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门水上婚嫁 古老而隆重

2019-09-10龙芊霓

珠海 2019年10期
关键词:婚嫁名录民俗

龙芊霓

这里是珠海斗门,一个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地方。高新科技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繁盛,让斗门繁荣兴旺,这里出产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被送进粤港澳大湾区人们的厨房。千年流传的习俗依然被人们保留,使这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辉煌灿烂的民俗文化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斗门人,先人勤劳朴实的训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繁华与生生不息。

2019年10月,由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举办的“斗门区第四届民俗文化节”将拉开帷幕,文化节时间持续1个多月,传承千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将分别在斗门区各镇街上演,农艇竞速、织鱼笼比赛、醒狮比赛、装泥鱼大赛、赵氏家族祭礼、非遗美食展、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曲艺展演等民俗活动汇聚一堂,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的目光。

百越后裔的古老婚俗

一声炮竹脆响,装饰一新的迎亲船从岸边出发,嘹亮的咸水歌声萦绕河岸。锣鼓声中,船队浩浩荡荡一路航行而不停歇,直向新娘家驶去。迎亲船驶到新娘家门口却不直接泊岸,而是再调转船头,待女方家中敲锣打鼓时才可泊岸。这个隆重热闹的仪式叫做“花船迎亲”,是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斗门,位于珠江三角洲最南端,是珠江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密织的河网滋润着广阔的珠三角平原,斗门居民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曾有不少居民散落分布于各个河道之中,以船为家,捕鱼为生,他们被统称为“疍家人”。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便源于疍家人成亲的礼仪。

疍家人从前以船为生,风里来,雨里去,在交织的河道上漂泊,這与一段悠久的历史有关。2000多年前,广东地区也被称为“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对百越地区发起战争,公元前219年,秦军第一次发兵,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而后赵佗再次率兵进攻,这一战助秦始皇平定百越,统一岭南。当时一些不甘于做“秦人”的百越人迁徙到江河之上,过起了浮家泛宅的生活,他们就是疍家人的祖先。

以前斗门地区几乎没有陆路交通,疍家人只有在出售水产品和购买生活用品时才会和陆上人接触。直到清雍正七年,官府允许疍家人上岸务农,与陆地人混居。由于生活在水上,疍家人婚嫁离不开船,上岸后水上文化和广府文化交融,由此衍生出独特的水上婚嫁文化。斗门水上婚嫁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过程隆重而繁杂,每个步骤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其核心永远是疍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咸水歌声中的祝福

斗门水上婚嫁离不开水,还离不开唱歌。婚礼前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在歌声中拉开序幕的。婚礼前一天晚上,准新郎在家中要完成一个重要的仪式——坐高堂。坐高堂非常讲究,要在客厅里供奉祖先的灵位,八仙台上点亮一对大红喜烛,两烛之间摆放贡品、利是、针线篮,寓意吉祥如意。男方的家人将写有新郎名字的竹篓高高挂起,表示他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成家立业。坐高堂时,准新郎和伴郎一起坐在屋中间,代表着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永不分。此时家里的长辈则会围坐在一起,为他唱起古老的咸水歌。

咸水歌是珠三角一带渔民和农民中口耳流传的一种歌谣,用粤语方言中的疍家话演唱,清代文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诗语》和《广东通志》中分别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民家嫁女,集群妇共席,唱歌以道别,谓之歌堂”,可见咸水歌由来已久。因地处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咸水歌因此得名。

“仔大需知养育恩,要了老婆做大人,成家立室人立品,做人要有孝顺心……秤仔一把插米箩,意头祝你俩公婆,夫妻恩爱要做到,要学秤杆不离砣”,亲人们用歌声将心里话娓娓道来,教导、祝福、谐趣的歌词来祝福准新郎,烛光不灭,歌声不止。

现在的斗门疍家人大多已经离开了水上船屋,迁移到岸上生活。但水上婚嫁的习俗竟近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斗门水上婚嫁于2007年3月29日公布为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1月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14日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珠海市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斗门水上婚嫁自列入非遗名录后,斗门区多次举办展示性质的大型集体婚礼活动,全球招募新人,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斗门古老的民俗婚嫁仪式。

猜你喜欢

婚嫁名录民俗
18對新人珠海體驗“水上婚嫁”等
珠海“水上婚嫁”集體婚禮
参展商名录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北京100种常见鸟类名录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臻选美钻经典再现,永恒承诺温柔四月Forevermark?永恒印记璀璨呈献2013春夏婚嫁钻饰系列
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