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如何饰演刘胡兰的

2019-09-10周丽娟

科海故事博览·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剧刘胡兰评剧

周丽娟

摘 要 关于刘胡兰的故事,是催人奋进的,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关于刘胡兰的戏剧剧目,各个院团多有演出,我们团演出的这个评剧剧本,是由我的师父、评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孟凡龙先生整理的校园版剧本。我认为,《刘胡兰》这出评剧排练、演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演出,让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进一步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是无数革命先烈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关键词 表演 民族精神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我们迁安市艺术团排演了校园版评剧《刘胡兰》。在剧中,领导分配我扮演女一号——刘胡兰。我們团是由3月份开始排练的,回顾3个月艰苦排练的实践过程,我感慨颇多。下边就把自己如何饰演刘胡兰的感想与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以求共勉。

阅读剧本,给演出的目的定位。关于刘胡兰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是催人奋进的,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关于刘胡兰的戏剧剧目,已经不胜枚举,各个院团多有演出。我们团演出的这个评剧剧本,是由我的师父、评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孟凡龙先生整理的校园版剧本。

通过多次阅读剧本,我认为,《刘胡兰》这出评剧排练、演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演出,让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进一步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是无数革命先烈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现代中国人,要牢记饮水思源、牢记先烈、牢记过去、牢记传统,珍惜当今。伟大导师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我们演出《刘胡兰》的目的,不是为了娱乐,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观众通过观看《刘胡兰》的演出,进一步饮水思源,懂的“来路”,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发扬“刘胡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强大祖国贡献力量。

解析角色,给演出的程式定位。过去,我们演出了大量的传统古装剧。在演出传统古装剧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按照剧中角色行当确定表演程式的,各种行当是遵循本行当规定的程式(标准)进行表演的,基本上是不可逾越的。但现代戏就不同了,为了剧中人物、故事、剧情的需求,表演程式的划分和运用就不那么千篇一律了,就不那么一成不变了,需要的就是“取之所需、融会贯通”了。尤其是我们这次排演的《刘胡兰》,通过阅读剧本、解析角色,我是按照剧情发展采取行当程式的运用的。

校园版评剧《刘胡兰》,全剧均已老年爱兰子(刘胡兰的妹妹)的回忆的方式,引出剧情的发展。全剧共三场戏,可谓是《刘胡兰》的精编版。因此,在表演程式的定位上,我是这么理解、确定和运用的:

第一场“喜收军鞋”,因为刘胡兰当时的实际年龄才15岁,我认为不能用成年人的表演程式去表演,因为那么表演过于老到,缺少灵性,应该按照小花旦表演程式去表演,体现出刘胡兰视军队和战友为亲人;视恶人为仇人,嫉恶如仇。表演上要充满天真、灵动、浪漫、无拘无束。

第二场“庙内斥敌”,表演上要体现出刘胡兰对敌人的蔑视,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对母亲的依恋和对亲情的留恋、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与向往。在表演程式上融青衣的端庄和老旦的大气为一体,基本上要跳出小花旦的表演程式。这样,才能体现出刘胡兰性格的坚定与坚强,才能体现出刘胡兰气质的豪爽与大气。

第三场“刑场斥敌”,在表演形式上,在反复研究剧本的基础上,我学习、借鉴、戏曲沙奶奶(京剧《沙家浜》)、李奶奶、李铁梅(京剧《红灯记》)、江姐(歌剧《江姐》)的表演方式,取人之长,化为己用。在表演上,冲破传统,调动一切有利因素,采取一切可用手段,融入舞台表现之中,充分体现出刘胡兰对信仰的追求、对革命的忠诚、对敌人仇恨、对乡亲的爱恋、对死亡的不屑。突破行当的约束,把花旦、青衣、老旦表演程式中的优势,择取出来,融为一体,融会贯通,顺畅使用,充分运用到塑造刘胡兰的形象之中,以此体现刘胡兰的性格、气质,充分展示好舞台上的“这一个”。

研究剧情,给表演重点定位。通过阅读剧本,明确了演出的目的;通过解析角色,确定了在演出过程中各类行当程式的有机运用。但最重的一点,要想把刘胡兰这个形象真正在舞台上树立起来,更应通过研究剧情,找准表演的重点。用何种表演方式演出?真正体现出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演出成功的重要一环。我认为,演好刘胡兰,必须突出一个“情”字,把“情”突出在每个细节、突出在方方面面,贯穿于全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之中。

第一场“喜收军鞋”,主要表现刘胡兰:对支前工作的热心之情;对收集军鞋倾注的细致之情;对坏分子(二寡妇)斗争的坚决之情;对村主任(石五则)的无奈之情;对领导(吕照芳)的敬重之情。

第二场“庙内斥敌”,主要表现刘胡兰:对敌人的蔑视之情;对党和革命的忠诚之情;对战友和乡亲的关爱之情;对母亲的尊重之情。

第三场“刑场斗争”, 主要表现刘胡兰:对乡亲安危的牵挂之情;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对死亡的淡漠与不惧之情;对信仰的坚定之情。

用情演人,用情塑人,用情感人,一个“字”贯穿于全剧的表演之中。用自己的真情表演,使刘胡兰真正成为舞台上的“这一个”,使自己真正成为光彩夺目的活生生的“刘胡兰”。

通过排练、演出校园版评剧《刘胡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新的飞跃,使自己的表演技艺、表演能力、表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今后演好其他剧目,开拓了新的思路,奠定了表演基础。

以上是我通过排练、表演校园版评剧《刘胡兰》,总结出的点滴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猜你喜欢

全剧刘胡兰评剧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乐谱:刘胡兰颂
看见校园霸凌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
在刘胡兰像前
评剧《良宵》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