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人教版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方法

2019-09-10刘省省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历史教师

刘省省

自人教07版历史教科书逐步在各课改实验区推行实施以来,褒贬争论不绝于耳,特别是对新教材用专题的方式取代旧版以年代为顺序的通史编纂方式在教学效果上产生了大量的争议。窃以为,对于初学者还是通史的方法顺当,而研究则可能专题的方式更普遍,关键是教师熟谙教学内容且研究日深,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却基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基本没有准备,因此教学在专题的形势下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教材已定,对于教学者和学生来说都需要积极应对,本文即试图从具体的专题入手,谈一谈在新版教科书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学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专题。

首先,该专题设置在07年人教新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二的第二单元。整个必修二全册可以算是一个大的中外经济史专题,编者将中国经济史与西方经济史按时间交替安排,本身可能有一种比较研究的意图,然而比较的基础在于熟悉双方各自的来龙去脉,否则根本无从下手。虽然学生们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按照通史体例编采的历史课本,但是那些知识对于理解像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样的宏大专题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因此,补充一定量的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该单元的前两课讲的《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扩展》实际可以看做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背景,但是其政治文化背景则因新版专题所限被分别放在了必修一和必修三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必然需要将后者专门抽取整合放在此处一并讲解。除了这些以外,我认为这一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意义经过得到适当的讲解,因为这是解答学生关于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在西欧美日几个国家同时开展的关键,虽然民族国家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在历史学界已经是老生常谈,而以往的中学教学中却很少有老师会讲这一点,这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

其次,关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新版的教科书相较于老版,淡化了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的描述,特别是对阶级分化、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乃至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描述。虽然教师用书中有关于这一部分的补充,但也只是在“学术观点”部分介绍个别学者观点的时候笼统地提了一下,在实际教学及考试要求中更多的还是强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对比和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发展的意义深入学习历史的都明了,实际上两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人类的思想意识产生的影响绝不小于其对生产力的影响,这两年的命题趋势也有类似这样的考查方向出现。除了国际共运的兴起以外,不同社会对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精神遗产的态度是有许多微妙不同的,这种不同态度同样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美国休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马丁·纳威在其那本对撒切尔夫人改革都影响深甚的代表作《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中,就从分析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新形成中产阶级职业、教育改革等等方面入手,指出英吉利民族将其对丰硕的现代工业成果的不安和对自己一手开创的工业主义价值观的不满与传统中的“英国生活方式”——“它强调非工业、非革新和非实利的品质,极好地罩上了乡村的面貌”相对立,最终导致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表现欠佳乃至最终走向衰落。因此,在教学中很有必要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扩宽视野,也能在见到考题材料时,能更好地联系起来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正确解答题目。

第三,在学习完中国古代发达的经济与科学技术后(必修二第一单元),忽然转向资本主义在西方形成和发展并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和世界影响这一主题,学生难免会有一种深深的违和感,即“我们古代处处领先,近代的衰落怎么會这么突然?”这其实已经很接近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了——教师大可因势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也同上文中提到的“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在西欧美日几个国家同时开展?”等问题相呼应。只思考后者,难免落入西方中心论的窠臼,而在此节点上引导出前者,方才更体现出新教材专题对比的好处。在杰克·古迪的《西方中的东方》、约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等书中,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和因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首发而引起的两种文明优劣之分都做出了相当程度的回应与反驳,足可借鉴,丰富教学史料,呼应当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笔者在读高中的时候,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记忆量最大的部分之一,有大量的发明、人物、国家、意义需要背诵,幸好当时的历史老师给大家补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们能够更多的靠理解,然后顺着逻辑推出一些意义,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减少了相当多的死记硬背。无独有偶,在考教师资格证的那年,面试说课的内容恰好也正是工业革命这一课,当时考官所提“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的问题,至今萦绕心头,所以在我后来继续教授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始终念念不忘这两个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主题,一直思考用何种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两课,诚如前辈们所讲,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先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河,五年多的教课生涯让我更加深刻地认同这一点,研究考题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真正在教学中不脱离对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潜移默化地成型与培养,才是重中之重,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以上对这个专题学习方法的一点点思考,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实际教学任务量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前提下,能够适当的多讲解一些背景、影响,把抽出来的专题再融入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里,应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这样原本难解的历史学习也就变得有趣且有内涵。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历史教师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秋天在哪里
新历史
美育教师
跟新工业革命赛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