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养牛场犊牛腹泻病的发生及诊治

2019-09-10潘雪梅沈华荣沈华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诊治

潘雪梅 沈华荣 沈华伟

摘 要:为了减少犊牛腹泻对规模化养殖场造成的损失,调查了规模养牛场犊牛腹泻病的发病情况,采用实验室诊断法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原调查,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导致犊牛大规模腹泻的病原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感染;经过实验室诊断,细菌病原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对病原高度敏感的药物有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针对病牛的发病情况进行对应的治疗处理后,可有效减少病牛死亡率。口服法对轻腹泻组的治愈率仅为38.74%;静脉输液法对严重腹泻组的治愈率最高,为58.18%。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牛的病情采用初步治疗方式,以减少病牛死亡率和人力财力的支出,在经过采用初步治疗方式一段时间未治愈时,应转入其他更深入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规模养牛场;犊牛腹泻病;诊治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1.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calf diarrhea on largescale farms, the incidence of calf diarrhea was investigate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athogenic investiga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laboratory diagnosis metho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n calf diarrhea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s causing largescale diarrhea in calves were not single, but mixed infections. After laboratory diagnosis, the bacterial pathogens were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The highly sensitive drugs were sulfamethoxacil sodium, florfenicol and enrofloxacin. The mortality of diseased cattle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situation of diseased cattle. The cure rate of oral method was only 38.74% in mild diarrhea group, while tha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method was the highest (58.18%) in severe diarrhea group.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we can adopt preliminary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cattl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ath rate of cattle and the expenditure of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When the preliminary treatment method could not cure for a period of time, it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more indepth treatment methods.

Key words: Largescale cattle farm; calf diarrhe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新生犢牛腹泻是牛养殖生产的一种常见疾病,在不同的养殖地区和不同的养殖季节均可发生,3周龄以内的犊牛多有发生,冬季和早春季节多发。发病犊牛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表现出拉稀、呕吐、脱水和体重减轻,或并发中耳炎、鼻炎等疾病,引起犊牛生长停滞或死亡,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减轻新生犊牛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本研究调查了规模养牛场新生犊牛腹泻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原调查,并探索分组治疗对新生犊牛腹泻病效果,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犊牛腹泻病的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维维农牧责任有限公司的新生犊牛腹泻病的发生情况。

1.2 犊牛腹泻病临床诊断和病原调查

以新生犊牛出现连续腹泻症状初步判断犊牛发生腹泻病,持续观察发病牛的粪便、精神、体温和采食等情况,对死亡病例进行解剖诊断。采集发病牛的粪便分别进行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对检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1.3 犊牛腹泻病分组治疗试验

综合考虑人力物力,将发病犊牛分为轻腹泻组(粪便形状正常,颜色发生变化)、重腹泻组(粪便稀薄,粪便的颜色也发生变化,但犊牛没有出现脱水症状)和严重腹泻组(犊牛出现脱水的征兆)3组,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别采用口服、肌注和输液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犊牛腹泻病的发病情况

2.1.1 发病症状 新生犊牛从出生4 d后开始出现腹泻,粪便有规律的变化,先是黏稠接近正常,但颜色发白,然后粪便变得稍微稀薄,混有絮状物;10 d左右,有的犊牛粪便还是白色,但变得稀薄,混有黏液,有的色泽变得微黄,带有红色血液,有的粪便变得灰暗,接近灰褐色;20 d以后,犊牛发生腹泻时,有的犊牛粪便稀薄如水,淡黄色,有酸臭味,带有小气泡,腹泻后期有的粪便形状如香肠状,表面覆盖一层黏膜、血丝,用力撕开,里面是干酪状物,夹杂着未消化的食物、黏液。

当粪便稀薄如水时,病牛食欲会下降,精神不振。体温下降时食欲废绝,不吃不喝;体温低于37.5℃时,运动量下降,行走摇摆,共济失调,有的身体软如绵,不能自行起立。体温升高时,食欲会逐渐下降;体温超过正常体温1.5℃时,食欲明显下降,体温超过正常体温2℃食欲废绝,饮水量增多,饮水次数增加。发生腹泻的犊牛体型消瘦,整体膘情下降。发生腹泻时没有急性死亡病例,死亡的犊牛多消瘦,腹部体积很小,个别有膨胀现象。

2.1.2 发病情况 从表1可知,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是奶牛的集中产犊季节,犊牛出生后陆续发生腹泻病症。腹泻主要发生在2月龄内的犊牛,死亡率较高,总体死亡率为26.28%,最高为42.86%,最低为17.78%,1月至3月犊牛死亡比较集中,且死亡率较高。

有些腹泻犊牛患有中耳炎、鼻炎等症状,有些腹泻犊牛有头颈歪斜的症状,头颈歪斜的一般预后不良,因体质消耗过度,共济失调,不能自行起立,最终死于心力衰竭。2月龄断奶后,未治愈的腹泻犊牛因渐进性消瘦,同时患有肺部疾病,淘汰率也比较高。

2.2 犊牛腹泻病临床诊断和病原调查结果

2.2.1 临床解剖诊断 对死亡病例的解剖显示,病死犊牛肠道壁菲薄,空肠、回肠有明显的出血,肠黏膜糜烂、溃疡,肠系膜严重出血;肝脏土黄色,有的有白点、质地脆,边缘有出血点、出血斑;脾脏色深、质脆,腹腔积液,淡黄色,胸腔积液,有絮状物;肺部切开,有脓性分泌物,气管、支气管有渗血、出血点,软骨环弹性减弱;有的犊牛鼻筛部软骨明显变形,软化;关节肿大的病牛,切开关节腔,有黏液和絮状物;心冠状动脉处有出血点,脂肪黄花,心内膜有出血点,有的心瓣膜上有附着物。根据解剖显示的症状、发病日龄、死亡速度,可以初步判断,导致犊牛大规模腹泻的病原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感染。

2.2.2 实验室诊断 病牛粪样染色镜检,发现2种革兰氏阴性菌,一种是短杆菌,另一种是两端钝圆的小杆菌。进一步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细菌,观察到2种菌落,一种是红色菌落,另一种是无色菌落;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红色菌落出现β溶血,无色菌落没有溶血现象。生化管发酵管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都不能利用尿酸。经鉴别,红色菌落是大肠杆菌,无色菌落是沙门氏杆菌。

使用纸片法测定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以抑菌环的直径大小为判断标准;选用临床常用药物制成药敏纸片,按标准配制药液浓度。结果表明:犊牛腹泻细菌性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药品有庆大霉素(CN)、红霉素(E)、卡那霉素(K)、磺胺嘧啶钠(SD)、环丙沙星(CIP);中度敏感的药物有:土霉素(OT)、四环素(TE)、链霉素(S)、青霉素(P),高度敏感的药物有:磺胺间甲氧嘧啶钠(SMM)、氟苯尼考(FFC)、恩诺沙星(ENR)。

2.3 犊牛腹泻病分组治疗效果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发病犊牛分为轻腹泻组、重腹泻组和严重腹泻组,分别采用口服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肌注恩諾沙星和静脉输液(恩诺沙星+氟苯尼考)进行治疗。由表2可知,对病牛进行分组治疗处理后,可有效减少病牛死亡。采用口服法节约人力和财力,对轻腹泻组的治愈率为38.74%;静脉输液最费人力和财力,但治愈率最高,为58.18%;肌肉注射结合口服法的治愈率介于2种治疗方法之间。为减少病牛死亡和人力财力的支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病牛发病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病情不严重时,可采用口服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肌注恩诺沙星治疗,若采用口服及肌肉注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未治愈时,应转入静脉输液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3 讨论

对于单个病例,使用肌肉注射法耗时最短,使用静脉输液耗时最长,犊牛的血液循环并没有充分发育成熟,还比较稚嫩。所以给犊牛输液速度要慢,药物浓度要适当,否则会对犊牛产生不可挽回的损伤。因给犊牛静脉输液时间比较长,短的需要0.5~1 h,长的需要1~2 h,当犊牛全群发病时,不可能对每头病例进行输液,只有当病症不能由肌肉注射和口服方法来解决,或者在时间和人力上允许,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缺糖性低温等,就要考虑对患病犊牛进行输液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犊牛腹泻病采用分组治疗可有效减少犊牛死亡和人力财力的支出。因此,在规模化养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病时可根据病牛腹泻病发生轻重进行分组治疗,当选用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未治愈时,转入其他更深入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措施的优点在于突出重点、节省时间。分组治疗法对规模化、节约化养殖场具有参考作用,在有限的人力财力范围内,它能发挥医疗团队的最大潜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疾病带来的损伤。

参考文献:

[1]赵月兵,徐立新,彭庆.从犊牛拉稀谈其驱虫[J].中国畜禽种业,2009,5(12):88.

[2]邓宏智,王志功,刘心现,等.犊牛硒缺乏症的调查和防治试验[J].黄牛杂志,1990(3):81-83.

[3]汪连云.浅谈硒VE在奶牛业上的应用[J].河北畜牧兽医,2004(11):23-24.

[4]张符光,刘佃辛.胸腺和胸腺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6(4):187-191.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诊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急性会厌炎的诊治及护理体会
58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