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课堂《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模式引入研究
2019-09-10汪晨敏
摘 要:在国家提倡本科教育创新改革的背景下,将世界知名老牌人文杂志《The New Yorker》的封面设计模式引入图形创意课堂教学,是课程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的创新尝试。以革新教学内容为目标,尝试以数字化教学为媒介,使学生的视觉思维融入形式表达,形成实践教学眼光走出去、思维请进来的课程特色。
关键词:图形创意;《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模式;教学创新
一、高校图形创意教学的现状
图形创意是目前国内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国内的开设始于1997年,由林家阳先生率先从德国引入。此后,图形创意课程相继在国内各大高校开设。作为设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在继承“包豪斯”平面构成设计技巧的基础上,侧重强化对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结合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各大院校围绕图形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与实践的基础上展开了研究。如广州美院2004年开始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结构重组,冠以图形创意课程“图形语言”新名词,旨在从视觉语言的角度贯通视觉传达类课程,赋予专业“宽”与“通”的色彩[1]。而云南艺术学院则立足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图像创意设计与宣传推广云南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促进自身专业建设,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践和运用价值于一体的课程体系[2]。
由于院校基础和专业归属的差别,广告学专业开设图形创意课程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并未普遍推广[3]。2010年,湖州师范学院首次将图形创意课程列入广告学专业2010级专业培养方案,并设为2011级的专业必修课,于2012年秋季在2010级和2011级中开始了该课程独立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多年的图形创意教学中,深切体会到这门课程在广告学专业培养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在课程与学科竞赛结合的尝试中发现,图形创意的理念和手法为竞赛取得佳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欣喜之余,笔者不禁发问:图形创意教育目前在高校开展差不多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在老一套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少有课程内容和模式的创新呢?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能够凭借图形创意技能在设计大潮中紧跟时代潮流?
二、图形创意课堂引入
《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模式的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林家阳在《图形创意》一书中的“以创造思维模式寻求审美的现代性和图形的现代性”贯穿教学内容的设计,笔者发现,《The New Yorker》的封面设计模式跟林家阳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在创刊95年、每周一期的插画风格封面形象中,出现了大量美国国家视觉形象——星条旗、鹰、山姆大叔、自由女神、硫磺岛的旗帜、摩天大楼、天际线、美国乡村别墅等,同时又以中产阶层的趣味重构西方名画元素,追求图形的现代性和审美性,并创立了每年一届的尤斯塔利·提利(Eustace Tilley)封面品牌形象全球征集活动。该杂志封面设计模式集技术、创意、审美、创作、营销、传播等特点于一身,在广告学专业图形创意课堂中具有重要价值。
从教学的模式创新入手,把广告的媒体杂志引入课堂,以杂志封面的视觉形象革新传统的图形创意教学内容,以手机、平板电脑、数位板等数字化工具革新传统以手绘为主的教学手段,赋予教与学的认知、体验与创新的特色。
在图形创意课堂中引入《The New Yorker》的封面设计模式,首先培养了学生对广告学专业的认知性和归属感。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挖掘《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中的美国国家形象跟中产阶级读者定位的视觉关联,剖析、提炼该元素与商业宣传、政治传播、节日营销等题材的图形构成手法,有助于学生感受“封面即广告”的著名论断,体会“广告作为商品和服务信息传递刺激销售的实质目的”的专业特征。
其次,把杂志尤斯塔利·提利(Eustace Tilley)封面品牌形象征集、名画元素模仿、节庆形象设计等内容作为课堂实践的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项目协作的能力,强化对知识的应用,也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了市场和竞争的压力,明白如何从消费者定位和审美品位的视角创作广告作品、延续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因此,立足于广告学专业特色,从广告图形创意教学实践的角度重新审视《The New Yorker》封面,将这一设计模式引入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操作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把握市场的时代最前沿。下面就《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模式引入图形创意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方案的拟定,以及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三、《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
模式引入图形创意课堂的实施方案
(一)媒体与教学合作一体化
所谓“媒体与教学合作一体化”,就是将《The New Yorker》杂志媒体搬到课堂上来,真实感知媒体,了解媒体的运作过程,体会杂志“封面即广告”的媒体效应。根据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安排,着重从图形创意的基本理论、思维训练和视觉训练三个方面挖掘《The New Yorker》杂志封面。由于该杂志并未在中国发行,所以笔者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和购买全部电子版,目前已经搜集了官方出版的 《The Complete New Yorker: Eighty Years Of The Nation's Greatest Magazine》和近十几年的杂志电子版,以满足教学的需求。与多媒体软件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的传播特质和专业的实践特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社會需求,实现专业学习、媒体运作与社会需求三者的有机融合。具体的教学设置以纽约摩天大楼为例,教师以“911事件”引出双子大楼的形象,通过梳理该形象产生及发展的历史,指出其在现代社会中传播的意义。并让学生观察2001.9.24、2003.9.15、2004.9.13、2006.9.11、2011.9.12期的形象特点,提炼形象的范式,最终从当下纪念、谴责、重建等字眼与双子大楼形象的内在关联,建立起形象的视觉联系。通过双子大楼再延伸到其他标志性摩天大楼,如对帝国大厦、克莱斯克大厦、洛克菲勒中心、新世贸大楼的形象重塑,反映现代都市人在摩天大楼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意义。
这种“媒体与教学合作一体化”的方案有助于强化图形创意课程的直观化和形象化特色,也增强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养成的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广告媒体和社会需求,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手绘与数字教学结合
图形创意基本上依靠手绘完成,后期会借助绘图和图像软件进行修改。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手绘草图无疑是最实际也最能体现创意特质的。但是,便捷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推陈出新,加速了全球化时代图像消费的步伐。《The New Yorker》正是抓住这一契机,近几年与苹果公司合作,尝试“杂志无纸化”,近期频繁出现运用iPad和iPhone设计封面的例子,如2009.6.1、2009.9.21、2009.11.16、2010.3.22、2011.1.24和2012.1.23的主题封面就是专门由画家克隆博(Jorge Colombo)设计。为了加深封面创作的时代特色,杂志还在其官网发布了利用iPhone自有绘图软件brushes创作《Finger Painting》的视频[4]。另外,从最近几年动态和虚拟现实的杂志封面设计来看,数字媒体技术赋予了封面新的灵魂——动静结合。基于这种趋势,再结合当下大学生智能手机“机不离手”的现象,笔者尝试着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在手绘教学中加入数字教学。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位板等电子产品,以3人为一组,进行New Yorker、Fashion、Architecture、Office Life等主题的图形创意实践。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案对于艺术表现能力相对较弱的广告学专业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创作的兴趣,同时也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对课堂的期待与表现。
(三)动眼、动嘴、动脑与动笔
《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的艺术风格多样化,创意手法和表现主题也不尽相同。以主题为例,在其官网上就列出了20种,如Travel、Sports、Family、Holiday等[5]。但在这些主题中都有可能运用西方名画的元素进行表现,如1996.5.13母亲节主题借用了名画《惠斯勒的母亲》;1999.2.8莱温斯基事件主题借用了《蒙娜丽莎的微笑》;2004.8.9雅典奥运会主题借用了古希腊瓶画。这就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分析、学生的观察和讨论,找出其中运用的手法与初衷。根据笔者的搜索与归类发现,在《The New Yorker》近5000期的封面中,仅Holiday主题就有情人节、母亲节、国庆日、万圣节、圣诞节等不同的图形创意表现。教师可以规定其中的某一个主题,如美国国庆日,利用星条旗、烟花、山姆大叔、鹰、自由女神等形象进行设计,其中星条旗就可以选择各种造型进行特定元素的视觉形象和同构异构的训练。通过动眼、动嘴、动脑,完成最终的动笔,达到图形创意的目的。
这种贯穿课程的思维方法、语言表达与造型训练,强化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积累。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由此及彼的方式碰撞出优秀的创意火花,从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符合媒体旨趣、商业取向和社会标准的设计能力。
(四)以赛代练,参与封面征稿
《The New Yorker》曾在1925年2月21日第一期封面設计中出现举着单片眼镜、观察蝴蝶飞舞的英国绅士形象。这一19世纪英国摄政时代装束的绅士形象由当时的美术编辑Rea Irvin创作,一直延续至今,成为2月底周年纪念封面的标志性形象[6]。《The New Yorker》以此为品牌宣传卖点,近几年推出了每年一度的封面人物Eustace Tilley征集大赛,以广告的形式刊登在杂志的左右边栏上。虽然该比赛仅对年龄超过18周岁的美国本土选手和加拿大除魁北克省以外的居民开放[7],但是这种针对固定形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设计出类似的作品具有借鉴意义。因为关于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是图形创意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章节,该创意方法与Eustace Tilley的形象模式是相同的。
为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可以按照搜集作品—鉴赏作品—设计作品—发布作品—互评作品的步骤设计课堂教学、进行课后答疑,并为此专门开辟一个课程博客或者微信公众号,用于上传点评官方的优秀作品和学生的设计作品。并且模拟官方将优秀作品发布在杂志和官网上的做法,在博客上评选出“大家心目中的优秀作品”。学生在比较和互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也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增强了创作的自信心。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学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课堂教学是可以不断延伸的。
四、《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
模式引入图形创意课堂可能面临的困难
由于教学内容、手段和学生知识背景、美术功底的原因,该改革在教学计划执行、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很多未知。因此,要想将《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模式引入图形创意课堂,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广告学专业学生并未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在造型和艺术表现力方面较为薄弱,这加大了该模式引入的难度。尤其对于“以赛代练”方案的安排,涉及到对较多学生习作的点评,事先会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有可能最终并未产生较多令人满意的优秀作品。
其次,对于引入教学与基础知识的衔接度,可能会遇到困难。根据林家阳《图形创意》教材的章节安排,一般基础的图形创意训练包括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单行元素的视觉想象、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正负形、影子、同构图形、异变图形、元素的代替八个部分。如何在《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中挖掘使用这些创意手法的作品,并与基础教学相衔接是难点所在。此外,还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过于沉迷于杂志封面和内容,而忽略对图形创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一因素。
再次,对于《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的解读,由于跨文化、跨时代的原因,从近5000张封面中挖掘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可能会由于理解的偏差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前期对其有较多的学术积累和研究。
最后,涉及到数字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提前下载手绘类软件、提前学习使用并熟练掌握,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这项条件的成熟与否可能会直接决定该教学方案能否顺利实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将《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模式引入图形创意课堂的思考,是全球化时代、读图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紧跟媒体步伐、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专业特色教学的尝试。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具备试行的条件,但同样面临不少困难,需要师生进行更长久深远的探索与实验。
参考文献:
[1]冯峰,邓源,杨义飞.词汇:元素与秩序[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4.
[2]何永坤.图形创意课程介绍[EB/OL].(2008)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introduction?column=brief&uuid=131df4ca-1284-1000-ab21-b7b5f3b2d8d7&courseID=S0800353.
[3]林家阳.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60.
[4]The New Yorker:Finger Painting[EB/OL].[2011-08-01].http://www.newyorker.com/video?videoID=24059201001.
[5]The New Yorker:Most Popular New Yorker Covers Subjects [EB/OL].(2011)http://www.condenaststore.com/-st/New-Yorker-New-York-Covers-Prints_c147307_.htm.
[6]季思聰.绅士与蝴蝶对视——写在《纽约客》创刊80周年[EB/OL].[2005-03-11].http://news.sina.com.cn/c/2005-03-01/11305963615.shtml.
[7]The New Yorker:The 4th annual Eustace Tilley contest is now the Eustace Tilley book-bag contest[J].The New Yorker,2011(1):13.
作者简介:汪晨敏,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传播系讲师,主要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