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竞 民营经济立潮头
2019-09-10张逸龙
张逸龙
1978年,宁波有个体户187户、乡镇企业7712家。经过40年的发展,宁波的民营企业已达30万家、个体工商户近52万户。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个老板,每26个人就有一家民营企业。2017年,宁波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3%的地区生产总值、88%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76家民营企业入围全市综合百强企业,纳税额超过300亿元。特别是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其中17家民营企业跻身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宁波重要的经济底盘。
活力澎湃,民营经济顶起“大半边天”
宁波是民营经濟的重要发祥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变化。宁波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在2018年11月12日召开的宁波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对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民营经济顶起了宁波经济的大半边天!”
创新是激发城市活力的内生动力。目前,宁波95%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90%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设在民营企业,82%的发明专利由民营企业申报和拥有。其中,98家民营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27家民营企业上榜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近年来,宁波许多民营企业把创新作为强企之策,攻克了一大批科研难关,掌握了一大批核心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宁波的创新实力,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民营经济已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外籍轮船可以出入宁波港,世界各地货物可以通过宁波港往来运输。从那一刻起,宁波港重新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宁波对外开放由此启航。纵观宁波 40年的开放史,不难发现,民营经济书写了大幅篇章。无论是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还是开发“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民营企业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充分展现了敢闯天下路、敢为天下先、敢争天下强的“宁波帮”精神。据统计,宁波全市的民营外贸企业占全部外贸企业的84%,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市的63%,其中出口额占全市的69%。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宁波企业“走出去”一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宁波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开展境外承包经营和并购重组。据了解,均胜电子、华翔集团、得力集团、利时集团、一彬电子、海天塑机、舜宇集团等企业在海外均设有技术研发实验室。2017年,全市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前十强有8家是民营企业,58起境外并购重组都是民营企业发起的。东方日升和得力集团在当年参与的海外投资项目分别达到13个和10个。
民营经济不仅是宁波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源,还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助推器。宁波的民营经济为社会提供了85%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口达450万人。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郑栅洁书记将民营经济比喻为稳定就业的“压舱石”。
近年来,宁波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加强,除了提供就业、依法纳税,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心系社会的良好风采。
2018年,宁波市工商联对宁波市171家营业收入总额在5亿元(含)以上的民营企业(简称“上规模民企”)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171家企业中有43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130家企业参与社会捐赠,分别占比25.15%、76.02%。2017年8月,球冠电缆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正式签署了2017年度“城乡发展基金实施球冠公益帮扶行动”专题项目的捐赠协议书,再次向该基金捐助200万元。这已是球冠电缆连续第四年开展“球冠公益帮扶行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宁波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参与农民增收与消费相关项目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建设,为“三农”发展提供教育平台。而在精准扶贫方面,宁波民营企业也是不遗余力,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又适合推广的帮扶模式,其中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和市场扶贫等,受到了帮扶区域、帮扶群众的好评。如浙江启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产业扶贫的方式,帮助河北省馆陶县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新路子。该企业利用产业到户资金1633.8万元,撬动企业和金融资金4000余万元,带动1652户贫困群众脱贫。
创新转型,民营企业“中流击水遏飞舟”
市场经济好比大浪淘沙,创新转型是民营企业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道。面对技术升级及产业转型浪潮,宁波民营企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为宁波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宁波民营企业转型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逐渐转向以目标为导向的“经济适用”阶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宁波民营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将品牌建设提升至企业的发展战略层面,不断在品牌内涵升级、品牌定位升级、品牌渠道升级、商标管理升级等方面进行探索。如雅戈尔集团、广博集团为传统品牌注入符合新时代的内容,通过创立子品牌、创新设计理念、创新品类风格,以多元化发展覆盖更多年龄层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十三五”规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宁波民营企业以此为契机,纷纷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
博洋集团从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向品牌投资人的角色转型,并开始试水空间产业,服务大众创新。该集团旗下“创客157”平台是全市首家入选工信部试点园区的创新园区,也是全市首家民营资本全资创办的孵化园。果壳家居服、恒星影业、罗圣创意设计有限公司等项目已经成功孵化于此。位于慈溪的博洋智谷项目、位于前洋E商小镇的“前洋26”项目已正式启动。同时,博洋还计划在东部新城核心区时尚中心地块打造“宁波时尚中心”都市产业楼宇,通过引入世界服饰品牌发布会、开设博洋新经济论坛,形成一个面向全球的时尚、艺术、创业产业链平台,汇聚一批时尚类的企业、品牌、人才,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深化应用,宁波民营企业越来越注重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实现产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2017年,雅戈尔投资1亿元,对精品西服车间进行改造,自主设计整套MES系统,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单套西服工业化定制。整个改造经历了智能打样系统、车间物料位移无人化、单工位智能化模块、车间无纸化、工作任务自动调配和产品追溯体系五重改造。在流通销售方面,则建立了数据驱动型营销模式,包括构建智慧营销云中台、线下门店硬件革命、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2017年,雅戈尔品牌服装板块完成营业收入48.19亿元,同比增长12.74%;实现净利润7.59亿元,同比增长 38.75%。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近年来,宁波民营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为宁波创新增添了强劲动力。根据宁波市工商联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171家上规模民企中有129家企业已具备自主开发和研制能力。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宁波民营企业以共建学科专业、共建研发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为企业带来了实质性收益,产学研模式的成果和作用逐渐显现。
舜宇集团通过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了一套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模式。从创业之初委托浙大在国家光学试验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到1988年和浙大光電技术开发公司建立科技生产联合体,再到如今在资本、管理、人才和服务等多领域、多层次和浙大开展科技合作,浙大的科研成果在与舜宇的紧密合作中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舜宇大步跨入了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现代光电信息产业,成为光电行业的佼佼者和领跑者。
厚植沃土,营商环境“春风拂面暖心扉”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护好、培育好宁波的民营企业是宁波保持发展动力的重要工作。对此,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强化政策落实,加大金融和人才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氛围,创造更好环境。
前不久,由普华永道中国、财新智库等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宁波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8位,同比上升了10位。该报告认为,宁波等城市在政府职能转变、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表现突出,这是其排名提升迅速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宁波一直在压缩审批办理期限,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打造最佳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做“减法”,优化完善审批流程,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在审批服务方面,宁波加快推进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升级为2.0版,探索实施“标准地”制度,促使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在商事登记服务方面,宁波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减少证照数量,降低准入门槛,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改革,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内完成。
去年11月,宁波在一个月内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连续推出多个营商环境优化政策。
为帮企业降本减负,宁波在贯彻落实国家、省降本减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出台降本减负“新10条”,在市级权限范围内,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尽最大可能减轻企业负担,预计每年可再为企业减负16亿元。
为优化营商环境,宁波对照世界银行标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80条”,从简化企业办事程序、压缩企业办事时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健全营商法治保障、优化政务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让企业发展“轻装上阵”。
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宁波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意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围绕降成本、助融资、破壁垒、促转型、拓市场、保权益六个方面,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环境、破解难题、提振信心。
为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宁波税务部门出台了32条税收新政,涵盖降低税费成本、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和做好工作保障四大内容,积极助力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宁波出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3条意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产品创新、服务提效、资本市场保障和税费减免力度,引导宁波金融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
在当今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民营企业从创办到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资本运行,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才支撑,都需要党委、政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服务。为此,2017年7月,宁波在市委人才办下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人才工作常态化、专业化。与此同时,宁波还组建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服务联盟,专门解决高层次人才包括“房子、孩子、身子、本子、票子”在内的“关键小事”,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去年9月,宁波再次发布“1+X”人才生态建设系列举措——“1”指的是开放揽才产业聚智若干意见;“X”则包括引进顶尖人才、打造青年友好城、保障人才安居、优化专家服务等一揽子实施办法。“1+X”系列举措更加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更加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实现了海外工程师、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再升级,为民营企业引才用才留才创造了更好的人才生态。据了解,去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达9.17%,居全国城市第2位,流入宁波的人才中有九成去了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