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的组合拳该怎么打?
2019-09-10芮天舒
芮天舒
品牌生产联名款的初衷,是为品牌创造热度,虽然也希望能够售罄带来销售额的增长,但是联名款的重点,不只是销售额,而是品牌进行传播的介质。
為什么?
大品牌做联名款,更容易产生影响力和传播性。而大品牌SKU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且销售额都是“亿”为单位,希望一个联名款拉整个店铺的销量,是不现实的。
此外,联名款的发售,受到合作方授权期限,用户购买心理等影响,都有时间和产量限制,无法通过销量占据用户心智,只能从产品制造话题点引发用户认知。
对于合作方的建议
能火爆全网的联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联名,只能默默躺在品牌的店铺里,无声量无销量。
有些建议,提供给合作方作为参考:
1.IP方
现在很多IP方,尤其是国内的,完全是一种销售思路,趁着IP当下比较火,组建销售团队,把IP往死里卖。在他们的思路里,反正商家买相同的IP合作,基本只会一次,能卖一个是一个。
这两年行情好,很多合作的商家,也是被一顿忽悠,双方都不会重点优化联名款的传播,产品的设计。最关键的是,有些IP还没有形成粉丝忠诚度和粘度,比如一些表情包和二次元的虚拟人物IP,结果很多联名款生产出来,要声量没声量,要话题没话题,导致多了几千件库存而已。这样的例子,见的太多了。
如果IP方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纯销售思路,不仅会把自己的商业合作道路越走越窄,对于整个国内IP的商业环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
2.名人方
“名人”的联名款营销,最初以及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他们的形象在包装上,通过“名人效应”增加品牌的曝光量和产品的背书。在早期名人联名还比较少,这种方式基本都可以收割一波声量+销量。
但是随着娱乐营销发展,如果只是形象简单印刷在包装上,宣传方式有些生硬,这种简单粗暴的收割方式已经效果一般,消费者和粉丝也容易审美疲劳。
对于“名人”和品牌来说,应该从悬念预热、粉丝任务、粉丝打卡、爱豆应援等方面入手,以联名款为介质,和粉丝以及消费者形成深度互动,促进产品的销售和传播。
对于品牌的建议
1.打造品牌符号
品牌做联名款,不应该是一时兴致,打一枪然后偃旗息鼓,而是应该通过跨界联名,将品牌打造成一个符号,将“品牌某个属性(运动or时尚or年轻化)”这一品牌符号整合成强势文化和用户心智进行输出,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品牌印象进行传播和扩散。
国外有可口可乐、Supreme、Vans,国内有喜茶、RlO鸡尾酒、六神花露水,它们已经将联名款打造出了品牌自己的文化符号,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
2.深度融合
联名,绝对不是2个品牌,或者IP、名人头像印刷在包装上而已。这种表面上的联名在当今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以明星联名款为例:应该让明星参与设计;让明星参与产品的宣传推广、粉丝互动;产品必须做到异形包装。
2个品牌的跨界联名,对于品牌的预算要求不高,考验的是想象力,只要你有想象力,产品就有可能成为爆款。
3.限量发售
联名款要限量发售,就是所谓的“饥饿营销”。一些品牌选择线下门店发售,然后店门口故意大排长龙,营造出“供不应求”的氛围,这大大增强用户的购买欲。毕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同时,用户疯抢现象的二次发酵,也帮助品牌进行了线上传播。
4.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
品牌在进行联合营销时,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他们生活方式、喜好、购买动机进行充分调研,挖掘消费者深层需求。根据双方共同目标消费群体和产品定位制定联合营销策略。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不要幻想产品能自己说话,你看到的很多网络上爆火的联名款,其实背后都是有节奏地推广。
在传播中,集合各种优势条件,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瞬间,踩对节拍,引爆联名款传播力。
5.互补
联名双方要拥有可交换或共享的价值性资源,且资源具有可整合性。在获客成本和流量居高不下的现在,联名的双方更多是在目标消费者群体形成消费者互补,基于品牌和合作方的人群/品牌价值进行势能叠加,从而达到品牌宣传、人群多覆盖、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虽然联名款越来越普遍,但能真正形成持续爆款的屈指可数。分析认为,品牌联名应把握好“三个拒绝”原则:
1.拒绝无脑砸钱,联名双方的交集点是合作基础
有些品牌主,仗着自己财大气粗,什么火就联名什么,常规操作是把两双logo硬生生地摆在一张海报里,再找些大号铺一轮,砸了几百上千万后却抱怨什么都没捞到。
2.拒绝临时起意,联名是个慢活
每个品牌/IP的拥有者,尤其是大IP的拥有方,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临时起意的合作意向基本不可能成形。
3.拒绝金主思维,联名和预算多少无关
电影、游戏这种IP,并不一定需要你给多少版权费。他们在宣发期内自身有着很强的品牌知名度需求,大部分非常乐意将品牌短期授权给气质相同的品牌进行联名。只要有对双方都能获益的good idea,IP方没有想象中那样“认钱不认人”。