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卢氏
2019-09-10孙志顺
孙志顺
今年8月12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离退休干部处组织老同志到卢氏县双龙湾休养,突然唤起了我许多年前的记忆。为此,我特意翻阅了往日的工作日记。历史的巧合,竟让我难以置信。想不到43年前,我第一次到卢氏县的日子竟然同这次来卢氏县是同一个日子——8月12日。
1976年8月12日,当时我在河南省地质局办公室工作,因为要在卢氏县召开“抓革命促生产座谈会”,就陪同时任局长王慧智同志前往卢氏县,当时住在县招待所。
那时候的卢氏县,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在平房里办公(当地人称“土坯房”)。县招待所也全是平房,没有像样的会议室,更没有洗浴设施和单独卫生间。
开会的地点是在县城东湾地质四队会议室。那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刚到卢氏县的那天晚上,我们从地质四队回县招待所,走到县城东关桥头,突然桥梁晃动,全县停电,一片漆黑。许多人喊地震了!大家摸黑回到县招待所,纷纷把床搬到院子里睡觉,以防地震。我问王慧智局长,是否也把床搬到院子里。他说,不就是余震嘛,不用担心。就这样,会议开了十多天,直到8月24日离开卢氏县。
之后,因卢氏县被确定为原省地矿厅的对口扶贫县,所以我到卢氏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从1983年到1998年担任省局矿管处长兼河南省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期间,我几乎跑遍了卢氏县的矿区,走遍双槐树、狮子坪、五里川、潘河、范里、官坡、磨口、朱阳关等乡镇。1995年在兼职省矿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的时候,我还专门配合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对卢氏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并编写了《关于卢氏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针对当时情况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7条建议,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横跨黄河、长江流域,境内4037座大小山峰错落有致,2244条河流涧溪纵横其间,原始森林神秘莫测,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中原绿宝石”“河南后花園”。这里山川秀丽,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周定王五十三年(公元前456年)即有“卢氏城”“卢氏山”的说法,而卢氏县自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正式建县,已超过2100年,迄今县城未迁徙,县名未改变,是全国极为少见的“双千年古县”。历代贤者对卢氏县多有赞誉,称卢氏“民生朴厚纯良”“物产有丰无耗”“人事有兴无废”。
青山秀水育英才。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曹靖华就诞生在卢氏县五里川,其父曹培元先生因鲁迅先生为其撰写碑文而受到毛主席的亲切关注和高度评价,称碑文“那真是以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可惜我不曾到过卢氏,有朝一日,倘能到那一带时,一定去拜访他的”。遗憾的是,最终毛主席也未能到过卢氏,但“两个不朽”的评价足以表明卢氏这位名人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地位,这实在是卢氏县的光荣和骄傲。流淌不息的洛河水,绵延不断的崤山、伏牛山、熊耳山见证了卢氏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见证了她的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卢氏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带领全县人民弘扬“土坯房”精神,艰苦奋斗,大干、实干、苦干、巧干,使卢氏县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卢氏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严治党抓党建,凝心聚力促脱贫,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兴县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聚力脱贫攻坚硬仗,全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建设不断加强,自然魅力愈加彰显,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易地搬迁项目卓有成效。更令人欣喜的是,全县脱贫人口由2016年的19645户63134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941户11363人,贫困发生率由18.9%下降到3.41%,贫困村由158个减少到87个,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底,全县预计脱贫3385户8660人,贫困村将全部退出。
至此,一个崭新的卢氏县将会展现在中原大地上!我们这些老同志衷心希望卢氏县再接再厉,在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上奋勇前进,为中原更加出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系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