,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入了国内,北京的青年学子愤怒不已,由此掀起了五四运动。虽然北洋政府对五四运动进行了镇压,但革命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6月,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由学生转移到工人阶级,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工人运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国共形成统一战线,通过北伐战争,中国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但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汪精卫等掀起了两次反革命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大革命最终失败,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因此在南昌起义中,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教训,建立了革命武装。经过漫长的理论积淀和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随后,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面对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全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在一段时间内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了一些弯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灾难性打击;庐山会议直接导致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破坏,把阶级斗争延伸到党内;文化大革命,更是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陷入泥泞。但是中国共产党及时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坚定了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从历史进程上看,近代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派别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最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建立一个强有力国家的,却只有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这便解释了为什么说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做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时间估计得过短,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经过实践,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陷入泥泞时,没有像苏联那样和平演变到资本主义,而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 这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本身的种种弊病是它自身所不能解决的。这种弊病, 根源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要克服资本主义的这些弊病, 必须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建立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产品按劳分配, 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共同劳动、共同富裕的新社会。因此,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进步更理想。

社会的发展首先需要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一个极其野蛮的过程,对内“羊吃人”,对外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每一个铜板都充满着血腥昧,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人民的血汗。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资本积累, 但它不可能也不允许采用资本主义当年采用过的那种残酷野蛮的方法, 只能依靠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点滴积累。而这种积累是在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前提下, 逐步进行适当的积累,靠的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优越性。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指望在短时间内解决,更不可能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迅速地不切实际地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解释了社会主义为什么比资本主义更具有优越性,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马克思讲:“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迅速走出战争阴霾,恢复了国民经济。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起步,逐步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工业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极为低下,人均GDP仅27美元。70年来,中国人民在吃、穿、住、行、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1978年我国贫困人口有2.5亿。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已使7亿多人摘下贫困的帽子,对过去40年世界扶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建国以来,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更加明显。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70年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了内涵丰富又极具凝聚力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如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教师队伍层次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此外,在诸如高铁、5G等技术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力量。

中国能够保持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并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绝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根源。其中,确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却对成就背后的制度因素不理解或不认同,有的甚至指责、歪曲中国制度。这不仅因为他们对中国制度的认识存在不足,更因为他们固守所谓现代化的西方模式,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制度。对此,我们必须以坚定的自信予以回应。中国的道路自信从何而来?这种自信绝非盲目的自我陶醉、自以为是,而有坚实基础。

中国制度的优势已被实践和时间所证明。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发生举世瞩目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放眼全球,中国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足以证明中国制度的合理性、稳定性与优越性。

4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4.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有积极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它是在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有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历经90余年的艰难曲折的不断探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也体现在良好的制度绩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取得的骄人成就,根源在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不足有理性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会是一劳永逸的,其中必然面临艰难险阻。自信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理性认知、科学分析基础上的正确、清醒的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了盲目自信、不能正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然会导致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逐渐消失。相比较资本主义制度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越性,但并不代表它是尽善尽美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法治建设不到位、监管缺位、贪污腐败等问题,但我们需要理解,我们的国家用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很多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是会飞进来的。尽管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道路选择的错误和制度的失效。

4.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积极乐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改革开放40余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不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党和人民90多年的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中走出来的,是从对近代百余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华民族对自己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信,历史也已经证明,我们的党,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敢于否定自身的,善于自我净化的政党。而作为和新时代携手前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应该牢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2017.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肖贵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N].北京日报,2018-10-22.

[4]王继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探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06):7-11.

[5]相瑞花.试析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78-84.

[6]武建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04):5-9.

[7]周建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之根基[J].学习与实践,2018(03):113-119.

[8]尹诵,李安增.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4):14-21+157.

[9]金一南.苦难辉煌[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